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分體文學史(詩歌卷第3版)

  • 作者:周嘯天//孫克強//李克和//趙義山|編者:趙義山//李修生
  • 出版社:上海古籍
  • ISBN:9787532573783
  • 出版日期:2014/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83
人民幣:RMB 5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的編撰,當年是有很強的針對性的,那就是在文學史研究和教學中,文學性被泛化甚而懸置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本書的出發點是立足文學本位,目標是回歸文學本體;同時,力圖尋繹中國文學發展的獨特路徑,保存自身民族傳統特質。但這不是短期可以實現的,是在文化建設中,學界長期的目標。本書具體的操作策略是分體敘述,增加一般文學史著作所缺少的各體文學體式結構和基本特徵方面的內容,注重各體文學演變的歷史脈絡和文體批評,於是,在林林總總的文學史著作中,它便有了自己的一些特色,這也是它能贏得讀者,從而頑強生存十多年的根本原因。
    本書包括詩、詞、散曲上、中、下三編,分別就這些文體的起源、體式特點和歷史發展,作了追本尋源、索微鉤玄的探討。全書論述平實,見解精闢,信息量大,不僅可供大專院校師生學習古典文學之用,而且視角獨特,有助於古典文學愛好者和研究者研究參考。

作者介紹
周嘯天//孫克強//李克和//趙義山|編者:趙義山//李修生
    周嘯天,四川渠縣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詩學中心研究員,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研究院《中國詩詞年鑒·西南詩詞》特約主編。曾獲《詩刊》首屆(2010)年度詩歌獎(后稱「陳子昂詩歌獎」)第一名、國家圖書獎一等獎、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第五屆華夏詩詞獎一等獎第一名等。2014年8月,詩詞選《將進茶》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2015年,獲「詩詞中國」傑出貢獻獎。

目錄
前言
上編  詩
  第一章  詩的產生到四言詩——原始歌謠和《詩經》
    第一節  詩的產生:原始歌謠及其他
      一、原始歌謠與勞動節奏
      二、詩與樂及舞的聯體共生
    第二節  四言詩與《詩經》的類型和結構程式
      一、《詩經》的成書及其分類
      二、《詩經》的體式:四言詩
      三、《詩經》的結構程式:重章疊詠
    第三節  《詩經》的思想藝術造詣
      一、周代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二、《詩經》的表現手法:賦、比、興
    第四節  四言詩的變遷和式微
      一、四言詩的變遷:石刻文、郊祀歌及其他
      二、五言詩的出現和四言詩的式微
  第二章  辭體、雜言詩及其他——《楚辭》與漢樂府
    第一節  從楚歌到辭體
      一、楚辭起源於楚聲、楚歌
      二、楚辭的體制及辭賦之辨
    第二節  屈原與楚辭的思想藝術造詣
      一、哀怨起騷人:屈原的生平及創作
      二、與曰月爭光的長詩:《離騷》
      三、情致縹緲的《九歌》與滿懷孤憤的《九章》
      四、悲秋之祖:宋玉《九辯》及其他
    第三節  從雜言詩到五言詩
      一、古詩的體制:齊言詩與雜言詩
      二、從漢樂府看雜言詩的興衰
    第四節  漢樂府及其思想藝術造詣
      一、樂府、樂府詩和《樂府詩集》
      二、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漢樂府的寫實傾向
      三、悲劇性的《焦仲卿妻》和喜劇性的《陌上桑》
      四、體既軼盪,語復真率:漢樂府的藝術成就
  第三章  五七言古詩的壯大和新體詩運動——八代詩
    第一節  五言詩的崛起和「古詩十九首」
      一、五言詩的誕生及其體制的優長
      二、「古詩十九首」及其時代、作者
      三、兩地相思與傷時失志:「十九首」的內容
      四、深衷淺貌,短語長情:「十九首」的造詣
    第二節  五言詩的蓬勃發展:建安、正始、太康詩人
      一、志深筆長,梗概多氣:建安詩人
      二、嵇志清峻,阮旨遙深:正始詩人
      三、繁文綺合,時見風力:太康詩人
    第三節  題材開拓和境界提升:陶淵明及六朝詩人的成就
      ……
  第四章  古近體詩體大備及創作繁榮——李白和初盛唐詩
  第五章  古近體詩的持續繁榮——杜甫和中晚唐詩
  第六章  古近體詩的另闢蹊徑——宋詩
  第七章  古近體詩的回潮與新潮——元明清及近代詩
中編  詞

  第一章  詞的興起及體式特徵
  第二章  從民間走向文壇的唐五代詞
  第三章  五音繁會的北宋詞
  第四章  繼續發展的(南)宋、金詞
  第五章  走向衰落的元明詞
  第六章  再造輝煌的清詞
下編  散曲
  第一章  散曲的形成及其體式特徵
  第二章  元散曲的繁榮
  第三章  元散曲的鼎盛與衰落
  第四章  明代散曲的發展與演變
  第五章  清代散曲的衰落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