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基因論/科學元典叢書

  • 作者:(美)摩爾根|總主編:任定成|譯者:盧惠霖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095645
  • 出版日期:2007/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6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摩爾根(1866?1945)是美國著名的遺傳學家。摩爾根從1908年開始進行果蠅實驗,從中發現了伴性遺傳規律,發展了染色體遺傳理論,證實了染色體與遺傳基因的關係,創立了遺傳學的基因學說。1926年摩爾根出版了《基因論 》全面詳細地介紹了他的基因學說。進行遺傳學研究時,實驗材料的選擇非常重要。摩爾根所選擇的果蠅非常易於在實驗室中培養,而且繁殖很快,從卵到成蟲只需要10?14天,這樣可以大大縮短觀察每代遺傳現象的時間,此外,果蠅的染色體非常簡單,只有4對,這也有助於分析遺傳現象和染色體的關係。摩爾根通過一隻變異的白眼果蠅同普通紅眼果蠅的雜交實驗,發現決定白眼的基因與決定性別的基因是聯繫在一起的。由於當時已知性別是由染色體決定的,因此白眼基因也一定在染色體上。這一實驗得到了基因位於染色體上的第一個證據,在遺傳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摩爾根建立的基因遺傳的理論體系將孟德爾的性狀遺傳學說推進到細胞遺傳學的新階段。摩爾根獲得1933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作者介紹
(美)摩爾根|總主編:任定成|譯者:盧惠霖

目錄
弁言
導讀
緒言
第1章  遺傳學基本原理
  孟德爾的兩條定律
  連鎖
  交換
  許多基因在交換中同時交換
  基因率
第2章  遺傳粒子理論
第3章  遺傳的機制
  孟德爾兩條定律的機制
  連鎖群數目與基因對數
  染色體的完整性與連續性
  交換的機制
第4章  染色體與基因
第5章  突變性狀的起源
第6章  突變型隱性基因的發生是否由於基因的損失?
  隱性性狀與基因的缺失
  回原突變在解釋突變過程中的重要性
  多等位基因方面的證據
第7章  同屬異種中基因的位置
第8章  四倍體或四倍型
  四倍型是物種增加基因數目的一種方法
第9章  三倍體
第10章  單倍體
第11章  多倍系
  多倍體小麥
  多倍體薔薇
  其他多倍系
第12章  異倍體
第13章  種間雜交與染色體數目上的變化
第14章  性別與基因
  昆蟲型
  鳥型
  雌雄異析顯花植物中的性染色體
  蘚類的性別決定
第15章  其他涉及性染色體的性別決定方法
  X染色體附著在常染色體上
  Y染色體
  成雄的退化
  二倍型排出一條X染色體,從而產生雄性
  在發生過程中由於偶爾損失一條染色體
  所引起的性別決定
  二倍體雌性與單倍體雄性
  單倍體的性別
  低等植物的性別與性別的意義
第16章  性中型(或中間性)
  從三倍體果蠅而來的性中型
  毒蛾里的性中型

  不發達的雌犢
第17章  性轉化
  環境的改變
  與年齡相聯繫的性別變化
  蛙類的性別與性轉化
  雄蟾的Bidder氏器官向的轉化
  Miastor中的性轉化
  烏類的性轉化
  截除鳥類的影響
  側聯雙生蠑螈的性別
  的性轉化
第18章  基因的穩定性
第19章  總結
  由於染色體數目上的改變以及由於基因內的改變
  而產生的效應
  突變過程是否起源於基因的退化
  基因是否屬於有機分子一級
參考文獻
附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