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儒家傳統(宗教與人文主義之間增訂版博雅擷英)(精)

  • 作者:彭國翔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306499
  • 出版日期:2019/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60
人民幣:RMB 9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以「宗教」和「人文主義」這兩個在現代漢語中幾乎完全成為西文中譯的觀念為參照來考察儒家傳統,意在揭示儒家傳統中與「人文主義」和「宗教」兩頭相通但又並非單向相同的特徵。全書各章所涉的歷史跨度涵蓋儒家傳統的主要階段,由先秦以至當代,而尤以宋明儒學為多。各章處理相關問題時在不同程度上援引西方哲學、宗教哲學以及宗教學甚至神學的有關論說,或以為對比分析的參照,或以為詮釋的助源。有些章節則直接進行中西比較,或以思想人物為例,或從普遍的理論問題人手。然如「丸之走盤」,雖縱橫上下而不離其宗。各章所論,均圍繞儒家傳統的宗教性和人文性,其要皆以發明相關問題的特點與蘊涵為務。
    增訂版除了校訂原版文字之外,新增三章,近十萬字,一章專論唐君毅關於宗教精神的思想,另兩章利用新的文獻考察民國時期「五教」的觀念與實踐,使得儒家傳統在宗教與人文主義之間的豐富蘊涵尤其現代發展,得到了進一步的探討。

作者介紹
彭國翔
    彭國翔,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國際中西比較哲學學會(ISCWP)副會長。曾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以及世界各地多所大學與學術研究機構的客座教授和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包括中國哲學、思想史以及中西哲學和宗教的比較。曾獲得「Friedrich Wilhelm Bessel Research Award」、「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等。除本書外,還著有《儒家傳統:宗教與人文主義之間》(2007)、《儒家傳統與中國哲學:新世紀的回顧與前瞻》(2009)、《儒家傳統的詮釋與思辨:從先秦儒學、宋明理學到現代新儒學》(2012)、《近世儒學史的辨正與鉤沉》(2013,2015)、《重建斯文:儒學與當今世界》(2013),以及中英文論文近百篇。

目錄
增訂版自序
導論
  一  「人文主義」 釋義
  二  「宗教」 解說
  三  人文主義與宗教之間的儒家傳統
  四  方法與意義
第一章  孟子「萬物皆備於我」章釋義
  一  引言
  二  「我」「物」與「備」解
  三  「反身而誠」與「強恕而行」釋
  四  結語
第二章  「萬物一體」的宗教性人文主義——以《西銘》為中心的考察
  一  引言
  二  民胞物與:自我、他人與自然
  三  乾父坤母:自我與天地
  四  宗教性人文主義:儒家人文主義的特質
  五  結語
第三章  身心修煉——朱子經典詮釋的宗教學意涵
  一  引言
  二  經典詮釋的重要性
  三  作為身心修煉的經典詮釋
  四  朱子經典詮釋中關於身心修煉的話語
  五  朱子讀書法與基督教聖言誦讀的比較
  六  結語
第四章  王畿的良知信仰論與晚明儒學的宗教化——一個比較宗教學的視野
  一  作為信仰對象的良知
  二  王畿良知信仰論的特質
  三  晚明儒學的宗教化:方向、形態與形式
第五章  儒家的生死關切——以陽明學者為例
  一  死亡:陽明學者的焦點意識之一
  二  為何關注死亡與如何解脫生死:陽明學者的回應
  三  儒釋生死解脫之道差異的根源
第六章  多元宗教參與中的儒家認同——以王龍溪的三教觀與自我認同為例
  一  引言
  二  王龍溪的三教觀
  三  王龍溪的自我認同
  四  結語
第七章  儒家「理一分殊」的多元主義宗教觀——以陽明學者的三教觀為例
  一  引言
  二  王陽明的三教觀
  三  王龍溪的三教觀
  四  焦弱侯的三教觀
  五  「理一分殊」的多元主義宗教觀
第八章  民國時期的「五教」觀念與實踐——以馮炳南為例
  一  引言
  二  馮炳南其人其事
  三  舉辦「五教」演講與出版《五教入門》
  四  「五教」的思想觀念
  五  結語
第九章  再論民國時期的「五教」觀念與實踐——同源、同化與相處之道

  一  引言
  二  「五教」同源
  三  「五教」同化
  四  宗教觀(修道)及其基礎(率性)
  五  「五教」相處之道
  六  關於以儒教為國教的問題
  七  結語
第十章  唐君毅論宗教精神
  一  引言
  二  為什麼要肯定宗教精神
  三  什麼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四  宗教精神與人類其他精神活動的關係
  五  世界各大宗教傳統宗教精神的比較
  六  中國宗教尤其儒家宗教精神的特質
  七  建立新的宗教精神
  八  一些問題的觀察和分析
第十一章  德福一致——康德與牟宗三的圓善論
  一  康德之圓善論的撮要
  二  牟宗三圓善論的展示
  三  康、牟圓善論的比較
  四  康、牟圓善論的檢討
  五  筆者對圓善論的回應
第十二章  儒學與基督教的人生極致之辨——以齊克果人生境界說為中心的考察
  一  齊克果的三層境界論
  二  儒學境界觀的基本模式
  三  相通的說明
  四  差異的分析
第十三章  儒家傳統的身心修煉及其治療意義——以古希臘羅馬哲學傳統為參照
  一  引言
  二  理解古希臘羅馬哲學的另一種角度
  三  儒家修身傳統的身體向度
  四  以日常生活為身心修煉
  五  儒家身心修煉的治療意義
第十四章  宗教對話——儒學第三期開展的核心課題
  一  儒學第三期開展的再詮釋
  二  儒學是否是一種宗教傳統
  三  儒家傳統的對話性
  四  儒學傳統對於宗教對話的應有貢獻
第十五章  化解全球化過程中宗教衝突的儒學資源
  一  問題:全球化與宗教衝突
  二  理解:儒家傳統的宗教性
  三  資源:儒家多元主義的宗教觀與實踐
第十六章  儒學宗教性的世界意義——從西方儒學研究的新趨向前瞻21世紀
  的儒學
  一  北美儒學宗教性研究的趨向
  二  現當代新儒學的影響和意義
  三  宗教性儒學全球發展的前景
附錄  略說「儒學與宗教」研究的目標與視野
初版後記
徵引與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