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認知行為治療的個案概念化

  • 作者:(美)傑奎琳·B.珀森斯|譯者:李飛//劉光亞//位照國
  • 出版社:輕工
  • ISBN:9787518424573
  • 出版日期:2019/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46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認知行為治療個案概念化是一個在臨床實踐中使用循證治療的工作框架,其目的是為了讓認知行為治療能靈活地滿足患者的獨特需求,並指導治療師的決策。本書作者傑奎琳·珀森斯博士是一位有著豐富臨床經驗的咨詢師,她在這本書里充分體現了這一點,她將自己的臨床案例融合在對個案概念化工作方法的闡述中,對讀者很有助益。
    本書既涉及理論,也包括了實踐操作。全書共12章,首先介紹了認知行為個案概念化的基本內容和它的臨床意義;然後用三個章節分別介紹了認知行為治療的三大理論基礎(認知理論、學習理論和情緒理論);接著詳細論述了個案概念化的各個要素,從如何收集評估數據,到獲得診斷和初始個案概念化,制訂治療計劃和獲得知情同意,治療和監測治療過程,以及解決臨床工作中的其他問題等。書中還提供了許多量表可供讀者使用。可以說,閱讀本書就等於收穫了一幅關於認知行為治療的認知地圖。

作者介紹
(美)傑奎琳·B.珀森斯|譯者:李飛//劉光亞//位照國
    傑奎琳·B.珀森斯(Jacqueline B.Persons),美國舊金山灣區認知治療中心主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臨床教授,美國行為治療促進協會(現為行為與認知治療協會)前任主席,美國臨床心理學科學協會前任主席。珀森斯博士是一位臨床工作者、教師、研究者、作家、科學家和實踐者,一直堅持認知行為治療的臨床實踐,開展情緒和焦慮障礙及相關問題的認知行為治療,在許多機構中為學生和專業人士提供教學和臨床督導。她對抑鬱和焦慮癥狀的潛在機制以及認知行為治療的過程和結果開展研究,特別是認知行為治療在日常的臨床實踐。其第一本書《實踐中的認知治療:個案概念化法》(Cognitive Therapy in Practice: A Case Formulation Approach)在1989年由諾頓公司出版,被業內奉為經典之作。

目錄
推薦序
譯者序
前言
致謝
第1章  什麼是認知行為治療的個案概念化
  為什麼認知行為治療需要個案概念化
  認知行為治療個案概念化方法的要素
  個案概念化驅動的認知行為治療的知識基礎
  對個案概念化驅動的認知行為治療的實證支持
第2章  認知理論及其臨床意義
  貝克的認知理論與治療
  對貝克的理論與治療的實證支持
  貝克認知治療的觀點及其臨床意義
  其他認知理論與治療
  認知理論指導下的評估與干預
第3章  學習理論及其臨床意義
  操作條件反射:當結果控制行為
  (巴甫洛夫)條件反射:當前因控制行為
  觀察學習
  學習理論的相互比較及與認知理論的比較
  複合模型
  基於學習理論的循證治療
  學習理論指導下的評估與干預
第4章  情緒理論及其臨床應用
  情緒的定義
  情緒的特徵
  情緒的功能
  情緒模型
  對比認知、學習和情緒聚焦的理論與治療
  情緒理論指引下的評估和干預
第5章  建立治療關係,獲得問題清單和診斷
  在評估和治療之間建立清晰的邊界是有必要的
  預備性會談的任務
  開始建立治療關係
  開始進行個案概念化:全面的問題清單
第6章  發展初步的個案概念化並設定治療目標
  個案概念化
  設定治療目標
第7章  用概念化來制訂治療計劃並獲得患者對它的同意
  制訂治療計劃
  獲得治療的知情同意
  總結預備性會談
第8章  治療關係
  治療關係在認知行為治療中的作用
  在治療中使用治療關係
  處理治療關係中的問題
第9章  監測進程
  為什麼要監測
  監測什麼
  何時監測及如何監測

第10章  治療會談時的決策
  將概念化過程作為會談中的決策指導
  其他臨床決策
第11章  處理不依從和治療失敗
  不依從
  治療失敗
第12章  治療過程中的決策
  治療多重問題
  協調多個服務者的工作
  治療階段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