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應用型院校整體教改--現代項目教學理論與實踐

  • 作者:戴士弘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528111
  • 出版日期:2019/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79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從理論與實踐兩方面論述了「應用型院校整體教改」與「現代項目教學」兩大主題。第一,本書對近30年來應用型院校各層次教改的豐富經驗進行了較深入的總結和理論探討,歸納出課程結構的若干模式、教師有效引導的若干方法、專業課程體系改造的方向和步驟、學校新育人模式改造的方向,提出院校整體教改的有效路線圖和許多創新的見解。第二,本書介紹了現代項目教學的基本理念、方法、模式和特點,並分析了它為什麼成為應用型院校課程教學的首選,為什麼成為所有類型教學的重要借鑒。
    本書適合關心我國各類教育(特別是應用型教育)教學改革、學校建設和個人提高的廣大教師、院校管理者、領導者以及教育理論研究者參考。

作者介紹
戴士弘
    戴士弘,1942年生,1961年畢業於北京四中。     1966年畢業於(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     曾任教於吉林大學電腦科學系。     1992年參加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籌建工作。     1994年籌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電子與電腦系,任系主任。主編、參編、主審了多部高職教材。獲2000年廣東省普通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多次榮獲校、市、省級優秀教師稱號;三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     2000年任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顧問。     2004年7月被原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聘為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專家,併為核心技能專業委員會委員。     2005年被聘為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教授、教務處處長,並擔任學院教學改革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主持學院整體教學改革工作。2008年1月,受聘為院長顧問、教育部現代教育技術師資培訓基地主任。     2007年6月以來陸續在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合編),以及專著《職教院校整體教改》(2012年5月)。幾本書受到應用型院校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多次重印。     2011年3月被全國高職高專教育教師培訓聯盟授予「2010年度全國高職高專教育教師培訓工作『優秀培訓師』」稱號。     2002年退休至今,持續進行應用型院校教改和現代項目教學的實踐與理論研究。特別是2007年以來,應邀進行教改講座、課程點評、骨幹隊伍培訓、教師培訓測評和整體教改工作的院校遍及全國,被多所高職院校聘為教學改革顧問。

目錄
導讀
第1篇  現代應用型教育的基本觀念
  第1章  應用型教育的培養目標與教學特點
    1.1  培養目標
    1.2  教學特點與知能關係
    1.3  傳統教學法的優點及其局限
  第2章  課程的評價標準
    2.1  課程評價的傳統標準
    2.2  課程評價新標準
    2.3  應用型課程改造的三項重要原則
  第3章  應用型教育的社會定位
    3.1  三個轉化與三類高校
    3.2  應用型課程教學中的根本問題
    3.3  應用型課程的教學目標
第2篇  應用型課程的改造
  第4章  課程的整體教學設計
    4.1  整體課程改造案例
    4.2  課程整體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4.3  課程整體設計要點
    4.4  課程進度圖與項目情境圖
    4.5  整體設計演示內容
  第5章  課程的單元教學設計
    5.1  單元課程改造案例
    5.2  課程單元教學設計的要點
    5.3  單元設計中的常見問題與觀念誤區
    5.4  對教師的建議
    5.5  課程單元教學設計(教案)的格式
    5.6  課程單元教學設計的演示要求
  第6章  非工科課程的改造
    6.1  「唐宋詩詞欣賞」課程
    6.2  「稅法」課程
    6.3  「語文」課程
    6.4  「專業英語」課程
    6.5  「綜合(基礎、普通)英語」課程
    6.6  「數學」課程
    6.7  「體育」課程
    6.8  「鐵路技術管理規程」課程
  第7章  現代項目教學中的若干模式
    7.1  項目與能力的等級
    7.2  課程整體設計的基本模式
    7.3  課程單元設計的5種模式
    7.4  多重循環
    7.5  工學結合課程的基本模式
    7.6  工科教育的現代先進模式
    7.7  現代項目課程中的教師引導方式
    7.8  質的研究
第3篇  應用型課程中的項目與任務
  第8章  現代項目教學
    8.1  項目的不當應用
    8.2  項目的準確定位

    8.3  項目的承載能力
    8.4  非項目與項目的比較和改造
    8.5  項目的識別與改造的案例
    8.6  項目的設計步驟與檢查
    8.7  項目的情境設計
    8.8  項目中體現的教學要求
    8.9  項目設計的原則與技巧
    8.10  現代項目教學的主要特點
  第9章  現代應用型課程的設計特點
    9.1  一體化課程
    9.2  應用型課程設計的特點與教師的問題
第4篇  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造
  第10章  專業課程體系目前存在的問題與改造思路
    10.1  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
    10.2  課程體系改造的思路
  第11章  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造工作
    11.1  第一階段:行業、企業、專業、市場的調研分析
    11.2  第二階段:專業課程體系設計階段
    11.3  第三階段:課程建設階段
    11.4  第四階段:新課程體系的實施
    11.5  改革實施的先後順序問題
  第12章  課程體系改造的基本原則
    12.1  系統原理
    12.2  目標原理
    12.3  具體原則
  第13章  專業課程體系的五種類型
    13.1  第一種類型:「學科體系+實驗」的課程體系
    13.2  第二種類型:弱化的學科體系+強化的實踐教學
    13.3  第三種類型:訓練「課程綜合能力」為主的課程體系
    13.4  第四種類型:訓練「專業綜合能力」為主的課程體系
    13.5  第五種類型;以學生自主實踐學習為主的課程體系
第5篇  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
  第14章  應用型院校教改的形勢、問題與對策
  第15章  教師應用型教學能力培訓與測評
    15.1  工作步驟
    15.2  測評達標的基本原則
    15.3  培訓測評的政策和要求
    15.4  培訓測評的效果
    15.5  培訓測評工作的特點
    15.6  開展培訓測評工作所需的條件
    15.7  培訓測評工作中的教師
    15.8  課程設計演示、研討、點評工作的實施
    15.9  課程整體設計點評要點
    15.10  課程單元設計點評要點
第6篇  應用型院校的整體教改
  第16章  整體教改的主要內容
    16.1  整體教改的三個層次與一個突破口
    16.2  應用型院校對教師的要求
    16.3  專業的建設與改革
    16.4  創造中國特色應用型課程教學新模式

    16.5  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與改造
    16.6  創造本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和團隊
    16.7  應用型院校內涵層次的提升
    16.8  應用型高等(高職)院校整體教改實施步驟
    16.9  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的實施步驟
    16.10  整體教改領導工作經驗談
第7篇  高職教改經驗的普遍意義
  第17章  中國應用型(職業)教育的社會定位
    17.1  職業鏈與應用型教育的位置
    17.2  應用型高等教育的基本屬性與未來
    17.3  高職本科展望
  第18章  教學改革中的認識論問題
    18.1  直接知識與間接知識
    18.2  「砧木」與「接穗」
    18.3  直接知識與間接知識的銜接與促進
    18.4  課程教學中的常見問題
    18.5  強調德育和能力為重的項目教學原則的普適性
    18.6  建構學習的內容和手段
    18.7  教學的基本規律
    18.8  新型學習模式與實踐的認識論
    18.9  能力、動力與價值選擇的向量模型
    18.10  「實—理—實」與「理—實—理」
    18.11  不同內容的教學手段
    18.12  刻意練習——高級能力的獲得
    18.13  美國HTH的項目教學經驗
    18.14  層次系統論
參考文獻
附錄A  教學改革常見問題解答
附錄B  課程設計測評打分方法
附錄C  德育與專業教育關係的數學模型
附錄D  為複雜的「概念模型」建立「D圖模型」——「中國特色高職模式」的D圖建模
附錄E  名詞解釋
附錄F  課程設計  參考模板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