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松遼區域文化可持續發展研究

  • 作者:田建華|責編:高志方
  • 出版社:知識產權
  • ISBN:9787513066648
  • 出版日期:2019/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3
人民幣:RMB 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通過對「松遼文化」這種區域文化進行系統化研究,提煉其中具有普遍價值的資源,並進行批判性解釋和創造性轉化,從而為文化變遷、轉型中的應對性分歧、認同危機及其重建提供一種視點。
    針對當前對「松遼區域文化」基礎性論述較多,系統性探討較少的現狀,本書力圖從文化的時代性演進和地域性展開中探討區域文化的個性與可持續發展的深層次問題,將區域文化融入中華文化的發展中,為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尋找支點。

作者介紹
田建華|責編:高志方
    田建華,女,黑龍江省齊齊哈爾人,達斡爾族首位女博士,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副教授。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專業: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研究方向:歷史哲學和文化哲學;近年來在民族文化、區域文化、企業文化等領域有專題研究。共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專著2部,合作著作1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1項,主持並參加北京市課題16項。主講課程: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原理專題研究(研究生)、當代社會思潮(研究生),當代中國文化思潮(研究生),馬克思主義經典原著選讀(研究生)等。

目錄
第一章  松遼區域文化可持續發展研究的時代語境
  一、研究的大語境
  二、松遼區域文化的研究綜述
  三、前期相關科研成果的社會評價
第二章  區域文化的松遼演繹
  一、地理環境對松遼原始人類物質文化類型的制約
  二、地理環境對松遼文化的發生起著重要作用
  三、自然地理環境與松遼文化的地域或民族特色
  四、自然環境通過人的對象化活動給予松遼民族心理的影響
第三章  松遼區域文化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界定
  一、課題的問題域及研究意義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內容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過程
  四、區域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含義
第四章  松遼區域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張力
  一、民眾對「松遼區域文化」的認知度低於預期
  二、對「松遼區域文化」可持續發展建議的梳理
  三、影響區域文化可持續發展的文化因子
第五章  加強松遼區域文化的理論研究
  一、松遼文化理論研究的區位維度
  二、中華文明的宏闊氣象是研究的底色和背景
  三、松遼區域文化在世界文明進程中的歷史鏡像
第六章  發力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一、認真解讀和利用相關政策紅利
  二、要對松遼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進行設計和優化
  三、抓時機、講策略,加強國際傳播能力
第七章  引導松遼區域文化的文化性格和社會心理
  一、「松遼區域文化」性格是更深層次的歷史積淀
  二、「松遼區域文化」性格是對自身文化個性的追求
  三、用不斷抬升的文化民生的「底線」刻度氤氳文化性格
第八章  把文化普及放在與文化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用區域歷史文化的往古之夢激發年輕一代的熱情
  二、充分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載道」和教化功能
  三、優化「松遼區域文化」的宣傳手段、內容和平台
第九章  文化認同與文化自信互構共生
  一、讓有理論基礎的認知堅定文化認同和自信
  二、區域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個性演繹
  三、區域文化可持續發展的他山之石
  四、全球化背景下區域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共性設計
第十章  讓文化產業成為松遼區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一、加強文化產業基礎理論研究
  二、松遼區域文化產業化的張力分析
  三、在松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中探索城鎮化道路
  四、依據松遼區域資源稟賦決定發展方法
  五、文化資源向文化生產力轉換應遵循的原則
第十一章  松遼區域文化可持續發展研究的啟示
  一、區域文化研究的共性視點
  二、區域文化研究的優化性目標
  三、成果存在的不足和尚需深入研究的問題
  四、研究者心路歷程的文化自覺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