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論宇宙的體系
(1)天體的物質是流體
(2)在自由空間中圓周運動的原理
(3)向心力的作用
(4)證明的確定性
(5)向心力指向每個行星的中心
(6)向心力按離行星的中心的距離的平方的反比減小
(7)一等行星環繞太陽運行,且向太陽所引的半徑畫出的面積與時間成比例
(8)控制一等行星的力不是指向地球,而是指向太陽
(9)環繞太陽的力在所有行星的空間中按照離太陽的距離的平方的反比減小
(10)環繞地球的力按照離地球的距離的平方的反比減小,這在地球是靜止的假設下被證明
(11)依據地球是運動的假設,同樣的事情被證明
(12)力按照離地球或行星的距離的平方的反比減小也從行星的偏心率和拱點的極為緩慢的運動得以證明
(13)指向各個行星的力的強度,強大的環繞太陽的力
(14)弱的環繞地球的力
(15)諸行星的視直徑
(16)視直徑的校正
(17)為何一些行星較為緻密,另一些行星較不緻密,而向著它們的力都與它們的物質的量成比例
(18)力和被吸引的物體之間的另一種類似在天體中被證明
(19)它也在地球上的物體中被發現
(20)這些類似的一致性
(21)它們的重合
(22)來自於相對來說非常小的物體的這種力是感覺不到的
(23)指向地球上所有物體的力與它們的物質的量成比例
(24)相同的力指向天上的物體的證明
(25)從行星的表面向外,吸引力按照離行星的中心的距離的平方的反比減小;且從行星的表面向內,吸引力按照離行星的中心的距離的正比減小
(26)這種力的強度以及在各種情形下引起的運動
(27)所有的行星都圍繞太陽運行
(28)太陽和所有行星的重力的公共的中心是靜止的,太陽非常緩慢地運動。解釋太陽的運動
(29)然而,行星在橢圓上運行,橢圓的焦點在太陽的中心;且行星向太陽所引的半徑畫出的面積與時間成比例
(30)[行星的]軌道的尺寸和它們的遠日點以及交點的運動
(31)由前面的原理導出迄今為天文學家所注意到的月球的所有運動
(32)導出迄今為止未被觀察到的[月球]運動的幾種不等性
(33)在一個給定的時刻月球離地球的距離
(34)從我們的月球的運動導出木星的和土星的衛星的運動
(35)行星相對於恆星圍繞它們自己的軸均勻地轉動,這些運動適於用作時間的測量
(36)月球以相同的方式由周日運動圍繞它的軸旋轉,因此產生它的天平動
(37)地球和諸行星的二分點的進動以及其軸的平動
(38)海洋每天必定既漲潮兩次又落潮兩次,且最高的水位發生在發光體靠近一個位置的子午線后的第三小時
(39)潮汐在兩個發光體的朔望最大,在它們的方照最小,且在月球到達子午線后的第三小時發生;在朔望和方照之外,潮汐從那第三小時向太陽到達中天後的第三小時有些偏離
(40)當兩個發光體離地球最近時潮汐最大
(41)二分點前後的潮汐最大
(42)在赤道之外較大和較小的潮水相交替
(43)由於施加的運動的保持減小了潮汐的差,且最大的潮汐可能是每個月的朔望后的第三次潮汐
(44)海洋的運動會由於水底的障礙而被遲滯
(45)由於水底和海岸的阻礙,會發生各種現象,例如海水可能每天漲潮一次
(46)潮汐的時間在海峽中比在海洋中更不規則
(47)自較大和較深的海洋產生的潮汐較大,潮汐在大陸的海岸比在海洋中間的島嶼大,在通向大海有寬的入口的淺的海灣潮汐更大
(48)由前面的原理,計算太陽攝動月球的運動的力
(49)計算移動大海的太陽的吸引
(50)計算赤道之下由於太陽的吸引[所產生]的潮汐的高度
(51)計算在緯線圈上由於太陽的吸引[所產生]的潮汐的高度
(52)在朔望和方照時,由於太陽的和月球的吸引的結合,在赤道之下的潮汐的比
(53)計算引起潮汐的月球的吸引力以及由這一吸引力水[達到]的高度
(54)太陽和月球的這些力,除了由它們在海洋中引起的潮汐之外,幾乎不能被感覺到
(55)月球約比太陽稠密六倍
(56)月球以約3比2之比稠密於我們的地球
(57)論恆星的距離
(58)諸彗星,當它們進人人們視野時,由它們在經度上的視差證明它們比木星更近
(59)這也被[它們]在緯度上的視差所證明
(60)此外,這也被[它們的]視差所證明
(61)從它們的頭部的光顯示彗星下降直至土星的軌道
(62)它們下降得遠低於木星的軌道,且有時低於地球的軌道
(63)這也由它們的尾在太陽附近時的顯著光彩所證實
(64)由彗頭的光,在其他情況相同時,顯示在太陽附近其光有多大
(65)大量的彗星在太陽的區域被看到證實了同一點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