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唐浩明談曾國藩平天下之道(上下)

  • 作者:唐浩明
  • 出版社:中國文聯
  • ISBN:9787519031541
  • 出版日期:2019/0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833
人民幣:RMB 12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梁啟超因為傾慕曾國藩,特別搜錄編輯了曾國藩在各個場合說過、寫過的名言名篇十幾萬字。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以及個人的修養、家庭的和睦、社會的和諧等方方面面,可謂包羅萬象。是曾國藩智慧的綜合集成和最高變現。唐浩明先生除對梁編曾言進行了白話翻譯註解外,還對每一段嘉言都進行了精彩而詳盡的分析、總結、評點,盡可能地將曾國藩平天下的抱負以及經世致用的學問完整展現給廣大讀者。

作者介紹
唐浩明
    唐浩明,1946出生於衡陽,文學碩士、編審,長期致力於近代文獻的整理出版與歷史小說創作,現為湖南省作家協會主席。著有長篇歷史小說《百年亂世中的至亂之人:楊度》《曾國藩》《唐浩明版張之洞》,其中《百年亂世中的至亂之人:楊度》一書曾獲中國國家圖書獎、中國圖書獎及中國優秀長篇小說獎。

目錄
上冊目錄
梁啟超序文
書 札
湘中士人集團的領袖賀長齡
早具堅車
忍耐冷苦勞閑
人才高下在志趣
可為浩嘆者
獨賴耿耿忠心
集思廣益當內持定見
力去害民之人
選將官的四個條件
不可專恃糧重餉優
討厭寬厚論說模稜氣象
如雞伏卵如爐煉丹
對苟安風氣痛恨次骨
矯枉過正
成敗不復計
普通人喜從眾
荊軻之心萇宏之血
戒懼惕厲與傲兀鬱積
自救與破敵
急於求效導致外重內輕
常存有餘不盡之氣
日中則昃月盈則虧
赤地新立
可聖可狂
敬與恕
以聲聞過情為戒
維持是非之公
高明與精明
悍鷙與驕及安詳與惰
于敬與恆欠缺
心常用則活
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
趨時者
忘 機
大處著眼小處下手
取人為善與人為善
守 約
勤醫惰慎醫驕
做一分算一分
廣收慎用
以樸實廉介為質
求才之道
以志帥氣以靜制動
以勤慎補拙
穩正與險奇
勤靠平日培養
除得人外無可恃

世之所以彌亂者
主氣靜客氣動
危難之際察人
不說假話
視愛民為性命根本之事
簡傲不是風骨
君逸臣勞
自立與推誠
奉方寸如嚴師
誠心虛心
任事之人不必懼毀
與運氣賭一賭
知人曉事
不問毀譽
以勤為本以誠為輔
逆億命數是薄德
堅志苦心勤力
『有恆』為作聖之基
耐 煩
最忌勢窮力竭
處逆境宜以寬自養
人力居三天命居七
未可滯慮
高世獨立之志
道理不可說得太高
不妄求人知
危險之際見愛者
喜懼不隨眾人
臨陣須臾之頃
實行與粗淺
變易須十倍之力
畏有識者竊笑
將心放寬
不嫉妒不貪婪
困厄激發人的潛力
家 書
猛火煮慢火溫
用功譬若掘井
心得與疑義
志識恆三者缺一不可
凡事貴專
順境嗇境都感恩
仁心與私心
荷道躬行
不可慢弛
物 牽
心氣神體欲定
牢騷太盛者多抑塞
功名之地難居
漸習則遷善不知

不作嘆老嗟卑之想
看透科第仕宦
格物誠意
行一句算一句
不要蠻讀蠻記
不求強記宜從容涵泳
年未弱冠一刻千金
讀《漢書》必先通小學古文
不必惑于『在精不在多』之說
臨帖可收斂浮躁
寫字握筆宜高
《經義述聞》目下不必看
以擲石喻磔法
大字以間架緊為主
推崇顧炎武王念孫陳宏謀
意盡辭足則止
聖賢豪傑胸襟多豁達光明
四十歲后仍可有大長進
趁家居苦學二三年
識度氣勢情韻趣味四大類
為學四字:速熟恆思
少年不可怕丑
閱歷增進對《孟子》的理解
作詩最宜講究聲調
作字須講究墨色
做事宜有始有終
確守故訓的好與惡
執筆須到管頂
占驗與推步
中鋒與偏鋒
油紙摹古帖
揚雄無篇不摹
書法史上的南北兩派
韓柳所讀的書皆不甚多
不必別標漢學名目
文人不可無手抄小冊
《六經》中一大案
不必求記卻宜求個明白
『敢告馬走』的來歷
《十三經註疏》有醇有駁
寫字換筆之法
漢魏文訓詁精確聲調鏗鏘
穜種二字
珠圓玉潤
文章的雄奇之道
熟讀韓文四篇
本義與余義
歐虞顏柳好比詩中李杜韓蘇
學問分類法
古雅與雄駿

讀書可變化氣質
文章與小學
效王陶則可效嵇阮則不可
跌宕倔強為行氣不易之法
小學三大宗
四言詩難得有聲響光芒
名篇當吟玩不已
韓愈五言詩難領會
欲以戴錢訓詁發為班張文章
韓文與漢賦《詩經》相近
氣勢識度情韻趣味
陶詩之識度
少年文字總貴氣象崢嶸
氣勢最難能可貴
養得生機盎然
古帖不易學
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字要寫得秀
唐文不必多讀
由唐宋八家變為唐宋十家
思路宏開
判定大家的標準
雖南面王不以易其樂
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學
唐鑒所教種種
研幾工夫最要緊
好問好察
艱苦得來方可久可大
認真教九弟
怠慢及相恃過深與刻薄
據德依仁靜心養氣
喜譽惡毀即患得患失
言物行恆乃誠身之道
心不靜故不專一
立志改過
須從心正氣順上體驗
惜分陰
不改過何必寫日記
靜字工夫最要緊
皆從好名心發出
相見必敬開口必誠
盜得令譽
昨死今生
自誤誤人
重外而輕內
惰農而笑耕耘
日蹈大惡而不知
欺人與自欺
愧於竹如以知己相許
若無所許可者

不終小人之歸
矜心內伏
戒溺心
切戒詩文廢正務
知命與不知命
愧讀《日知錄》
移褊急清介於寬大溫潤
下學不克上達
辭謝節制四省大權
志學二十年毫無長進
為無實而享盛名不安
學無一成
後世將譏議交加
作聯自我撫慰
右目失明
古人說經多斷章取義以意逆志
虛神實訓體味曲盡
王船山書失之艱深
下冊目錄
治 學
所讀《書經》不講蔡傳訓詁
溫習《尚書》
喜戴震之說
樂觀戴存庄之書
邵位西認為詩序為孟子等人作
《詩經說》證據太少
五十七歲通《儀禮》
論俞樾《群經平議》
重批王船山《禮記章句》
讀張承華著《學庸臆解》
《論語》乃善言德行之尤著者
讀朱彬著《經傳考證》
讀錢大昕《聲類》
讀陳澧《聲律通考》等書
樂律與兵事文章相表裡
讀紀澤著《音學考》《分韻說文解字》
讀《五代史》《晉略》
自成一家與剽襲
讀王念孫的《讀書雜誌》
讀《淮南子》的領悟
《法言》不如《文中子》平實
《正蒙》艱深不顯豁
讀《正誼堂叢書》
讀《聰訓齋語》《澄懷園語》
讀羅澤南的《人極衍義》《姚江學辨》
讀《鍾涵齋邇言》
重讀《聖武記》
讀《漫鈔》等書
論古文之道
陽剛陰柔與噴薄吞吐

書牘鮮佳者
《駢體文鈔》分類繁碎
簡編《經史百家雜鈔》
古文八字訣
古文古詩的八種風格
老年背《離騷》
質疑《獄中上樑王書》
夜溫《長楊賦》
輿中讀《上林賦》
漢魏賦訓詁精確聲調鏗鏘
韓文與《六經》
對韓文的領悟
文章與情韻聲調
韓文技進乎道
『周情孔思』乃為文之本
韓文的兩篇相配現象
氣不在義理字句間
柳宗元山水記文境最高
蘇東坡以文章為鼓吹
歸有光文不足以發揮奇趣
讀《湯文正集》
讀洪亮吉《上成親王書》
讀梅伯言等人的文章書信
讀左宗棠等人的文章
讀馮桂芬《校邠廬初稿》等
不同意崇宋抑漢
劉蓉降職不可解
張裕釗文章有王安石之風
思作一卷冰雪文
古文寫作上的苦惱
對所作之文深以為愧
紀澤部分詩作毀於火
《十八家詩鈔》
五言古詩的兩種最高境地
讀陶詩
古人措詞深秀
杜詩句法變幻無窮
讀白蘇陸詩開拓胸襟
讀祁雋藻等人的詩
和何栻詩
做詩則不能成寐
作字之筆勢筆畫及心態
識筆之病與因病成妍
鋒芒森森為雄字正宗
藝之精全在微妙處
字的點畫體勢
奇氣不令過露
有驚心動魄才能漸入正果
寫字體悟種種
書法不外羲獻父子等

作字之法種種
閱劉墉《清愛堂帖》
作字的險與和
剛健婀娜缺一不可
古之書家作品中別有意態
觀前人書畫
世間尤物不敢妄取
賞玩字帖
看李小湖所藏法帖
不奪人之好
觀輿地圖
韓瓶硯
明道必精研文字
借文章傳名談何容易
大志與小志
以大名高位退而求學
人事日雜讀書乏力
掃蕩舊習赤地新立
《資治通鑒》論古折中至當
做古文者例有傲骨
書以校刊尚精的初版為妙
詩書能養心凝神
于有恆二字加意
柔和淵懿中有堅勁雄直之氣
看讀寫作缺一不可
因不敬與無恆而百無一成
文章以精力盛時易於成功
文章要有骨有肉有聲色
吳南屏真豪傑之士
同列並不一定同等
近時所作不稱意
談隸書
自為之書不過數十部
讀書貴于得間
本根之書不過數十種
打通漢宋兩家之結
古文寫作的指引
熟讀《文選》


世 澤
悔 吝
儒 緩
名 望
居 業
英雄誡子弟
氣節與傲
每天每月應做的事
勸學篇示直隸士子
治 家

善待兄弟即是孝
慎交朋友
家庭日用中有學問
聯姻但求勤儉孝友之家
處非常順境而戰慄恐懼
若驕奢淫佚則興旺立見消散
不以做官發財不以宦囊遺子孫
孝友之家可綿延十代八代
思為曾氏家族置義田
遷善改過修德讀書
半耕半讀
母喪未除不受官職
不積銀錢遺子弟
以勤儉教導新媳婦
曾紀琛終生抑鬱
魚豬竹蔬
出門宜常走路
和氣致祥乖氣致戾
家庭不可說利害話
不求好地但求平安
治家八字訣
情意宜厚用度宜儉
勤苦為體謙遜為用
不信補藥僧巫地仙
不非笑人少坐轎
不待天概人概先自概
與地方官相處之法
祭不欲數
收嗇與節制
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
患難風波之兄弟
門庭太盛非勤儉難久支
六分天生四分家教
以耕讀為本
仕途關乎時運
兒侄輩多不長壽
由儉入奢易由奢返儉難
繼承家風強調勞儉
辟菜園僱人種菜
崇儉可以長久
雖煩勞卻遠勝寒士的困苦
對袁榆生不宜過露痕跡
不沾富貴氣習
人肯立志凡事都可做到
考前不可遞條子
夜飯不葷
家中興衰全繫於內政之整散
對近鄰酒飯宜松禮貌宜恭
為各房及子孫榜樣
家庭多獲九弟之助

晚年亦常服補藥
內眷不穿綢緞不用葷
常懷愧對之意
居官四敗與居家四敗
蓋屋擺地球儀
紀官考取案首
京師勢利之藪
敗葉滿山全無歸宿
以身作則與用人
悼念溫甫
手足情重
超然對待榮觀
子弟驕多因父兄驕
晚年心態:盼添丁重親情讀理學
收管好寄回的信函奏稿
治 世
以寬厚之心待人
用人聽言皆難
小心安命埋頭任事
盛時預為衰時想
郁怒最易傷人
天道忌巧盈貳
居鄉居城利害參半
庸醫多而良醫少
成事的動力:貪利激逼
君子不謂命
讀書貴有心得
良友及不測之禍與窒欲懲忿
古人胸次瀟灑曠遠
為勢所驅
兩副聯語
不要求取回報
思得一二好友
以厚實矯世之澆薄浮偽等
光明俊偉之文章
靜中細思人生之有限
讀韓文岸然想見古人
檢討與小珊爭吵的不是
譽人言不由中
內訟種種
不做權臣
於勤儉謹信外加忍渾
何紹基與馮樹堂吳廷棟
良友言行之啟迪
飽學之士汪梅村
日記與人才夾袋
吃苦與不留錢財給子孫
羅遵殿是當世第一清官
與胡林翼互許為知言
周弢甫頗習洋務

演奏瀏陽古樂
嚴樹森效胡林翼而適得其反
稱讚李鴻章殺降
李善蘭與張斯桂張文虎
老輩好善
人才檔案
嘆惜友人凋落
取篤實踐履之士
君子之看待施與報
以朱子之說格物致知
生平重視友誼
轉機始賴一二人
不憂兵與餉而嘆人才缺
官府若不悔改則亂萌未息
希圖挽回天心
直道而行
厭惡寬容之說
相信與相疑
窗欞愈多則愈蔽明
荊軻之心萇宏之血
士各有志
互相箴規
以得人為強
漸實則能漸平
飽諳世態
禮義法度當應時而變
湘軍兵勇體質荏弱
窮途白眼
此處好比夷齊之?
懵懂祓不祥
取人小處實處與人大處空處
天下事理皆成兩片
忠於統領
禍生於舌端筆端
君子愈讓小人愈妄
功 效
治 政
不輕受人惠
不得罪東家好來好去
愚公移山
凡事皆貴專
在外與居鄉不同
風水未可盡信
大員之家不涉公庭
不貪財不失信不自是
並非陞官即賢肖
擬辦社倉
上疏批評皇上的用意
鄉民可與謀始難與樂成
以寫日記治無恆之弊

書吏中飽
惜 物
功名之地難居
對世態的略識與不識
等差與儀文
隨緣布施
耐 煩
去冗員浮雜
聲聞可恃又不可恃
去闒冗
不要錢不怕死
抓住時機做成一個局面
勉力去做而不計成效禍福
做湖南出色之人
力除官氣
痛恨不愛民之官
天下似無戡定之理
不輕進人不妄親人
勤王宜兄弟同行
接洋人條款知大局已壞
擇術不慎
說話要中事理擔斤兩
不忍獨處富饒
一門之內迭被殊恩
多選替手為第一義
強矯與謙退
鹽務利弊
懷臨深履薄之懼
死在金陵不失為志士
亂政與善政
不恃無意外之罰
處大位大權能善末路者少
上奏摺是人臣要事
以明強為本
不表無形之功
每折看兩遍
居上位而不驕極難
不可市恩
江西鹽務
大事有天運與國運主之
何必鬱郁
沅甫恐難久甘寂寞
天下多有不深知之人事
湘軍中的哥老會
學郭子儀
調度文書以少為好
從波平浪靜處安身
疏語不可太堅
富貴常蹈危機
亂世為司命是人生之不幸

處此亂世寸心惕惕
辭職難以允准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
以菲材居高位
查閱《清會典》及《明史》
清介謙謹
以散員留營
危難之際斷不可吝于一死
外官有景況苦的
居敬大有益於身心
盛氣與自是
睡夢缺好意味
力戒爭勝之心
奄奄思睡
儒 緩
誠中形外
公私事繁
大勝前的處境與心境
老九諫大哥之短
修建富厚堂用錢七千串
愧悔八兩銀子打造銀壺
對德業和學業的愧悔
君主的用心用人
宰相妨功者多
功高震主
改進漕運的設想
天下大事十四宗
官員的養廉費
用紳士之法
法立令行整齊嚴肅
矯激得美名要結得民心
人才以陶冶而成
所費與所報相差三四十倍
不與不終不勝
襟懷豁達與心力勞苦
夜間功課
文人空虛
與李元度約法五章
委員與紳士的職責
明不傍燭則嚴不中禮
一省風氣依乎數人
督撫之道與師道無異
辦事的方法
保舉太濫
全仗年豐民樂
讀吳文鎔批文
不輕於興作
蘇州城裡的官場特色
忍 耐
璞玉之渾含

規模遠大與綜理細密
真心相向
全副精神貫注一事
精神愈用愈出
盈科後進
去機權復篤實
堅毅與剛愎有別
不慌不忙與無聲無臭
以專而精以紛而散
腳踏實地
長傲致敗
不可怨天尤人
善始善終與拼搏求人
不輕率進退
焦躁則辦事不妥
人生適意時
愧於不恕
日慎一日
死生置之度外
習勞為辦事之本
不輕進輕退妄親妄疏
惰傲致敗
不輕非笑人與不晏起
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說 話
事後悔議者閱歷淺
軍事忌預說
多選替手
苦於不自知
臨睡時默念本日勞作
剛柔互用
如何面對疑謗
懷臨履之懼
盛時常想衰時
打仗靠一己
危急之時只能靠自己
不提一字不誇一句
不竭之氣有餘之力
名實與勞賞等
窒欲懲忿
豁達光明之胸襟
報國修行
畏懼敬慎
擔當大事在明強
無形之功不必說
強從明出
虛 心
曲折交互
積勞者非成名享福者
儉廉直忍

持其大端
命數有定
不收分外銀錢
書生血誠徒供唾棄之具
三大患
捐去陋偽
非好為高論
亂世須用重典
慎行保甲制
內持定見外廣延納
去害安民
嚴而有律
勸 捐
成敗利鈍付之不問
刲骨和羹
痛恨不白不黑不痛不癢之風
戰時人道
以戒懼惕厲為先
無地方實權不能帶兵
非從利者可從權
先亂是非而後政治顛倒
再次出山改變做法
用 人
儀文與真意
宦途人情薄如紙
人心日非吏治日壞
屏去虛文力求實際
留意人才
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
樸實廉介為人之好本質
想學戰又想讀書
寧取鄉氣不取官氣
不可背後攻人之短
高明者與卑瑣者
儒生氣象
在乎得人而不在乎得地
成敗無定
勸誡淺語十六條
治 軍
訓誡軍中要務
何必與兵事為緣
用兵種種
軍氣與將才
八點經驗之談
不宜以命諭眾

人力與天事
看地勢察敵情及其他
無以多殺為悔
學周瑜的冷靜

布袋與火把的使用
水師驕傲
早進與晚進
招降及駕馭悍將
蟻穴與衝要等
選將及將兵
死裡求生與相機
氣斂局緊
在人而不在器
兵無常法及寧拙毋巧等等
審機審勢與審力
以抬鳥刀矛為根本
蓄留氣力忌諱名聲及變化不測
全軍為上
不可貪多而無實
軍事機宜若干條
識主才輔人半天半
呆兵圍城及使用大炮等
部曲斷斷不能全撤
安慰吉字營
與捻軍作戰
但有志即可獎成
驕惰最誤事
主客正奇
士氣的激勵
《史記》敘兵事有誤
治兵的體會與感悟
威克厥愛
軍營日常要務
團練無益
恩與仁威與禮
碾制火藥
樹人與立法等等
去庸俗之見可與言道
用兵與聲律相通
見人危而不能救
擋牌與炮子
越寨攻敵
疆場磨煉豪傑
對團練和額兵的認識
綠營敗不相救
團與練
秋毫無犯
改弦更張
對將官的四點要求
因量器使
得士卒之心
練勇精強器械精緻
豈能貴耳賤目
水陸並進

不用營兵鎮將
履之後艱
紮營哨探等
不可以尋常行墨困倔奇男子
軍事以氣為主
知識與經驗種種
不善臨陣
湘軍歸農及其他
無人情百求不應
愈易愈簡愈妙
治軍所感所得
行軍禁止騷擾
擇地築壘種種
軍歌三首

方寸中有權衡
胸次浩大
崇儉習勞
既奢返儉極難
小心埋頭
蝮蛇螫手壯士斷腕
置毀譽禍福于度外
切勿存一自是之見
不可在勝人處求強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自己全無本領
另起爐灶重開世界
硬字訣
家 訓
風霜磨煉勞心勞神
崇儉可長久
有常是第一美德
立志即金丹
袁婿學壞
立意須超群離俗
氣勢識度情韻趣味
《顏氏家訓》與《聰訓齋語》
眾長與一長
困知勉行
貪利與激逼成事
以不忮不求為重
慎獨主敬求仁習勞
日 記
精神有餘
補救難
莊敬自強
知己之過失
聖賢與禽獸
不測之禍
惡巧惡盈惡貳
易境難境與樂處憂處
善意與憂樂
無易處之境遇
不求回報
艱苦得來則可久可大
驕惰誤事
勞謙君子
以善相浸灌
倍加磨冶變換本質
靜中細思
取人長攻吾短
百病由懶生
三 樂
喜譽惡毀與患得患失
言物行恆

安逸不能肩大任
遏欲之難
借拂逆磨礪德性
心力勞苦
得人與治事
精心果力
清早單開
精神貫注與軍事日進
文 集
君子慎獨
原 才
規僚友之過
立志及刻苦與堅毅
驟為遽成與一覽易盡
德不苟成業不苟名
安而思危樂而不荒
求人與不求人
儉約可不求人
不自暇逸
所習之重要
導向之重要
不敢造次忘艱苦
克己愛人去偽崇拙
氣節與養士厚薄無關
親歷艱苦食之彌安
不必一一求有濟
附 錄 評點曾國藩嘉言類鈔
治 身
猛火煮慢火溫
民胞物與之量與內聖外王之業
以寫日記來固定恆心
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恆
人生宜求缺
將仁心變為行動
德行上的五條告誡
夜郎自大最壞事
盡其在我聽其在天
何必遠行求學
苟能自立志則為聖賢豪傑
為學最要虛心
不做假名士
常存敬畏之心
不取非道義之財
除去牢騷培養和氣
盡心做事不計成敗
不精明則遭欺侮
不好收拾是敗家氣象
藏身匿跡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戒奢戒傲

不苟取
等差不紊行之可久
和易調郁
不亢不卑
人以偽來我以誠往
一味渾厚
全副精神首尾不懈
精神愈用愈出
以誠愚應巧詐
有實心乏實力
提起全力早夜整刷
以專而精以紛而散
長傲與多言為凶德
勤奮以圖自立
怨天尤人不可以涉世養德保身
智慧愈苦愈明
日慎一日久而敬之
從裕字打迭此心
起早乃長壽金丹
戒酒早起勤洗腳
惰傲致敗
軍事與巨室之敗非傲即惰
慎飲食節嗜欲
謙謹為載福之道
以身許國願死疆場
目見千里不見其睫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對待謗言的兩種態度
廣大與不葯
莫靠他人專靠自己
堅持不服藥
靜 坐
節制血氣與倔強
每天須有閑時
以自養自醫為主
不必占天下第一美名
發抒積鬱暗調肝疾
存倔強去忿激
懦弱無剛為大恥
讀書養氣小心大度
肝病因心高
養生種種
在自修處求強
至味大補莫過於家常飯菜
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不取巧
悔立達
生平長進全在受挫辱之時
半由人力半由天命
敬與恕

涵與泳
生平三恥
苦心勞神
有恆早起厚重
心無愧悔
飯後走數千步
十五六歲時宜教導得法
一意讀書不可從軍
有常是第一美德
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保身為重
盡其在我聽其在天
用工不可拘苦須有趣味
仁厚純潔勤勞謹慎
靜坐默坐
敬與和
養 氣
多言乃德之棄
《大壯卦》與『養氣』章通
心之凝定
以明誠求裕
精神要有餘
看人看結怨時
虛心與自窒
虛與實
主 一
由水而悟養生
無 間
緝熙光明與正位凝命
岱雲日課與筠仙詩
靜 坐
靜極生陽
至虛至誠
平日讀書積理之功
聽崑腔心靜且和

空 寂
立 志
正大篤實
血戰工夫
為人與為己
綿綿穆穆
美成在久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知己之過失
十種書爛熟於心
收穫與耕耘
日日向上
肅肅雍雍
恬靜書味

從而順全
淡極樂生
分別為己為人之界
游心物外
自 信
平淡使胸襟寬闊
驕氣暮氣
完 人
平處與污處
知 仁
不可以小道自域
學問閱歷漸推漸廣漸習漸熟
一 律
專 一
德學藝功
天道惡露
忘機消眾機
涼薄之德三端
君子三樂
教育的重要
竭力撐持
愛憎恩怨未能悉化
十個『三』
以不言者為體
軍中乃爭權絜勢之場
洞徹無疑
敬恕勤無片刻可弛
每事都有第一義
靜虛涵泳蕭然物外
身邊須有人時時箴規
近日欠靜字工夫
以『求闕』名齋
勤大謙
勞謙勤儉靜虛
加倍磨冶可變換本質
盡性知命
與人為善取人為善
不能周知因不好問不善問
以禮自治治人
分門別類記《孟子》
懶生百病
勤儉剛明孝信謙渾八德
含雄奇于淡遠之中
先立規模后求精熟
一定之風格
思與學不可偏廢
剛健婀娜闕一不可
後悔于慎獨等事未用功
記日記
修己至誠安貧恬適

以淡字去名心與俗見
至淡以消忮心
孫奇逢偏向陸王之學
分條抄錄《周易》
內訟日新宏獎貞勝
改號滌生
知心亦見疑應儆懼
不得自逸
若不敬身是禽獸
以破釜沉舟之勢遏欲
內有矜氣故明於責人暗于責己
謹言修容靜坐
小處計較是鄙夫之見
記日記是為了時時省過
節嗜欲慎飲食寡思慮
不敬身之罪大
公事須視為己事
面諛要譽可恥
血戰私意私慾
檢查近來過失種種
極耐得苦方為偉人
凡事豫則立
平日不見信於人遂招眾謗
懲窒忿欲
志亢力不副識遠行不逮
為華麗大舟愧悚
戒傲與師心
讀書人多涉虛浮
肝病源於忮心名心
養生療疾日記三十三則
謹守繩墨
人才以志趣視高下
方寸無所于疚
學道病于近名
謹守大閑
不要錢不怕死
不妄求人知
亢盈悔吝之際當慎
成敗聽天毀譽聽人
法桃李之不言
敬以持躬恕以待人
切戒聲聞過情
致知即講求敬恕
親書近士不廢故業
反思拒人千里
仍將修吾初服
佐以詼諧減秋意
概停百葯靜養數月
以己之所悔勸人自勉
惡巧惡盈惡貳

倦于趨時
守拙不妄悅人
大處著眼小處下手
革薄從忠
寡言寡視寡思
一事有恆萬事漸振
不宜過早識透世態人情
以言遜為宜
側聽清議
位高譽增望重責多
以志帥氣以靜制動
無使吾心之賊破吾心之牆子
夙夜匪懈分陰是惜
花未全開月未圓
于天命則冥然不顧
惡高言深論好庸言庸行
勉 強
君子小人
克勤小物
才 德
誠 神
兵 氣
忠 勤
才 用
史 書
陽 剛
漢文帝
周亞夫
言 命
功 效
格言四幅書贈李芋仙
書贈仲弟六則
治 學
用功譬若掘井
但問立志真不真
格物致知
自省待僕人如同旅人
課程表
習俗染人
專深明理
想學先哲而體力不副
專 一
讀總集不如讀專集
換筆與結字
孝弟為瑞
以看書為主
每天臨帖抄書看書不間斷
詩文命意要高
空言無益
看專集不讀選本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