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哲學通史簡編/通識文庫

  • 作者:馮契|編者:陳衛平|責編:楊柳青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ISBN:9787108067265
  • 出版日期:2019/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23
人民幣:RMB 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馮契的兩種著作——《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和《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的縮編本。雖是縮寫,但不是簡單的縮寫,還加入了陳衛平先生的思考心得。全書運用哲學史和哲學相統一的研究方法,系統梳理了中國哲學發展的脈絡,介紹了從遠古夏商西周時期到元明清近現代時期中國有代表性的哲學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為讀者展現了從古至今中國哲學思想的淵源與發展。

作者介紹
馮契|編者:陳衛平|責編:楊柳青
    馮契(1915-1995),原名馮寶麟,20世紀中國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早年師從金岳霖、馮友蘭、湯用彤等。經過一生的沉思,建構了「智慧說」的哲學體系。代表作有「智慧說三篇」(《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邏輯思維的辯證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和「哲學史兩種」(《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中國近代哲學的革命進程》)。

目錄
緒論
    第一節  哲學史研究的方法論
    第二節  中國傳統哲學的特點
    第三節  「古今中西」之爭與中國近代哲學革命
第一篇  先秦
  第一章  儒、墨、道、法諸子的興起
    第一節  孔子的仁知統一學說
    第二節  墨子及儒墨之爭——經驗論與先驗論的對立
    第三節  《老子》:「反者道之動」——辯證法否定原理的提出
    第四節  《孫子兵法》以及法家之初起
  第二章  百家爭鳴的高潮
    第一節  《管子》:法家和黃老之學的合流
    第二節  儒法之爭與孟子性善說
    第三節  莊子:「萬物一齊,孰短孰長」——相對主義反對獨斷論
    第四節  名家「同異」「堅白」之辯——相對主義和絕對主義的對立
    第五節  後期墨家的名實觀和自然觀
  第三章  先秦哲學的總結階段
    第一節  荀子對「天人」「名實」之辯的總結——樸素唯物主義與樸素辯證法的統一
    第二節  韓非:「不相容之事不兩立」
    第三節  《易傳》:「一陰一陽之謂道」——樸素的對立統一原理的確立
    第四節  陰陽五行學說的發展——辯證邏輯的比較法運用於具體科學
  第一篇小結
第二篇  秦漢至清代(鴉片戰爭前)
  第四章  獨尊儒術與對儒家神學的批判
    第一節  董仲舒和《淮南子》——目的論「或使」說與機械論「或使」說的
  對立
    第二節  王充:唯物主義的「莫為」說反對「或使」說
  第五章  玄學與儒、道、釋的鼎立
    第一節  王弼「貴無」說和裴頒《崇有論》
    第二節  嵇康對宿命論的挑戰
    第三節  《莊子注》:「有而無之」——「獨化」說反對形而上學的本體論
    第四節  葛洪的道教哲學和僧肇的玄學化佛學
    第五節  范縝對「形神」之辯的總結——唯物主義質用統一原理的運用
  第六章  儒、道、釋合流的趨勢
    第一節  天台宗:「三諦圓融」和「無情有性」
    第二節  法相宗論「一切唯識」與華嚴宗論「法界緣起」——唯心主義的經驗論與唯理論的對立
    第三節  禪宗:佛學儒學化的完成
    第四節  李筌道教「盜機」說的唯意志論
    第五節  柳宗元、劉禹錫:「天人不相預」與「天人交相勝」——對「力命」之爭的唯物主義的總結
  第七章  理學盛行和對理學的批判
    第一節  周敦頤、邵雍和二程:正統派理學的奠基者
    第二節  張載對「有無(動靜)」之辯的總結——以氣一元論闡發對立統一原理
    第三節  朱熹的理一元論體系
    第四節  與程朱理學對立的「荊公新學」和「事功之學」
    第五節  王守仁的心一元論體系
    第六節  李贄的異端思想
  第八章  中國古代哲學的總結階段
    第一節  王夫之對「理氣(道器)」「心物(知行)」之辯的總結——樸素唯物主義與樸素辯證法相統一的氣一元論體系
    第二節  黃宗羲的啟蒙思想與歷史主義的方法
    第三節  顧炎武的「修己治人之實學」

    第四節  顏元論「習行」和戴震論「知」
  第二篇小結
第三篇  近代(1840—1949年)
  第九章  中國近代哲學的前驅
    第一節  龔自珍:「眾人之宰,自名曰我」——近代人文主義的開端
    第二節  魏源:「我有乘於物」和「及之而後知」——「心物(知行)」之辯在近代的開端
  第十章  哲學革命的進化論階段
    第一節  康有為:歷史進化論的提出
    第二節  譚嗣同:「衝決網羅」之仁學
    第三節  嚴復的「天演之學」與經驗論
    第四節  梁啟超論「我」之自由和「群」之進化
  第五節章  太炎:「競爭生智慧,革命開民智」——社會實踐觀點的萌芽
    第六節  王國維:哲學學說的「可愛」與「可信」
    第七節  孫中山的進化理論與知行學說
  第十一章  哲學革命進入唯物辯證法階段
    第一節  李大釗、陳獨秀:由進化論到唯物史觀
    第二節  胡適的「實驗主義」和梁漱溟的直覺主義
    第三節  科學與玄學的論戰及瞿秋白的歷史決定論
    第四節  魯迅論國民性及其美學思想
  第十二章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與專業哲學家的貢獻
    第一節  李達、艾思奇: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初步
    第二節  熊十力:「新唯識論」
    第三節  朱光潛:美學上的表現說
    第四節  金岳霖:「以經驗之所得還治經驗」——在實在論基礎上的感性與理性、事與理的統一
    第五節  馮友蘭:「新理學」
    第六節  馬克思主義者對傳統思想的批判研究
    第七節  毛澤東: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歷史觀與認識論中的「心物」之辯的總結
  第三篇小結
引證書目舉要
再版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