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跨文化能力研究/外語學科核心話題前沿研究文庫/跨文化研究核心話題叢書

  • 作者:戴曉東
  • 出版社:外語教研
  • ISBN:9787513575195
  • 出版日期:2018/12/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6
人民幣:RMB 68.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跨文化能力在化時代成為跨學科研究的主要概念之一,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戴曉東著的《跨文化能力研究》圍繞跨文化能力概念界定、理論視角建構及評估方法三個基本問題,梳理與評析國內外研究成果,探索未來的研究方向。
    全書共分為八章。第一章對跨文化能力三個基本問題作簡要闡述。第二章回顧20世紀60年代以來跨文化能力研究的歷程,昭示其發展脈絡。第三至五章綜述、歸納與評介32個具有代表性的跨文化能力理論和模型,不僅包括西方視角,而且涵蓋亞非與中東文化的非西方視角。第六、七章探討如何評估跨文化能力及相應的評估工具。第八章對未來的研究進行展望,提出新的研究議題。
    本書兼具學術性、前沿性和引領性,適合跨文化研究領域的碩博研究生、年輕教師和研究者作為研究參考,同時也適合對培養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國際化人才感興趣的外語教師與研究者參閱。

作者介紹
戴曉東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 導論
  1.1  跨文化能力概念的界定
  1.2  跨文化能力理論視角的建構
  1.3  跨文化能力評估方法與工具的發展
  1.4  本書的思路與架構
  1.5  小結
第二章  跨文化能力研究的歷史回顧
  2.1  跨文化能力研究的起步與成長:1960—1979
  2.2  跨文化能力研究的拓展與西方範式的建立:1980—1989
  2.3  跨文化能力研究的深化與西方範式面臨的質疑:1990—1999
  2.4  非西方視角的興起與跨文化能力研究的多元化:2000—2009
  2.5  跨文化能力研究的整合與新起點:2010年至今
  2.6  小結
第三章  關於一般跨文化能力的理論(一):西方視角
  3.1  M. J. Bennett的跨文化敏感性發展模型
  3.2  T. Imahori & M. L. Lanigan的相互關係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模型
  3.3  G. M. Chen & W. J. Starosta的綜合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模型
  3.4  M. Byram以外語教育為中心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模型
  3.5  B. H. Spitzberg的綜合的跨文化能力模型
  3.6  L. A. Arasaratnam et al.的綜合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模型
  3.7  P. M. King & M. B. Baxter Magolda的跨文化成熟發展模型
  3.8  D. Carbaugh & S. Lie文化話語分析視角下的跨文化能力理論
  3.9  S. Rathje新文化概念視角下的跨文化能力理論
  3.10  G. M. Chen的交際能力模型
  3.11  B. Hunter et al.的能力模型
  3.12  小結
第四章  關於一般跨文化能力的理論(二):非西方視角
  4.1  X. S. Xiao & G. M. Chen的儒家視角的跨文化能力理論
  4.2  J. Takai & H. Ota的日本文化視角的跨文化能力模型
  4.3  J. O. Yum的韓國文化視角的跨文化能力模型
  4.4  P. O. Nwosu的非洲文化視角的跨文化能力理論
  4.5  R. S. Zaharna的阿拉伯文化視角的跨文化能力理論
  4.6  高一虹的「道」與「器」跨文化能力理論
  4.7  許力生與孫淑女的跨文化能力遞進—交互培養模型
  4.8  高永晨的「知行合一」跨文化能力模型
  4.9  孫有中的中國外語教育視角下的跨文化能力模型
  4.10  X. D. Dai & G. M. Chen的文化間性視角下的跨文化能力模型
  4.11  小結
第五章  關於特定跨文化能力的理論
  5.1  W. B. Gudykunst的跨文化焦慮與不確定性管理能力模型
  5.2  C. Gallois et al.的跨文化通融能力模型
  5.3  Y. Y. Kim的跨文化適應能力理論
  5.4  M. J. Collier & M. Thomas的跨文化身份協商能力理論
  5.5  W. R. Cupach & T. Imahori的跨文化身份管理能力模型
  5.6  S. Ting-Toomey & A. Kurogi的跨文化衝突中面子行為能力模型
  5.7  B. B. Haslett的跨文化面子能力理論
  5.8  T. K. Nakayama & J. N. Martin的跨文化倫理能力理論

  5.9  L. Chen & J. Du的組織跨文化能力理論
  5.10  安然的孔子學院志願者跨文化能力模型
  5.11  A. Bird et al.的跨文化能力模型
  5.12  小結
第六章  跨文化能力的評估
  6.1  跨文化能力評估的基礎
  6.2  跨文化能力評估的對象與目標
  6.3  跨文化能力評估的方法
  6.4  跨文化能力評估結果的分析
  6.5  小結
第七章  跨文化能力的評估工具
  7.1  跨文化能力評估工具概要
    7.1.1  跨文化行為評估量表
    7.1.2  跨文化適應能力評價量表
    7.1.3  跨文化交際行為評估量表
    7.1.4  社會文化適應量表
    7.1.5  跨文化敏感性評價量表
    7.1.6  跨文化交際意願量表
    7.1.7  一般化的族群中心主義量表
    7.1.8  跨文化敏感性量表
    7.1.9  多元文化人格問卷
    7.1.10  跨文化調整潛力量表
    7.1.11  跨文化發展評價量表
    7.1.12  文化智力量表
    7.1.13  跨文化交際能力量表
    7.1.14  跨文化效力量表
    7.1.15  中國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自測量表
    7.1.16  中國大學生跨文化能力評估量表
  7.2  跨文化能力評估工具評介(一):ICCS與ICCAS
    7.2.1  ICCS
    7.2.2  ICCAS
  7.3  跨文化能力評估工具評介(二):GENE與ISS
    7.3.1  GENE
    7.3.2  I
  7.4  跨文化能力評估工具評介(三):SCAS與IES
    7.4.1  SCAS
    7.4.2  IES
  7.5  跨文化能力評估工具評介(四):MPQ-SF與CQS
    7.5.1  MPQ-SF
    7.5.2  CQS
  7.6  小結
第八章  跨文化能力研究的未來展望
  8.1  跨文化能力概念的辨析與重新界定
  8.2  跨文化能力理論視角的梳理、批評與建構
  8.3  跨文化能力評估工具的驗證、改進與創建
  8.4  小結
參考文獻
推薦文獻
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