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唐代中國的國家與學者(精)/海外中國研究系列/鼓樓史學叢書

  • 作者:(英)麥大維|譯者:張達志//蔡明瓊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0337939
  • 出版日期:2019/07/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52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唐代中國的國家與學者》是麥大維先生積25年之力撰成的唐代儒學研究的代表作,將唐代儒學的演變與學者群體及學術機構的發展緊密聯繫起來,對學校與祭孔、經學、國家禮制、史學、文章觀等問題展開深入探討。每一領域獨立成章,按照高祖及太宗朝、650-755年、安史亂后三個時段,依序梳理學術環境、學術活動和學術觀點發生的變化,總結各領域及其子領域的學術發展軌跡,分析中央政府學術主導地位的漸趨弱化,以及學術與文學獨立性的日益增長,彰顯中央權威的衰落和穩定環境的消逝這一共同趨勢,證實唐代的學術分期符合唐代政治與社會發展的歷史。通過系統而全面、詳實而縝密的研究,有力地扭轉了傳統思想史忽視唐代及其儒學遺產的傾向,特別賦予漢、宋之間的唐代儒學以重要歷史意義。

作者介紹
(英)麥大維|譯者:張達志//蔡明瓊

目錄
第一章  前言
  一  中古晚期帝國的儒學
  二  制度背景
  三  學術著作分類
第二章  學校與祭孔
  一  高祖及太宗朝
    (一)祭孔的復興
    (二)官學的重建
  二  650年至755年
    (一)國庫與鄉校
    (二)國家祭孔的擴張
    (三)私授的發展
  三  安史亂后
    (一)官學的衰退
    (二)祭孔子與祭太公
    (三)私學觀念的發展
第三章  經學
  一  高祖及太宗朝
    (一)考證與訓詁傳統
    (二)政策的包容
    (三)唐初《春秋》學
    (四)唐初對孟子的態度
  二  653年至755年
    (一)對官方定本的批評
    (二)對科舉經學標準的控訴
    (三)劉知畿的《春秋》觀
    (四)經學的幻滅
  三  安史亂后
    (一)科舉經學改革的努力
    (二)經學定本的難題
    (三)安史亂后的《春秋》學
    (四)「性命」學者
第四章  國家禮制
  一  高祖及太宗朝
    (一)《貞觀禮》
  二  650年至755年
    (一)明堂與封禪
    (二)《開元禮》
    (三)禮制傳統與科舉
  三  安史亂后
    (一)祖宗祭祀
    (二)國家禮制規劃的衰落
    (三)安史亂后的王朝禮典
    (四)科舉中的國家禮制
    (五)國家禮制傳統的批判審視
第五章  史學
  一  高祖及太宗朝
    (一)兩漢史研究
    (二)唐前五代史
    (三)貞觀後期修史

    (四)前兩朝實錄
    (五)典志編修
  二  650年至755年
    (一)經典史注
    (二)國史
    (三)劉知畿對官史的批評
    (四)玄宗朝國史
    (五)官制史
    (六)私修史書
  三  安史亂后
    (一)實錄相繼與唐初理想
    (二)對傳記的批評
    (三)私人修史
    (四)短篇史論
    (五)科舉中的史學
    (六)志書論
    (七)典章制度
第六章  文章觀
  一  高祖及太宗朝
    (一)唐初文集
    (二)秘書閣
    (三)文之廷議
    (四)文與唐初選官
  二  650年至755年
    (一)官修文集
    (二)四部書錄
    (三)《文選》研究
    (四)宮廷文學宴集
    (五)知制誥與待制院
    (六)文與科舉
    (七)開天時期獨立文學
  三  安史亂后
    (一)秘書省地位的下降
    (二)草詔與政治權力
    (三)對科舉中寫作技巧的批評
    (四)文學為學者之「己任」
第七章  結語
註釋
參考文獻
辭彙表和索引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