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轉型與深化--20世紀90年代文學研究/中國新文學發展史研究叢書

  • 作者:劉江凱|責編:徐凌|總主編:高玉
  • 出版社:浙江工商大學
  • ISBN:9787517835110
  • 出版日期:2020/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06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的寫作有著鮮明的個人探索痕跡,可以看出作者嘗試著用自己的一套文學史觀念來理解90年代文學的努力。作者認為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開始陷入民族國家的各種「現代性焦慮」之中,在先後緩釋了現代民族國家的主權和生產力焦慮后,文學想象從20世紀90年代起步入對外緩和、多元內化、文化焦慮的時期,由此他提出了鴉片戰爭以來的文學是「現代民族國家文學」,20世紀90年代是這一進程中最重要轉折年代的觀點。正是基於這樣一種宏觀的理論認知,作者在實際研究的展開過程中,以第一手資料的發現與挖掘為基礎,對20世紀90年代的文學現象、文學創作、作家個案等展開了富有個人色彩的理論思考和作品研究,提供了一些獨特的研究視角與結論,比較準確地總結了20世紀90年代文學步入「轉型」並不斷「深化」的總體特徵。

作者介紹
劉江凱|責編:徐凌|總主編:高玉
    劉江凱,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戲劇與影視學博士后,德國波恩大學聯合培養博士,浙江省「之江青年」學者,中國作家協會現代文學館客座、特邀研究員,現為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國當代文學及其海外傳播、當代中國電影與文化國際傳播等,著有圖書3部,發表論文50余篇,主持並完成省部級、國家級課題6項。

目錄
導論  現代性「焦慮」與中圈想象的「緩衝」——兼論20世紀90年代的文學史意義
    一、文學史觀及其分期
    二、現代民族國家文學中的「焦慮—緩衝」模式
    三、20世紀90年代的文學史意義
第一章  在意識形態與市場經濟之間「轉型」——20世紀90年代文學的開始與背景
  第一節  在平靜與焦灼之間開始的「90年代」
    一、平靜的媒體語言與文學作品
    二、焦灼的思想鬥爭:以《中流》等雜誌為例
  第二節  從「文化熱」到「經濟熱」:20世紀90年代文學的背景與拐點
    一、從「文化熱」到「經濟熱」
    二、90年代的拐點
    三、結語
第二章  20世紀90年代前期文學現象
  第一節  1990年「新寫實」的「中轉」與「性文學熱」的討論
  第二節  1991年女性自由與平等的作品啟蒙:關於「三毛熱」
  第三節  1992年「商海」里漂浮的「文壇」
  第四節  1993年「廢都」與「廢墟」:關於陝軍東征與人文精神討論
  第五節  1994年學者的「文學」:關於20世紀中國小說大師的爭議
第三章  20世紀90年代後期文學現象
  第一節  1995年中國大陸網路文學的興起
  第二節  1996年在底層與主旋律之間暖昧的「現實主義衝擊波
  第三節  1997年作家的「文學」:以余華在《讀書》中的隨筆為例
  第四節  1998年文學「起義」或者「遊戲」:關於「斷裂」問卷
  第五節  1999年喧嘩的「風景」:世紀末的文壇紀事
第四章  20世紀90年代文學創作(一)
  第一節  20世紀90年代長篇小說概述
  第二節  敘述主體的焦慮:重讀張承志的《心靈史》
    一、絕對的心靈世界
    二、文化英雄啟蒙時代的荒蕪
  第三節  北村的「神」及文學的困惑:從《施洗的河》談起
    一、《施洗的河》:在罪惡的人性中尋求拯救
    二、《我和上帝有個約》:在耐心的敘述中發現真相
    三、北村的創作困境
    四、寫作的精神重心與藝術支撐
  第四節  回歸與超越:論王安憶的《長恨歌》
    一、敘事:重返傳統
    二、語言:寓激情于平淡
    三、故事後面的故事
  第五節  暗夜世界的敞亮:讀韓少功《馬橋詞典》
    一、語言的異質性
    二、敘事的解構性
    三、敘事者的釋義性
第五章  20世紀90年代文學創作(二)
  第一節  扭曲與建設的力量:王朔《動物凶猛》
    一、人與自己
    二、城市與人
  第二節  等待涅粱的「雞毛」人生或文學:劉震雲《一地雞毛》
    一、變餿的「豆腐」:自然主義式的象徵寫法
    二、「雞毛」人生的異化或涅?
  第三節  囿於塵世的逃離者——論海男和陳染的作品

    一、化蛹成蝶的努力
    二、在出路和歸路之間反覆逃離
  第四節  時代的痛苦與精神的防禦——格非《慾望的旗幟》
    一、遊戲者或上帝:知識分子的時代痛苦與分化
    二、愛的隱喻與拯救:作為一種知識分子寫作方式
  第五節  知識分子的頹敗與堅守:《廢都》《柏慧》
    一、從探求走向困境:20世紀八九十年代知識分子類型小說的精神特徵
    二、知識分子的精神頹敗——《廢都》
    三、知識分子的精神堅守——《柏慧》
    四、知識分子形象的敘事策略及其創作局限
第六章  從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余華創作個案研究
  第一節  文學的細節與對話——以《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為例
    一、細節
    二、對話
  第二節  壓抑的,或自由的——評余華長篇小說《兄弟》
    一、《兄弟》:由歷史轉向現實
    二、壓抑與自由的藝術辯證
    三、當代文學的困難
  第三節  余華的「當代性寫作」意義——由《第七天》談起
    一、《第七天》:在「當代性」和「文學性」之間
    二、文學和現實的「距離」問題
    三、余華:歷史「返回者」與時代「同行者」
    四、當代文學的「有餘」和「不足
  第四節  「經典化」的喧嘩與遮蔽——余華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小說創作及其批評
    一、「先鋒、傳統、當代」:余華創作的三個階段
    二、「經典」的形成與質疑:余華長篇創作及其批評
    三、面向歷史化和國際的寫作與批評
第七章  奠言的經典化與20世紀90年代文學的世界想象
  第一節  《蛙》:「生育疑案」中的「含混」與清晰
    一、《蛙》的「生育疑案」及其敘事表現
    二、「含混」:作為敘述和知識分子的信仰特徵
  第二節  20世紀90年代以來文學批評的現代性闡釋與莫言的經典化
    一、形式闡釋:敘述的極限
    二、意義增值:反抗美學的建構
    三、理論「裝置」:歷史與現實的反思
  第三節  通向諾貝爾文學獎之路:莫言的海外接受之旅
    一、作品翻譯
    二、莫言作品的海外研究
    三、莫言作品海外傳播的原因分析
  第四節  「內外」之間:20世紀90年代文學的海外傳播
    一、20世紀90年代小說、詩歌、戲劇的海外傳播概況
    二、余華、莫言、蘇童作品海外傳播的啟示
第八章  文學史與20世紀90年代文學
  第一節  「重返」視野下的20世紀90年代文學
    一、當代文學的「重返」現象
    二、20世紀90年代文學與「重返」抑或「歷史化」的關係
  第二節  20世紀90年代文學的文學史敘述
    一、篇幅:當代文學史的「90年代文學」敘述概況
    二、首語:當代文學史的「90年代文學」敘述策略
    三、難點:文學史的時代、區域、視野

  第三節  當代文學與「歷史化」
    一、什麼是「歷史化」
    二、如何理解當代文學的「歷史化」
    三、當代文學為什麼要「歷史化」
    四、永遠「歷史化」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