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近二十年西方史學理論與歷史書寫

  • 作者:鄧京力
  • 出版社:中國社科
  • ISBN:9787520336130
  • 出版日期:2018/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60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鄧京力等著的《近二十年西方史學理論與歷史書寫》力求從整體上揭示1990年代以來西方史學理論所發生的重大變化、提出的新問題,把握其間所涉及的關鍵因素。嘗試從中國史學的立場審視其對於重建歷史學的理論基礎與歷史書寫的新趨向所具有的價值意義。結合當代中西方史學的發展對於后現代史學理論在史學實踐層面的有效性進行考察。對當前西方史學理論試圖克服現代與后現代的局限、融合雙方有利於推進歷史書寫的因素進行綜合性研究,尤其重視那些對構建21世紀曆史學科發展正當性有益的理論與實踐成果。

作者介紹
鄧京力
    鄧京力,歷史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史學理論與史學史。著有《歷史評價的理論與實踐》(2009年)、《新時期中國史學思潮》(合著,2001年),合譯《技術與性別——晚期帝制中國的權力經緯》(2006年)等。

目錄
緒論
  一  近二十年西方史學理論的發展趨向
  二  對當代西方史學理論家的個體研究
  三  理論與歷史書寫之間
上篇  理論趨向
  第一章  「接受」與「拒斥」之間——對后現代主義挑戰的回應
    一  對后現代主義挑戰的態度與立場分析
    二  對后現代主義挑戰的利弊分析
    三  后現代主義在「小寫歷史」層面所引發的爭議
  第二章  「挑戰」與「捍衛」之間——對「史學危機」與「終結論」的回應
    一  「史學危機」
    二  「歷史學終結」
    三  捍衛與發展
    四  碰撞與轉變
  第三章  重構、建構與解構之間——從文學形式論史學類型與史學性質問題
    一  變遷性視角:西方史學發展中史學類型的轉換
    二  史學性質的定位:製造歷史知識的文學形式
    三  對經驗主義的信仰:重構主義史學類型
    四  事實與理論的結合:建構主義史學類型
    五  話語或修辭的美學:解構主義史學類型
    六  對史學性質的反思
  第四章語境與歷史之間——作為解釋模式與方法論前提的歷史語境理論
    一  作為解釋模式的歷史語境理論
    二  作為方法論前提的歷史語境理論
    三  語境論與思想史研究
    四  語境化的兩種趨勢
中篇  史學理論家
  第五章  對現代西方史學理論基礎的挑戰——凱斯·詹金斯之《再思歷史》
    一  「歷史話語」與「各種歷史」
    二  歷史:史學——認識論、方法論與意識形態的結合
    三  「真實客觀偏見移情」與歷史學性質
    四  后現代方法與歷史寫作
    五  激進的后現代派
  第六章  歷史時問與厄爾瑪斯「節奏時問」觀念
    一  現代性與歷史時間觀念的形成
    二  歷史時間觀念與現代史學的發展
    三  對歷史時間觀念的批判性反思
    四  節奏時間與后現代史學
    五  時間觀念與歷史學
  第七章  安克斯密特的歷史經驗理論
    一  歷史經驗的類型分析
    二  歷史經驗和情緒、情感及語言的關係
    三  歷史經驗理論批判
  第八章  彌合現代與后現代史學理論——以約恩·呂森的學科範型論為中心
    一  現代史學研究的特徵
    二  對后現代史學研究的認知
    三  學科範型論的提出及其思想背景
    四  學科範型論的基本內涵
    五  一個發展性詮釋:由「時問」到「歷史」
    六  重提理性與理論不滿

下篇  歷史書寫
  第九章  歷史表現與歷史書寫的實驗——以《再思歷史》雜誌的相關討論為中心
    一  問題的提出與動因
    二  主體主動參與之下的歷史表現方式
    三  影視史學與人物傳記
    四  實驗背後的理論爭議
    五  從再現歷史到表現歷史
  第十章  后現代方法在中國史領域的適用性
    一  對進步史觀和現代化模式的質疑:複原前現代狀態
    二  對民族國家觀念的質疑:建構「複線歷史」
    三  對歷史真實指涉的質疑:解構歷史事件的文本化過程
    四  「話語」分析:重新書寫中國思想文化史
    五  價值與限度:作為中國史研究資源的后現代主義
  第十一章  微觀史學的理論視野
    一  微觀史學的興起:對抗簡單真理與質疑「宏大敘事」
    二  微觀史學的特徵:小歷史中的宏大目標
    三  微觀史家的顯微鏡與歷史表現
    四  微觀史學的困惑和發展趨向
  第十二章  「雜交」觀念與彼得·伯克的文化史研究
    一  「雜交」觀念的內涵及發展
    二  彼得·伯克的「文化雜交」觀念
    三  文化雜交視野下的文藝復興研究
    四  雜交觀念與跨文化研究
  第十三章  史學史研究的當代趨向——史學比較與全球視角
    一  后現代主義與全球化的影響
    二  史學比較:西方歷史思想的獨特性
    三  從史學交流中看西方與非西方史學的關係
  第十四章  從西方史學史到全球史學史——評沃爾夫著《全球歷史的歷史》
    一  歷史產生之根源:一個全球性話語的世界
    二  「歷史」之義:大小寫歷史之間
    三  「歷史編纂」:通往過去的路徑
    四  現代歷史學科之形成:西方史學史的塑造
    五  二元分析範疇的運用:西方與東方(非西方)
    六  全球史觀與史學史研究的轉向
  第十五章  歷史知識、歷史記憶與民族創傷——讀柯文《歷史的言說:越王勾踐故事在20世紀的中國》
    一  一種「內文化」現象
    二  勾踐故事所包含的隱喻
    三  近代以來勾踐故事所引發的民族共鳴
    四  跨文化視角的審視
附錄  對話當代歷史學家
  附錄一  歷史敘事、歷史研究與歷史倫理——訪約恩·呂森教授
    一  對史學理論基本概念的跨文化思考
    二  二戰後的一代德國學者
    三  歷史學家的倫理和信仰
  附錄二  德國與歐洲的當代歷史書寫——斯特凡·貝爾格教授訪談錄
    一  歐洲與德國的民族史書寫
    二  宏大敘事與跨民族史書寫
    三  德國史學傳統與前輩史家
  附錄三  跨文化視角、馬克思主義與當代史學主要趨勢——對話王晴佳教授
    一  近二十年來的史學發展趨勢

    二  從跨文化的角度看馬克思主義史學
    三  跨文化的歷史研究
    四  中外史學的跨文化交流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