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抗生素生物技術(第2版)(精)

  • 作者:編者:王以光//王勇
  • 出版社:化學工業
  • ISBN:9787122342881
  • 出版日期:2019/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59
人民幣:RMB 1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抗生素生物技術》第二版由我國資深微生物藥物學家北京協和醫學院醫藥生物技術研究所王以光研究員和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王勇研究員共同完成,其中,增加的第二章第五節和第七章第四、五兩節是由王勇研究員獨自完成的。本書系統介紹了抗生素的產生和生物技術在創製新型抗生素中的理論和方法。全書涉及抗生素產生菌菌種、培養、保藏、選育、發酵、生理代謝、生物合成、代謝調控、合成生物學和異源基因表達等內容,尤其以抗生素生物合成為主線,對各類抗生素生物合成機制、調節及組合生物合成的原理進行了系統的剖析。
    本書第二版對近年來新型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方法進行了及時補充,也引入了代謝網路模型、沉默基因激活及合成生物學等新技術,系統涵蓋了抗生素生物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本書撰寫力求由淺入深、理論與實際結合,便於新入門年輕科學工作者理解;盡量以圖對所述原理進行說明,並附有常用的技術方法。
    本書可供從事抗生素、微生物藥物研究尤其是新葯研究、教學、生產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人員借鑒參考,同時也可用作有關專業研究生、本科學生的教學參考書。

作者介紹
編者:王以光//王勇

目錄
第一章  抗生素產生菌的菌種
  第一節  抗生素產生菌的主要分類
    一、放線菌
    二、真菌
    三、細菌
    四、動物或昆蟲
    五、海洋微生物
    六、極端微生物
  第二節  抗生素產生菌的培養
    一、鏈黴菌的形態生活史
    二、鏈黴菌形態發育的分子生物學
    三、放線菌/鏈黴菌的營養要求
    四、放線菌在固體培養基上的培養特徵
    五、固體培養基的設計與選擇
    六、真菌的培養
  參考文獻
第二章  抗生素產生菌菌種優化的理論與方法
  第一節  自然選育
    一、菌種自然選育的方法
    二、自然選育的操作過程
  第二節  誘變育種
    一、誘變因子及其育種的分子機制
    二、誘變因子的使用方法
    三、特定目的的誘變育種——抗噬菌體菌株的誘變
    四、空間育種技術
  第三節  抗生素產生菌的遺傳改造
    一、途徑工程育種
    二、核糖體工程育種
    三、抗性調節育種
    四、轉座子的操作
    五、原生質體融合與全基因組改組技術
  第四節  菌種基因突變的分析與定位
    一、基因多態性分析
    二、DNA晶元
    三、蛋白質組學分析
  第五節  代謝網路模型及其在育種中的應用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抗生素發酵工程
  第一節  抗生素發酵原理
  第二節  種子培養過程
    一、菌種製備
    二、種子培養
  第三節  發酵培養基的設計
    一、發酵培養基的組成要素
    二、發酵培養基配方的設計及優化
  第四節  發酵過程參數控制
    一、發酵參數
    二、發酵參數的控制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抗生素產生菌的生理代謝

  第一節  碳源代謝
    一、葡萄糖分解代謝途徑
    二、碳源分解代謝的阻遏
  第二節  氮源代謝
    一、鏈黴菌中氮源的礦物質來源
    二、鏈黴菌中?及蛋白質的利用
    三、鏈黴菌中的氨基酸通透?
    四、鏈黴菌氨基酸的合成與分解代謝
    五、氮源分解代謝的調控
    六、鏈黴菌氨基酸合成的調控
  第三節  磷酸鹽代謝
    一、鏈黴菌中磷酸鹽調控的雙組分PhoR-PhoP系統
    二、鏈黴菌中其他參與磷酸鹽調控的基因
  第四節  核?酸代謝
    一、核?酸的分解
    二、核?酸的合成
  第五節  脂代謝
    一、脂類的合成
    二、脂類的分解
  第六節  核開關—— 一個新的基因調控元件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抗生素生物合成及其遺傳學
  第一節  抗生素構造單位的來源——生源
    一、聚酮體
    二、異戊二烯類
    三、糖類和氨基糖
    四、氨基酸
    五、3-氨基-5-羥基苯甲酸
    六、環多醇
    七、核?類
  第二節  主要類群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及分子生物學
    一、多?類抗生素
    二、聚酮類抗生素
    三、聚酮與非核糖體多?複合型合?共同介導合成的抗生素
    四、寡糖類抗生素及糖基化?在抗生素生物合成中的作用
    五、氨基糖?類抗生素
    六、核?類抗生素
    七、氨基香豆素類抗生素
    八、異戊二烯類抗生素
    九、林可霉素類抗生素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抗生素產生菌次級代謝調控及其分子機制
  第一節  抗生素生物合成全局性調控
    一、生長速率及多磷酸化核?酸ppGpp的調控
    二、σ因子
    三、營養代謝的調節
    四、反饋調節
    五、誘導調節
    六、腺?甲硫氨酸(SAM)的調節
    七、細胞通透性的調節

    八、金屬離子的調節
    九、熱休克反應
    十、抗生素生物合成全局性調控基因
  第二節  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多效性調控
    一、鏈黴菌形態發育分化和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多效性調控
    二、多種途徑抗生素生物合成的多效性調控
  第三節  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徑特異性調控
    一、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徑特異性調控蛋白
    二、各類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徑的特異性調控
  第四節  鏈黴菌次級代謝基因轉錄調控
    一、鏈黴菌基因轉錄的特點
    二、鏈黴菌啟動子域的特點
  第五節  調節基因的研究方法
    一、小分子誘導物的分離鑒定
    二、啟動子區及活性分析
    三、基因表達的時空性
    四、基因轉錄的起始位點
    五、調節蛋白與DNA的相互作用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組合創製新抗生素或其先導化合物
  第一節  組合生物合成的分類
    一、突變組合生物合成
    二、前體導向生物合成
    三、基因組合生物合成
  第二節  基因組合生物合成的原理及其應用
    一、聚酮合?(PKS)Ⅰ型
    二、聚酮合?(PKS)Ⅱ型
    三、聚酮合?(PKS)Ⅲ型
    四、非核糖體?合?
    五、后修飾?在組合生物合成中的應用
  第三節  異源基因表達組合生物合成
    一、宏基因組在組合生物合成中的應用
    二、異源基因表達宿主系統
    三、異源基因表達載體系統
    四、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異源基因表達
    五、異源基因表達的組合生物合成
    六、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第四節  微生物沉默基因簇的激活
    一、改造轉錄調控基因激活沉默基因簇
    二、引入強啟動子激活沉默基因簇
    三、加入小分子物質激活沉默基因簇
  第五節  合成生物技術在鏈黴菌次級代謝產物研發中的應用
    一、底盤細胞的選擇
    二、底盤細胞的改造和優化
    三、次級代謝產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與組裝
    四、利用合成生物學元件開發放線菌產素潛力
    五、基於合成生物學的新化合物篩選
    六、基於合成生物學的天然產物結構改造
    七、合成生物學技術創製新化合物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一、放線菌培養常用培養基
  二、幾種培養基常用有機氮源的成分分析
  三、鏈黴菌菌種研究常用技術與方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