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天主教財務經濟研究(1582-1949)

  • 作者:康志傑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201856
  • 出版日期:2019/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501
人民幣:RMB 9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本書研究的對象是中國天主教財務經濟,內容涉及傳教經費的聚集與支出、教會不動產的積累、嚴格規範的財務管理制度等。整體框架以「篇」為軸心,以「章」為專題,在立體式的架構中展開分析論證。除前言、導論、結語,主體部分有4篇,計17章。財務經濟是宗教發展的根基與動力,且通過生存于現實社會中的「人」完成。沒有經濟基礎,宗教活動恐怕寸步難行。因此,中國天主教財務經濟就是一部生動的經濟生活史,其豐富生動的內涵,可補中國社會史之不足,亦可為觀照近代中國的政教關係開啟一扇新的視窗。

作者介紹
康志傑
    康志傑,湖北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8年獲華中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2007年3月至5月,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訪問學者,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德國華裔學志漢學研究中心訪問學者。著有《基督的新娘:中國天主教貞女研究》(中國社科出版社,2013)、《鄂西北磨盤山天主教社區研究》(義大利利瑪竇研究中心、香港原道交流學會,2013)、《教士東來:長江流域的基督教》(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基督教的禮儀》(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尋覓「丟失的記憶」:辛亥革命時期武漢暨長沙聖公會基督徒參與社會變革活動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5)等多部學術著作,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國宗教》《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等發表論文百余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以及湖北省級課題多項。

目錄
前言
導論:1582-1949:中國天主教財務經濟縱向考略
    一、明末清初的天主教財務經濟(1582-1722)
    二、清中葉禁教時期的財務經濟(1723-1839)
    三、鴉片戰爭之後的財務經濟(1840-1949)
歷史篇
  第一章  明末至清中前期財務經濟的特徵(之一):供職朝廷傳教士接受俸祿及與教會財務經濟之關係
    一、利瑪竇:受俸不做官
    二、湯若望:從做官不受俸到接受俸祿
      (一)明末:羅雅各早逝換來「月俸十二銀」
      (二)清初從受「祿」拒「俸」到接受「薪俸」及出任「欽天監正」
    三、湯若望之後供職朝廷的耶穌會士
    四、禁教政策對供職朝廷傳教士的影響
    五、供職朝廷傳教士對中國天主教財務經濟的貢獻
      (一)所獲房產地產歸屬教會
      (二)所得現金充公
      (三)供職朝廷傳教士對教會財務經濟的支援
  第二章  明末至清代中前期財務經濟的特徵(之二):十八世紀北京耶穌會士開辦錢莊
    一、背景分析:耶穌會在世界各地從事經濟活動概略
    二、耶穌會士在北京開辦錢莊
      (一)本土經濟活動的初步嘗試
      (二)為了追求更好的經濟效益而開辦錢莊
      (三)耶穌會為何屏蔽了開辦錢莊的信息
    三、耶穌會開辦錢莊的兩大原因
      (一)來自教會內部的經濟「壓力」
      (二)來自中國社會環境的「緣由」
    四、參與世俗經濟活動成為耶穌會解體的一個重要因素
    五、本章緒餘:兼論傳教士是否能夠經商
  第三章  近代中國天主教財富基礎的奠定:部分「給還舊址」案例分析
    一、不平等條約簽訂,朝廷下令「給還舊址」
    二、「給還舊址」的類型
      (一)改為公所類的「給還」
      (二)改為廟宇類的「給還」
      (三)改為民居類的「給還」
      (四)其他類型的「給還」
    三、「給還舊址」的特點分析
      (一)法國公使出面加速「給還」進度
      (二)利益驅動之下,主教與地方官府展開「博弈」
      (三)「給還」案的複雜性
      (四)「給還舊址」為天主教發展奠定財富基礎
  第四章  教案經濟賠償:近代中國天主教發展的「隱形推手」
    一、教案賠償及清政府的籌款方式
      (一)教案賠償述略:以部分教案為例
      (二)「籌款——賠償」:五花八門的籌款方式
    二、天主教如何使用賠償金(之一):投入傳教事業
      (一)重建教堂
      (二)擴充教產
      (三)加大要理學校經費的投入
      (四)賠款用於改善信徒的生活
    三、天主教如何使用賠償金(之二):用之於非傳教事業

    四、專項賠款的使用:以「比利時庚款」為例
    五、天主教庚款使用的特點:兼與基督教新教國家比較
  第五章  「以田養民,以租養堂」:晚清民國天主教之租佃關係
    一、清中前期教會租佃關係之發軔
      (一)初期租佃關係的不穩定性:以真定武舉鄭逢時違租案為例
      (二)北京教堂的租佃關係:逐漸走向理性與成熟
    二、近代天主教租佃關係之定型
      (一)基本發展大勢
      (二)租佃關係構成的基本條件:承租者須為信徒或慕道者
    三、租佃關係的「樣板」:以聖母聖心會傳教區為例
      (一)「土地換教民」的兩種類形:租地與買地
      (二)教友村的規模與數量折射出租佃關係的完善
    四、公正與雙贏:天主教租佃關係構成的基本要素
      (一)低租糧運作
      (二)各項優惠政策
      (三)人性化的收租方式
      (四)教堂的租金(租糧)投入慈善公益事業
    五、天主教租佃關係特點分析:兼與世俗社會比較
      (一)教會(教堂)是不同於世俗社會的「地主」
      (二)教友佃戶是不同於世俗社會的「佃戶」
  第六章  經濟自養:晚清民國天主教財務經濟成熟的標誌
    一、教區、堂區的自養:以生活門類為視角
      (一)農業自養
      (二)畜牧業自養
      (三)商業、手工業自養
      (四)副業類自養
      (五)綜合類自養
    二、修會團體的自養
      (一)男修會自養的兩種類型:隱修院與傳教修會
      (二)女修會自養
    三、自養的新樣板:以不同層次的經濟實體為例
      (一)教區自養的典型——獻縣教區
      (二)典型堂區自養的典型——山東坡里庄等
    四、自養的特點與局限:
      (一)特點:「自養單元」的確定及人性關愛
      (二)局限:不平衡性及自發性
收支篇
  第七章  中國天主教經費之來源綜論
  第八章  天主教財務支出(之一):「靈性類」
  第九章  天主教財務支出(之二):慈善類
  第十章  天主教財務支出(之三):公益類
教產篇
  第十一章  自用型教產
  第十二章  投資型教產
  第十三章  :天主教「置產」的社會處境及政府對「教產」的管理
  第十四章  「教產」歸屬權之爭
管理篇
  第十五章  財務管理制度綜論
  第十六章  「賬房」:中國天主教財務運作的核心機構
  第十七章  神職人員的津貼制度

結語:兼論中國天主教財務經濟的總特徵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