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序
導論
上篇 儒家倫理學說
第一章 春秋末年孔子儒家倫理思想體系的建立
第一節 孔子倫理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
一、西周社會的倫理思想
二、春秋時期的社會變遷與禮崩樂壞的道德危機
三、魯國文化氛圍對孔子的熏陶
第二節 孔子倫理思想的構建
一、禮學
二、仁學
三、理想人格與道德境界——聖人與君子
四、道德修養論
第三節 中西倫理思想的兩位奠基人
第二章 戰國時期儒家倫理思想的發展
第一節 《大學》倫理思想
一、論「修身」
二、《大學》「內聖外王」之道
第二節 《中庸》倫理思想
一、《中庸》倫理思想的淵源
二、子思對孔子中庸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三、對中庸之道的反思
第三節 孟子倫理思想
一、性善論
二、仁政說
三、仁義學說
四、道德修養論
第四節 荀子倫理思想
一、性惡論
二、化性起偽說
第五節 《易傳》倫理思想
一、論道德的起源
二、反身修德說
三、振民育德說
第三章 兩漢時期儒家倫理思想獨尊地位的確立及其發展
第一節 漢初儒家倫理思想的復興與獨尊
第二節 董仲舒對儒家倫理思想的新發展
一、天人感應——董仲舒倫理學說的理論基礎
二、論「仁」「義」
三、論人性善惡
四、論「三綱」
第三節 官方欽定的《白虎通德論》的倫理思想
一、論「忠」與「禮」
二、論「三綱」「六紀」「五常」
三、論性情與道德修養和教化
第四章 漢末魏晉南北朝隨唐時期儒家倫理思想的危機與復興
第一節 漢末魏晉南北朝玄、佛思想的興盛與儒家倫理的危機
一、玄學的興起
二、佛教之興起
三、儒家倫理之危機
第二節 隋代王通《文中子》的復興儒學及其倫理思想
……
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