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建構與演變(以央視涉法傳播實踐為例)

  • 作者:袁侃
  • 出版社:寧波
  • ISBN:9787552636475
  • 出版日期:2019/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77
人民幣:RMB 5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是學者袁侃所著的博士學位論文,基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轉型、法治建設、電視變革的歷史背景,和電視涉法傳播背後所蘊含的深刻公共領域建構價值,將中國電視涉法傳播的實踐視為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建構的實踐,採用歷史分析法、系統分析法、話語分析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全面剖析了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建構與演變的歷史軌跡。

作者介紹
袁侃

目錄

自序
1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文獻綜述
    1.2.1  關於公共領域的研究
    1.2.2  關於電視涉法傳播的研究
  1.3  研究視角與方法
    1.3.1  研究視角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創新點與難點
    1.4.1  研究創新點
    1.4.2  研究難點
2  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理論探討
  2.1  公共領域的中國適應性
    2.1.1  公共領域概念的詞源學分析
    2.1.2  公共領域概念的學術探討
    2.1.3  公共領域的東西方不同社會語境
  2.2  從公共領域到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
  2.3  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結構
    2.3.1  要素結構
    2.3.2  功能結構
  2.4  中國電視法洽公共領域建構的前提
  2.5  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發展的衡量標準
    2.5.1  載體的擴張性
    2.5.2  平台的開放性
  2.53  參與的平等性
    2.5.4  話語的公共性
3  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開創與「記錄體」的確立
  3.1  開創期中國電視法洽公共領域的建構語境
    3.1.1  逐步演替的社會轉型
    3.1.2  法律體系建設的提速前行
    3.1.3  「自己走路」的中國電視改革
  3.2  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艱難探索
    3.2.1  庭審直播:電視法治公共領域建構的初步嘗試
    3.2.2  《馮大興的下場》:理想化的直接對話空間建構實踐
    3.2.3  《焦點訪談》:「介入式」間接對話空間建構的獨特景觀
    3.2.4  《社會經緯》:故事化「記錄體」的確立
  3.3  開創期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結構形態
    3.3.1  非主流傳播: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話語地位
    3.3.2  時間斷層: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歷時形態
    3.3.3  相對單一: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空間樣態
    3.3.4  普法話語: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宏大主題
  3.4  「記錄體」的確立及其故事化特色
    3.4.1  紀實風格:「記錄體」的直觀面貌
    3.4.2  權力博弈:「記錄體」的內在本質
    3.4.3  故事化:「記錄體」的現實選擇
    3.4.4  「化枯燥為形象」:故事化的編碼邏輯
    3.4.5  隱含的意義:故事化背後的法治意識形態
4  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擴張與「說法體」的興盛

  4.1  擴張期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建構語境
    4.1.1  高歌猛進的改革開放與加速重構的社會秩序
    4.1.2  國家法律體系的建成與公民法治素養的提升
    4.1.3  電視市場化與民生化的互動演進
  4.2  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極速擴張
    4.2.1  《今日說法》:「說法體」話語模式的強勢崛起
    4.2.2  《經濟與法》:專業細分趨勢下的獨特法治公共領域
    4.2.3  《法治在線》:「記錄體」的新聞話語表達變體
    4.2.4  社會與法頻道: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橫向擴張
  4.3  擴張期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結構形態
    4.3.1  突變: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極速膨脹
    4.3.2  集中:直接對話空間的強勢崛起及其功能轉向
  4.33  不適:大浪淘沙之後的重生與消亡
  4.4  《今日說法》「說法體」現象的多維透視
    4.4.1  「說法體」探源
    4.4.2  參與主體視角下的「說法體」功能認知
    4.4.3  「說法體」表意系統的確立
    4.4.4  公共議題選取的「點滴」思維
    4.4.5  公共討論設計的開放色彩
    4.4.6  「姥姥文化」的話語表達追求
    4.4.7  「說法體」現象的擴散及意義
5  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再造與「溝通體」的刨設
  5.1  再造期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建構語境
    5.1.1  從「四個全面」進入「新時代
    5.1.2  從「法律體系」邁向「法治體系
    5.1.3  從「電視媒體」轉向「融合媒體
  5.2  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再造
    5.2.1  《小區大事》:「參與式」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開端
    5.2.2  《我是大律師》:「直接對話空間」的極致表達
    5.2.3  《律師來了》:「融合對話空間」的積極建構
  5.3  「溝通體」的基本話語形態及公共領域再造意義
    5.3.1  「溝通體」的核心意涵
    5.3.2  「溝通體」的基本話語形態
    5.3.3  「溝通體」的電視法治公共領域再造功能
6  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結構危機與風險應對
  6.1  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結構危機
    6.1.1  載體危機:媒介格局變遷下的「整體失落
    6.1.2  形態危機:空間層次的結構性失衡
    6.1.3  話語危機:話語表達方式的日漸僵化
    6.1.4  功能危機:公共領域功能的錯位與異化
  6.2  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危機歸因
    6.2.1  技術歸因:「危」與「機」中的艱難調適
    6.2.2  認知歸因:公共意識的不足與法治觀念的落後
    6.2.3  經濟歸因:公共屬性與經濟屬性的長期博弈
  6.3  中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危機啟示
    6.3.1  生態重建:建立電視法治公共領域的社會保護機制
    6.3.2  認知重構:公共意識與法治精神的雙重提升
    6.3.3  空間重組:建立融合對話空間主導下的多元空間體系
    6.3.4  手段重整:以全新融合思維重塑法治公共領域面貌
參考文獻

附錄一:社會公眾電視法治公共領域認知與滿意度問卷調查表
附錄二:中國電視法制節目業者電視法治公共領域認知與滿意度訪談提綱
附錄三:攻博期間發表的與學位論文相關的科研成果目錄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