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安心立命(道德經與心理咨詢)

  • 作者:齊安甜
  • 出版社:上海遠東
  • ISBN:9787547614433
  • 出版日期:2019/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0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在享受現代文明所帶來的快感時,卻同時不得不忍受著快感背後的負面痛苦。環境污染,水土流失,生態失衡,氣候惡化……人與社會的矛盾與日俱增。此時,人們想到了《道德經》,希望從中找到解決人類面臨的各種問題,醫治人類身心的良方。
    本書認為,老子思想與心裡健康有天然的、緊密的聯繫,《道德經》本身就是一部心裡緩釋的著作。經過八十一個小節,詳細梳理並解讀出《道德經》中促進人心理健康的營養成分,以期實現心靈的凈化。
    本書旨在探討《道德經》在心理健康領域的應用,在弘揚國學的同時,讓由於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導致心理問題的人看了,能得到緩解,從而以一個健康的心態來從事工作和生活。

作者介紹
齊安甜
    齊安甜 博士,教授,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就讀於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出版著作九部、譯著一部,發表核心期刊論文四十余篇。

目錄
總序
自序
第一章  心理咨詢是什麼
  心理咨詢的概念
  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關係
  心理咨詢的分類和形式
    發展心理咨詢
    健康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過程
  心理咨詢原則
  心理咨詢技術方法
    建立良好咨詢關係的方式
    心理咨詢參與性技術
    心理咨詢影響性技術
  心理咨詢的作用
第二章  《道德經》與心理咨詢的內在邏輯
  《道德經》成書及影響
  老子之「道
    「道」之生
    「道」之有、無
    「道」之用
    「道」之隱
  《道德經》與心理咨詢的內在聯繫
第三章  《道德經》蘊含的心理咨詢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咨詢之道客觀存在
    效法天道,合乎自然
    人本思想合乎于道
    咨詢之道存在於咨詢師內心
  名可名,非常名:咨詢之道不可名說
    咨詢迷霧
    咨詢無定式
    咨詢無形
  心理咨詢的「道」在哪
    心理形成機制
    心理問題的產生
    心理咨詢的從業動機與咨詢要素
  咨詢之「道」在於無、在於有、在於心
    咨詢之「道」在於「無」:心理咨詢的最高境界是「無
    咨詢之「道」在於「有」:學習足夠多的咨詢理論和技術
    咨詢之「道」在於「心」:用你的心作咨詢
第四章  《道德經》視角的心理咨詢目標:心理健康標準
  人與身體的和諧
  人與自我的和諧
  人與自然的和諧
  人與他人的和諧
  人與社會的和諧
第五章  主流心理咨詢理論與《道德經》的契合點
  榮格與《道德經》
    榮格的人格結構理論與老子思想的一致性
    生命的意義在於復歸於「道」和「天人合一

  羅傑斯與《道德經》
    「人貴論」是兩者的共通點
    老子思想對羅傑斯咨詢態度的影響
    老子思想對羅傑斯咨詢方法的影響
  馬斯洛與《道德經》
    「自我實現」與「尊道貴德
    「自發性」與「道法自然
    「發展」與「復歸
    超個人心理學:馬斯洛的超越與升華
  弗蘭克爾與《道德經》
    弗蘭克爾的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意義療法的哲學基礎
    意義療法的基本理論
    意義治療的具體方法
    意義療法的現實意義與缺憾
    《道德經》與意義療法的契合點
  森田療法與《道德經》
第六章  把握咨詢之「道」:咨詢師角度
  為道以德,加強咨詢師的個人修養
    聖人乃善為道者:咨詢師要把握心理咨詢的本質
    聖人含德之厚,比如赤子:咨詢師的個人品德
    聖人信善,不責於人:咨詢師的包容與接納
    聖人致虛守靜,返璞歸真:咨詢師的沉靜與質樸
  無為而治,不追求咨詢技巧
    「無為」是自然無為,在咨詢過程中順其自然
    「無為」是因為咨詢師認識並接受自身局限
    「無為」可以保持咨詢師的心態不被來訪者所動搖
    「無為」意味著咨詢師放棄偏見,不為個人情感所左右
  不善者,吾亦善之,不評判來訪者
  透視心靈,依于直覺與信仰
  為而不爭,發掘來訪者自身潛能
  絕聖棄智,安於不知道
  自勝者強,強調來訪者的自我意識
  厚積薄發,咨詢師個人成長至關重要
第七章  把握咨詢之「道」:來訪者角度
  心理咨詢的核心在於來訪者的個人成長
  心理咨詢目標是來訪者內心的安靜與平和
  心理咨詢的關鍵是來訪者對自己和他人的寬恕
    寬恕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寬恕意味著接受
  心理咨詢的有效路徑是來訪者的「致虛守靜
    致虛守靜需要活在當下
    致虛守靜需要身體放鬆
    致虛守靜需要放空思想
第八章  把握咨詢之「道」:咨詢過程角度
  咨詢過程的開始:咨訪關係的建立
  咨詢過程中的「有」與「無
  咨詢過程中的「多言」與「沉默
    多言
    沉默

  咨詢過程中的「依賴」與「阻抗
    如何處理依賴
    如何處理阻抗
  咨詢過程中的「共情」「移情」與「反移情
    共情
    移情
    反移情
    《道德經》角度對移情和反移情的認識與處理
  咨詢過程中對心理測量的「取」與「舍
  咨詢過程中的「剛」與「柔
  咨詢過程中的「快」與「慢
  咨詢過程的結束:「功遂身退,天之道
參考文獻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