目錄
心究竟在哪裡
無欲故靜
「聲」「色」和專一
本體功夫無內外
象山之學
「格物」真訣
眾人皆聖人
心性的試金石
良知訣竅
功到自然不同
「致知」之妙
實修的天機
不知則遂淪埋
朋友論學
常快活便是功夫
關於「白日夢」
以「心」為本
在官司上實修心性
正解「好惡從之」
博聞與傷食
聖人亦是「學知」
溥博如天,淵泉如淵
循天理便是「道」
發憤忘食與樂以忘憂
各隨分限
立言宗旨
本體明了即聖人
冰炭本一物
聖人之「誠」
修道之謂教
三更之靜
矜持和直率
修辭立誠
格物的輕重
「有所忿懥」的實修
儒不著相
日光之中燃燈
責效即是助長
無根之樹終憔悴
「志於道」的解析
讀書和調攝此心
「性」「氣」之論
功夫的進退
人之靈根
動氣責人之過
露才揚己之病
易理與術數
義之與比
思無邪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施教不可躐等
讀書第一義
學問極至處
當死則死
毀譽在外安能避得?
厭外物之心
人之才氣本不同
好博之心
聖學真血脈
「必為聖人」之志
造化的精靈
靜坐有見
心、事合一
胸中渣滓渾化
道即是教
戒慎恐懼和不睹不聞
通乎晝夜之道
良知和夜氣
虛實有無
釋不可治世
同德與異端
「不動心」之辯
告子之病源
天地萬物一體
岩中花樹
條理和厚薄
心無體
盡性至命之學
剜肉做瘡?
功夫不切的原因
「至誠」與「前知」
無知無不知
惟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
孔子謂「遠慮」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
巧、力、聖、智
良知即天也
是非兩字大規矩
困學如陰霾
簡易透徹功夫
聖人的生知安行
心安處即是樂
抽筍論枝節
父子訟獄
道體無二
烝烝乂不格奸
詩言志律和聲
自家解化一了百當
孔子氣魄
補甑文過
收攝本心
琴瑟簡編
善與人同
知得過和不及處
所惡于上和毋以使下
良知妙用處
驚天動地和寂天寞地
性、論無定體
言語之不足
楊慈湖的見
一日之氣象
行不掩言
滿街都是聖人
送謙之於浮峰
天泉證道
心學之感召
「罔」與「殆」之病
誠意功夫在格物
格竹反思
童子的格物致知
知之匪艱,行之惟艱
知覺便是心
心的本體是什麼
格物即慎獨戒懼
事理之精微
見性者無異同
聲、色、貨、利
實去用功是根本
寂然不動和感而遂通
不睹不聞是良知本體
鳶飛魚躍與必有事焉
一摑一掌血
效驗不可恃
立命功夫
關於性相近
心念不可留滯
天地靈明
有心俱是實
仁人憫物之心
人生大病一個「傲」字
「知」無方體
顏回的無助
拱把之桐梓
錢德洪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