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原始儒學--早期中國的大成智慧(孔子思想與先秦社會互動研究)

  • 作者:魏衍華
  • 出版社:山東人民
  • ISBN:9787209102575
  • 出版日期:2019/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93
人民幣:RMB 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原始儒學是以孔子為宗師的先秦儒學團體創立的思想體系。孔子學說深深紮根于中國上古三代及春秋時期的社會中,是此前中華文明的集大成者,具有跨越時空的價值。在形成之初,孔子學說就為其在魯國的短暫為政實踐所證明。孔子去世后,孔子學說在戰國社會得到廣泛的傳播、弘揚和踐履,成為社會的「顯學」。原始儒學來源於先秦社會,服務於先秦社會,同時受到先秦社會的反作用,二者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關係。

作者介紹
魏衍華
    魏衍華,1982年生,山東菏澤人。歷史學博士,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現為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孔子研究院論語學研究中心副主任、秘書長,《論語學研究》主編,主要從事孔子與中國文化、中國傳統史學的研究。在《史學史研究》《現代哲學》《暨南學報》《孔子研究》《理論學刊》《鵝湖》《孔子學刊》《燕山大學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出版《原始儒學:早期中國的大成智慧——孔子思想與先秦社會互動研究》《孟子與<孟子>》《悌德詮解》《悌德與中國文化》等多部學術著作。

目錄
序言
緒論
  一、「孔子儒學與早期中國的關係」研究的意義
  二、相關研究現狀的回顧與分析
  三、本文研究的條件與方法
  四、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創新
上篇  孔子以前的中國社會與孔子學說
  第一章  「禮壞樂崩」:孔子思想學說的緣起
    一、社會「失范」:孔子學說的社會背景
    二、學術下移:孔子學說形成的文化背景
    三、春秋之世:孔子學說的現實機緣
  第二章  「明王之道」:孔子拯救時弊的法寶
    一、「難言」的「上世之傳」
    二、「三代之英」與「識記之書」
    三、原始儒家與「明王」之道
中篇  孔子的社會政治實踐與孔子學說
  第三章  「窮達以時」:孔子思想學說的高度
    一、孔子思想的初步形成
    二、孔子為政實踐及其學說的檢驗
    三、孔子思想認識的深化
  第四章  「有恥且格」:孔子思想學說的境界
    一、天人合一:「天道」「人情」之思
    二、與時偕極:「率性」與「修道」
    三、以人為本:從「人情」到「人義」
下篇  戰國時代對孔子學說的檢驗與發展
  第五章  孔門後學對孔子學說的發展
    一、孔子弟子尊崇孔子學說
    二、孔子弟子弘揚孔子學說
    三、孔子後學發展孔子學說
  第六章  六國之世孔子學說影響的擴大
    一、從出土文獻材料看儒學的傳布
    二、從秦人與儒學的關係看戰國儒學
    三、戰國的社會離亂與儒學的經世品格
結語
  一、儒學是深深紮根于傳統中國社會的「大成」智慧
  二、儒學的生命力在於具「天地之美」「萬物之理」
  三、儒學在其形成之初就已得到社會的檢驗與認證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