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史學方法導論(精)/蓬萊閣典藏系列

  • 作者:編者:傅斯年
  • 出版社:上海古籍
  • ISBN:9787532589227
  • 出版日期:2019/05/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28
人民幣:RMB 3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中的《史料論略》,可以說是傅斯年史學方法理論的充分闡釋和總結。傅斯年認為整理史料的關鍵就在於比較不同的史料。他區別了直接史料與間接史料、官家記載與民間記載、本國記載與外國記載、近人著述與遠人著述等等。其中,直接史料與間接史料的區分是更為根本的。根據傅斯年的看法,凡未經中間人改動的,是直接史料;經中間人改動的,是間接史料。但間接史料並非就沒有價值。沒有間接史料,就不易發現直接史料的意義,而直接史料本身又可以校正間接史料。通過對史料的比對研究,就能推進史學的研究。本書的出版,能推動史學、學術史等領域的研究。

作者介紹
編者:傅斯年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山東聊城人。我國近代的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曾著《文學革新申義》,提倡白話文,鼓吹自由思想,支持文學革命,評論社會問題,十分引人注目。1918年組織創辦新潮社,編輯《新潮》月刊。與《新青年》齊名。     1919年「五四」運動期間,為學生領袖之一。1919年底赴歐洲留學,1926年冬應中山大學之聘回國,1927年任該校教授,文學院長,同年在中山大學創立語言歷史研究所,任所長。1928年受蔡元培之聘,籌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同年底歷史語言所成立,任專職研究員兼所長,1929年兼任北京大學教授。其間先後兼任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中央博物院籌備主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中央研究院總幹事,政治協商會議委員,北京大學代理校長等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任台灣大學校長。1950年12月20日病逝。     傅斯年一生筆耕不輟,其主要著作有:《東北史綱》(卷)《性命古訓辨證》《古代中國與民族》、《古代文學史》、《傅孟真先生集》等。

目錄
導讀  傅斯年的史學思想朱淵清
史學方法導論
  擬目
  史料論略
  第一章  史料之相對的價值
    第一節  直接史料對間接史料
    第二節  官家的記載對民間的記載
    第三節  本國的記載對外國的記載
    第四節  近人的記載對遠人的記載
    第五節  不經意的記載對經意的記載
    第六節  本事對旁涉
    第七節  直說與隱喻
    第八節  口說的史料對著文的史料
中國歷史分期之研究
致蔡元培:論哲學門隸屬文科之流弊
評丁文江的《歷史人物與地理的關係》
與顧頡剛論古史書
評《秦漢統一之由來和戰國人對於世界的想像》
論孔子學說所以適應于秦漢以來的社會的緣故
評《春秋時的孔子和漢代的孔子》
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附錄:《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發刊詞
考古學的新方法
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十七年度報告
  附錄一: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報告第一期
  附錄二: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章程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