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物體系(修訂譯本)》是在讓·鮑德里亞的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而成的。本書中,鮑德里亞希望能通過對不斷增加的難以計數的物做出劃分,通過分析物的功能和價值,揭示出人和物之間通過何種程序產生關聯,以及由此而來的人的行為和人際關係系統。
作者介紹
(法)讓·鮑德里亞|總主編:莫偉民|譯者:林志明
讓·鮑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1929-2007),法國著名后現代思想家、哲學家和社會學家。先後任教於巴黎十大和巴黎九大,撰寫了一系列分析當代社會文化現象、批判當代資本主義的著作,在世界範圍內具有重大的影響。除了《冷記憶》系列,主要代表作還有《物體系》《消費社會》《生產之鏡》《象徵交換與死亡》《論誘惑》《美國》《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及《完美的罪行》等。
目錄
總序 哲學經典翻譯是一項艱巨的學術事業
譯序 描繪一個不存于任何地方的圓周
導論
第一部分 功能性系統或客觀論述
第一章 室內陳設的結構
傳統環境
現代物品在功能上的解放
模範性室內
標準元件
牆壁與光線
照明
鏡子與畫像2l
時鐘與時間
朝向室內陳設的社會學?
陳設人
第二章 氣氛的結構
氣氛價值:色彩
傳統色彩
「自然的」色彩
「函數」色彩
溫暖與冷峻
氣氛價值:材質
自然木材、文化木材
氣氛的邏輯
模範材質:玻璃
關係人和氣氛人
座位
文化性與檢查制度
氣氛價值:手勢與形式
傳統手勢:勞力
功能化手勢:操控
一個新的操作場域
迷你化
風格化一順手性一封套
象徵面向的終結
力量的抽象化
功能主義神話
功能性形式:打火機
形式的延伸義:汽車的尾翼
形式的「不在場」無罪證明
第三章 結論:自然性和功能性
附錄:居家世界和汽車
第二部分 非功能性系統或主觀論述
第四章 邊緣物——古物
它的氣氛價值:歷史性
它的象徵價值:起源神話
「真確性」
新一文化癥候群:古跡修復
共時性、貫時性、時代錯亂
反向投射:「原始人」心目中的技術產品
古物市場
新文化帝國主義
第五章 邊緣體系:收藏
從功能中抽象出來的物品
激情一對象物
最美麗的家庭寵物
系列遊戲
由量到質:獨一無二之物
物品與習慣:手錶
物品與時間:被控制的周期循環
禁閉物:嫉妒
去結構物:變態
從系列性動機到真實動機
針對自我的論述
第三部分 元功能及功能失調體系:新奇的小發明和機器人
第六章 新奇的小發明和機器人
技術層面的引申意義:自動化主義
「功能化」的超越性
功能錯亂:無意義的小發明
偽功能性:玩意兒
元功能性:機器人
技術的災難
技術與潛意識系統
第四部分 物品及消費的社會——意識形態體系
第七章 模範與系列
前工業文明物品與工業模範
「個性化」物品
選擇
邊緣性差異
模範的理念性性格
由模範到系列
技術缺失
「風格」上的缺失
階級差異
現時性的特權
人格的厄運冒險
模範的意識形態
第八章 信用貸款
消費者公民的權利與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