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日間的思想(以東亞同時代史為視角)

  • 作者:趙京華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ISBN:9787108064417
  • 出版日期:2019/07/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96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旨在構築思想、文學上的中日同時代史。上編以日本與亞洲-中國的相互關聯為主要議題,下編則以中國與亞洲-日本的彼此互動為討論對象。這樣的結構安排,目的在於努力實現中日間你來我往的「思想連鎖」。
    書中的「亞洲」,既是作為思想傳播媒介的實體空間,也是方法論視角上的想象空間。正如我們不能在一國內部討論近代歷史一樣,中日間的思想、文學也需要在廣闊的亞洲空間下敘述。
    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西方現代化理論出現以來,中國學界受其影響形成了從西方或日本的「衝擊」下來思考20世紀中國問題的思維定勢。中日同時代史的構築,則是要改變這種狀況,還原20世紀東亞思想、文學的歷史原生態。

作者介紹
趙京華
    趙京華,1957年生,吉林人。1987年畢業干吉林大學(文學碩士),1997年畢業於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現為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2004年起在日本琦玉大學,愛知大學東京大學擔任客座研究員,主要從事中日近現代文學比較、戰後日本思想史研究。著有《日本后現代與知識左翼》(2007)、《周氏兄弟與日本》(2011)等。譯著有《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文學復古與文學革命》、《跨越性批判——康德與馬克思》、《世界史的構造》、《人歌人哭大旗前》等。另主編有中文版《柄谷行人文集》(全6卷)。

目錄
代序  世界政治秩序的重組與東亞現代性問題
引言
(一)世界政治秩序的重組與日本現代性的敘述
(二)「近代的超克」座談會的主要議題
(三)戰後日本有關「近代的超克」論的解讀史
(四)日本「脫亞入歐」的國家戰略與東亞現代性問題
(五)東亞的未來在於走出「脫亞入歐」模式
(六)簡短的結論
上編  日本與亞洲-中國
  一  福澤諭吉「文明論」的等級結構及其源流
    (一)問題的所在及其觀察視角
    (二)歐洲中心文化傳播主義與福澤諭吉的文明論
    (三)《文明論概略》在戰後日本的解讀史
    (四)《文明論概略》在中國的傳播
    (五)全球史視角與對文明等級論的批判
  二  近代日本有關「中國」和「東洋」的知識生產
    (一)近代日本有關「中國」的知識生產與橘朴的位置
    (二)橘朴研究中國的理路和方法論特徵
    (三)核心概念:通俗道教、官僚階級統治與鄉村自治體論
    (四)橘朴的王道自治論與東洋共同社會論
    (五)簡短的結語
  三  社會革命與亞洲改造的大視野
    (一)如何解讀尾崎秀實的中國論述
    (二)社會革命與亞洲社會主義大視野
    (三)中國「民族問題」的根本在於社會解放
    (四)對國民政府的觀察與敏銳的戰況跟蹤剖析
    (五)綜合動態的中國社會論——《現代支那論》
    (六)「東亞協同體」論辯與帝國主義批判
    (七)中日「農業革命」並行論與國際主義理念
    (八)尾崎秀實中國論的歷史地位及其遺產的價值
  四  戰後日本的中國革命及魯迅論述
    上篇  作為「同時代史」的中國革命
    下篇  活在日本的魯迅
  五  在東西兩洋之問重述「亞洲-中國」
    (一)如何認識近代日本的中國學
    (二)兩個七十年:從東洋學到中國學的歷史轉變
    (三)在東西兩洋間定義「亞洲」、重述「中國」
    (四)另一種世界、亞洲視野下的中國論述
    (五)簡短的結語
  六  另一時代語境下的日本亞洲主義
    (一)冷戰體制、《舊金山和約》與日本戰後的吉田茂外交路線
    (二)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日本對東南亞的「賠償/經援外交」
    (三)20世紀70年代:日本對東亞的關係正常化與「貸款外交」
    (四)戰後日本:對蘇聯外交的曲折與東北亞問題
    (五)20世紀80年代:日本「文化外交」的可能性
    (六)簡短的結論
下編  中國與亞洲-日本
  七  「亞洲主義」思潮在中國的消退及其後果
    (一)19世紀區域主義的潮流與日本的亞洲主義
    (二)晚清至「一戰」前中國人的亞洲意識

    (三)日本「大亞細亞主義」論在中國的反應
    (四)李大釗世界革命視野下的「新亞細亞主義
    (五)亞洲意識在中國的消退及其啟示
  八  在東亞歷史劇變中重估魯迅傳統
    (一)歷史劇變與現代東亞複雜的結構關係
    (二)魯迅的仙台記憶與東亞意識在中國的消退
    (三)魯迅在戰後東亞成為文化英雄
    (四)體現于魯迅身上的20世紀東亞精神之一側面
  九  「五四」時期有關「道教中國」的認識互動
    (一)橘朴對魯迅的訪談——有關科學與道教迷信的思考
    (二)「中國根柢全在道教」——魯迅與橘朴道教觀的同異
    (三)「比我們中國人還了解中國」——橘朴中國研究的總體風貌
    (四)後期橘朴的政治歧途與魯迅的「相忘于江湖」
  十  國民時代的中國文學史編撰體制之創建
    (一)國民時代之「文學」歷史主義研究的發生
    (二)魯迅與鹽谷溫學術交往始末
    (三)《中國小說史略》在日本的譯介傳播
    (四)文學史編撰體制的建構及其兩人方法論上的同異
    (五)政治上的不同道
    (六)魯迅與日本戰前的中國文學研究
  十一  普羅文學的政治性和世界性
    (一)重返世界普羅文學運動的歷史現場
    (二)作為「科學世界觀」的馬克思主義與日本普羅文學的興起
    (三)《蟹工船》對資本主義結構性批判的政治深度
    (四)20世紀30年代中日兩國普羅文學的世界性
    (五)《蟹工船》在中國的傳播及普羅文學的國際主義
    (六)質疑「審美優先」論與新國際主義的建構
  十二  遊走于中日間的文化人的宿命
    (一)觀察周作人民族國家意識的視角和方法
    (二)「愛國心」與「鄉土愛」的區別:基於個體獨立的國家意識
    (三)外部民族國家的存在與周作人國家意識的形成
    (四)對政治國家的失望與對文化民族的退守
    (五)如何面對代表全國民的「國家之大法」
    (六)簡短的結語
外編
  我觀「騾子文化」
  災難共同體與文化國家的選擇
    管理社會的結構性問題
    新型共同體的建構
    文化國家的可能性
魯迅後期的國際主義問題
被遺忘的那一代學人
後記  構築中日間的東亞同時代史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