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通天之學(耶穌會士和天文學在中國的傳播)(精)

  • 作者:韓琦
  • 出版社:三聯書店
  • ISBN:9787108063229
  • 出版日期:2018/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17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韓琦著的《通天之學(耶穌會士和天文學在中國的傳播)(精)》以耶穌會士和天文學為主題,系統查閱研讀了國內外所藏清代歷算著作、官方文獻和清人文集,並與歐洲所藏第一手西文檔案資料互證,在全球史和跨文化的視野下系統闡述天主教傳教士與歐洲天文學傳入中國的諸面相。
    作者試圖將天文學傳播置於政治史、社會史和宗教史的語境中加以討論,完整勾勒清代近兩百年間歐洲天文學在華傳播的歷程。通過案例,生動展現知識和權力交織的複雜背景,進而揭示了康熙皇帝如何通過西學來達到控制漢人和洋人之目的;深入分析了皇子、傳教士、欽夭監官員和士大夫群體在知識傳播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作者介紹
韓琦
    韓琦,浙江嵊州市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1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畢業,獲科學史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明清科學史、天主教史、中國印刷史和民國地質學史。著有《中國科學技術的西傳及其影響(1582—1793)》,合著合編有《中國印刷史》《中國活字印刷史》《(熙朝崇正集)(熙朝定案)(外三種)》《歐洲所藏雍正乾隆朝天主教文獻彙編》,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現任《自然科學史研究》主編,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Annals of Science等刊物編委。

目錄
序章  通天與敬天:歐洲科學在明清之際的傳播
第一章  耶穌會士與歐洲星占術著作的傳播
  第一節  天啟崇禎間耶穌會士有關天文星占的相關論述
  第二節  湯若望《天文實用》之編纂及其在清初的流傳
  第三節  湯若望《天文實用》在乾隆時代的流傳
  第四節  異端「新」知:穆尼閣對歐洲星占術的介紹
第二章  康熙初年曆法之爭與耶穌會士的東來
  第一節  西洋曆法的改編與楊光先反教案
  第二節  日影觀測與康熙研習西學之開端
  第三節  來自澳門的「西學帝師」
  第四節  法國「國王數學家」來華
第三章  從觀星台事件到蒙養齋算學館的設立
  第一節  觀星台事件和李光地對歷算的興趣
  第二節  康熙時代的歷算活動與人才培養
  第三節  蒙養齋算學館的建立及其歷算活動
第四章  科學與權力:日影觀測與康熙時代的曆法改革
  第一節  康熙熱衷日影觀測之經過  8l
  第二節  1692年乾清宮之日影觀測
  第三節  1711年日影觀測與曆法改革的緣起
第五章  「自立」精神與康熙時代的「西學中源」說
  第一節  康熙西學態度的轉變及其背景
  第二節  康熙與「西學中源」說的流行
  第三節  士人對西學態度的演變
    一  何國宗:家世、生平及反教背景
    二  梅彀成對西學的態度及其家學淵源
第六章  歐洲天文學新知的傳入與《欽若曆書》的編纂
  第一節  蒙養齋算學館與格物窮理院
  第二節  傅聖澤與歐洲新科學的介紹
    一  歐洲數學的編纂活動
    二  《曆法問答》與歐洲新天文學的傳入
  第三節  《欽若曆書》的編纂與內容
第七章  科學和宗教之間:耶穌會士、禮儀之爭和日心說的傳播
  第一節  科學和信仰:耶穌會士、奉教天文學家與禮儀之爭
    一  奉教天文學家:身份、職位及其分佈
    二  禮儀問題:耶穌會士和康熙、文人的互動
    三  「誓狀」與「公書」:奉教天文學家對祭祖、祭孔的看法
  第二節  耶穌會士和日心說的傳人
    一  安多、黃百家與日心說的傳播
    二  蔣友仁與日心說的傳入及其反響
  第三節  「用其技藝」:康熙皇帝科學和宗教的兩手策略
第八章  量天測地:耶穌會士與康乾時代的大地測量
  第一節  康熙朝地圖測繪的背景  
  第二節  「西洋籌人」安多與子午線的測量
  第三節  地圖測繪的緣起和展開:測繪過程及路線
  第四節  乾隆時代的地圖測繪
第九章  復古與求新:雍正、乾隆間耶穌會士與宮廷天文學的傳播
  第一節  宇宙體系的折中:《歷象考成后編》的編纂
    一《歷象考成后編》編纂緣起
    二《歷象考成后編》的內容及其改進
  第二節  會通中西:《儀象考成》的編修

    一《儀象考成》的編纂經過
    二  復古思潮與璣衡撫辰儀的製作
    三《儀象考成》的恆星觀測和星表編製
  第三節  耶穌會士與朝鮮燕行使的交往
  第四節  后耶穌會士時代的宮廷天文學家
結語
附錄一  傅汎際、李之藻譯《寰有詮》及其相關問題
  一  傅汎際和李之藻:《寰有詮》的譯者
  二  《寰有詮》的底本及其翻譯
  三  新的天文觀測如何用於解釋亞里士多德宇宙論?
附錄二  新教傳教士與天文學的傳播(1807—1859)
  一  天王星知識在東南亞和中國沿海城市的傳播(嘉慶、咸豐朝)
  二  牛頓《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早期傳播
  三  偉烈亞力:科學的傳播者和中國科學史研究的開拓者
附錄三  天文著作序跋彙編
附錄四  欽天監西洋人任職表
附錄五  外國人名表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