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再說雍正

  • 作者:金恆源
  • 出版社:上海社科院
  • ISBN:9787552022735
  • 出版日期:2018/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32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清世宗胤禛,康熙帝第四子,清朝入關后第三位皇帝,在位十三年。無論其繼位還是死亡,都籠罩在團團迷霧中,幾百年來深受爭議。他的時代上承康熙,下啟乾隆;他本人勵精圖治,勤勉敬業,卻也殘忍刻薄、虛偽多疑。他的一生在歷史上烙下深刻印記,學者們莫衷一是。
    金恆源著的《再說雍正》全面論述雍正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等,並與康熙帝執政時期做比較,意在分析雍正統治下的國家社會走向,朝野上下發生了何種變化?這些對中國的歷史走向又有什麼樣的影響?

作者介紹
金恆源
    金恆源,1944年生,祖籍北京,現居上海梅隴。作家、清史研究者。熱心各種公益文化講座,酷愛寫作與旅遊,已先後在海峽兩岸發表200余萬字。主要著作有:《正本清源說雍正》《雍正稱帝與其對手》《你所不知道的雍正後宮》(台灣版、上下冊),中篇小說《黨外人士》《百年勞陸》《魂兮歸來》等。清史研究論文在《史林》《清史論叢》《清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紫禁城》等發表。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治國理念
  一、康熙帝的治國理念
  二、雍正帝的治國理念
第二章  密折制
  一、研究密折制不可忽略的兩件史料——《硃批諭旨選輯》雍正御制《序》及卷末乾隆御制《後序》
  二、密折制是雍正帝特務統治之工具
  三、密折制是凸顯人治超越法制的畸形政治
  四、密折制在雍正時代的歷史走向
  五、密折制是國家政治生活中之腫瘤
第三章  秘密立儲
  一、制度創新還是權宜之計
  二、是政治進步還是歷史倒退
  三、雍正為何急於秘立弘曆為儲
  四、康雍帝秘密立儲之優劣
第四章  雍正朝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
  一、日發諭旨十一道
  二、禁海禁礦
  三、輕視商業
  四、閉門自守
  五、從雍正朝的財政收入結構說起
第五章  雍正朝的經濟問題
  一、康雍朝戶部存銀之簡單比較
  二、康雍朝米價之比較
  三、康雍帝財經理念之比較
  四、雍正帝為乾隆朝打下良好經濟基礎嗎?
第六章  雍正朝的反腐
  一、貪污、虧空與反腐懲貪的必要性
  二、雍正朝反腐的時代肯景與局限性
  三、雍正帝與權貴官?
  四、康熙帝為何反對「火耗加派」
  五、對養廉銀政策得失之思考
  六、對養廉銀制度優劣得失之再思考
第七章  雍正朝的幾個文化現象及反思
  一、雍正朝文字獄
  二、雍正朝文字獄的第一位受害人與最屈受害人
  三、大字報、大批判之發明者與推行者
  四、清代最大的著作權案
  五、雍正帝與寺廟、方丈
  六、雍正朝的祥瑞說與造假風
  七、康熙帝的南苑書房
  八、康雍朝對中國文化的貢獻與損害
第八章  雍正帝生活奢侈遠超康熙帝
  一、象牙席
  二、鼻煙壺
  三、衣食奢華遠超康熙
  四、圓明園之謎
  五、再說《十二美人圖》
  六、另建西陵
  七、痴迷煉丹、企求長生

第九章  來華使節與傳教士對康熙帝之評價
  一、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的記載介紹
  二、法國傳教士張誠的記載介紹
  三、法國傳教士白晉的記載介紹
  四、法國傳教士宋君榮
  五、俄國特使薩瓦
  六、美國學者恆慕義
  七、義大利傳教士馬國賢的《清廷十三年——馬國賢在華回憶錄》
  八、《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之諸多矛盾
第十章  雍正帝罵名之根本原因:人心所向
  一、罵名由內而外的傳播
  二、罵名自上而下的擴大與熱播
  三、違背儒家傳統價值觀
  四、雍正帝本人的成敗與失落
  五、雍正朝國土的大量流失
  六、雍正朝經濟滑坡
  七、雍正帝的陰險、殘暴
  八、雍正帝過河拆橋、眾叛親離
  九、未處理好宗教人士、外交人士的關係
第十一章  偉人耶,小人耶?
  一、雍正帝即位前後的自評及對執政業績自述之評估
  二、對康熙帝死因之分析
  三、從雍正帝對後宮妻妾真實心態與行為、看雍正帝其人
第十二章  餘論:淺議近年來雍正研究之得失
  一、淺析康熙帝的優勢、強勢與局限、遺憾
  二、雍正帝的優勢、強勢與局限、遺憾
  三、對雍正帝承上啟下之再認識
  四、拜讀馮爾康先生《雍正傳》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