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讀庫(1903)

  • 作者:編者:張立憲
  • 出版社:新星
  • ISBN:9787513335881
  • 出版日期:2019/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45
人民幣:RMB 4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輯《讀庫》一共包含了八篇文章,《生命擺渡人》、《拍攝生死》、《最早的中國攝影》、《文史掌故》、《霍金簡史》、《從空間上看教育》、《不可言說之病》以及《我們衚衕的大詩人》。
    前兩篇的故事都跟醫院相關,從不同角度來記錄當下社會裡人在極端情況下對生命、生活的態度。
    器官移植被譽為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醫學成果之一,是拯救和延續生命的一種特殊方式。2015年1月1日起,中國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為移植供體來源,公民自願捐獻成為器官移植使用的唯一渠道。《生命擺渡人》的講述人高敏生活在深圳,是中國第一位器官捐獻協調員,她以親身經歷的眾多個案讓大家認識到這種生命延續的方式,其中有成功和欣慰,也有不甘和失敗。沒人告訴她該怎麼做,只能自己摸索,盡可能地在不給大家添麻煩的前提下,一步一步的,邊琢磨邊總結,在逝者和生者之間打開一條通道,讓逝者生命延續,讓患者重現生機。
    醫療新聞紀錄片《人間世》第二季播出時,每周都要上幾次微博熱搜,除了「人間世」這個題名,熱搜內容還有每一集的關鍵詞。《拍攝生死》是《人間世》導演們講述的幕後故事。他們說,後期製作是製作團隊最為艱辛的時刻,陪伴太久,素材太多。正是因為了解主人翁的行為與動機,編導在剪輯時,總是小心翼翼。一個好的記者,總是本能地敬畏事實的複雜。「絕不成為放大悲情、消費苦難的幫凶,我們更大的目標,是引起全社會對一些議題的關注。」
    1843年,法國人于勒?埃及爾出任法國訪華貿易使團代表,赴中國、印度和太平洋群島工作。1844年10月至11月,這位迷戀達蓋爾銀版攝影法的攝影師在澳門和廣州拍攝了一批的影像,目前存世的數量不到四十幅,是迄今為止被發現存世最早的中國影像。照片背面都有埃及爾手寫的記錄,這些影像和文字也成為最早的影像傳播媒介。攝影收藏家黃建鵬認為,記錄性的影像更能展現攝影的本體語言,也更具歷史價值。他曾在倫敦看了埃及爾拍攝的《澳門南灣》,在《最早的中國攝影》里,詳細介紹了這批作品,選擇十五幅刊出,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拍攝於1844年10月24日的《全權代表們聚集在「阿基米德號」輪船上》。
    李懷宇走訪文化名家多年,《讀庫》曾刊發過他訪問多位文化大家的文章(參見《讀庫1805》《讀庫1703》等),《文史掌故》里寫的是四位文化大家:金庸、蔡瀾、余國藩和周策縱。前面三位,李懷宇都曾親自採訪,唯獨因周公仙逝,作者讀其書而未訪其人,甚為遺憾。
    2018年3月14日,斯蒂芬?霍金去世。在他七十六年的人生中,有五十五年是被重疾鎖定在輪椅上,但這並沒有阻礙他探知這個世界,在生前就與伽利略、牛頓和愛因斯坦這樣的巨星相提並論。《霍金簡史》是克韓根據多部霍金傳記及相關資料梳理而成的一篇霍金小傳,讓讀者了解霍金如何成為霍金。    傅國涌曾在《讀庫1105》上發表《過去的小學》,這次的《從空間上看教育》是從教育地理學的角度來思考現代教育在中國的發生。那些定格在時間中的空間,也就是教育現場,同樣是教育的一部分。教育地理表面上說的是一個個地方,其實是在說一個個的人,他們的生命氣息,使那個空間在特定的時間里被點亮。教育的價值在於人,要讓個體的人在那些場域中有自我發揮、自我生長的可能性。
    《不可言說之病》是余鳳高《疾病入畫》(參見《讀庫1805》)的續篇,體現在藝術史上的麻風、梅毒與痛風。安楓在《我們衚衕的大詩人》里回憶了住在趙堂子衚衕十五號的詩人臧克家。

作者介紹
編者:張立憲

目錄
生命擺渡人
拍攝生死
最早的中國攝影
文史掌故
霍金簡史
從空間上看教育
不可言說之病
我們衚衕的大詩人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