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生活美學與當代藝術/藝術學理論文叢/中國藝術學文庫

  • 作者:劉悅笛|總主編:仲呈祥
  • 出版社:中國文聯
  • ISBN:9787519034344
  • 出版日期:2018/08/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97
人民幣:RMB 80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走向文明中國的「生活美學」,亟需返本而開新,那就要復興生活美學的「中國文明」,同時要發展具有本土特色的當代藝術。生活美學,就是一種關乎「審美生活」的存在之學,也是追問「美好生活」的幸福之學。中國人的美學,自本生根地就是一種生活美學,這個傳統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延續至今。此種原生態的生活美學傳統,形成了中國人獨有的一種「憂樂圓融」的生活藝術。
    劉悅笛著的《生活美學與當代藝術》立足全球與中國視角,充分闡發了作者自己關於「新的中國性」藝術、美學「中國化」、「世界藝術史」「亞洲現代性」「當代中國性」等問題的哲學思考。與此同時,通過對話與評點國內外美學家和對影視、舞蹈、設計等門類藝術進行批評,深入並具體地展開了關於藝術新拓展、藝術終結、藝術技術化等熱點理論的探討。這些思考與探討共同建構了作者所倡導的「生活美學」的走向全球與回歸本土的學理體系。

作者介紹
劉悅笛|總主編:仲呈祥
    劉悅笛,生活美學倡導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團榮譽委員,美國富布萊特訪問學者,遼寧大學生活美學研究院院長,曾任紐約城市大學及韓國成均館大學客座教授、國際美學協會(IAA)總執委、中華美學學會理事等。著/編有《生活美學》、《分析美學史》、《當代藝術理論》、《生活中的美學》、《生活美學與藝術經驗》、《藝術終結之後》、《視覺美學史》、《英美分析美學史論》、《世界又平又美》、《東方生活美學》等;譯有《美學、心理學和宗教信仰的演講與對話集》(維特根斯坦)、《藝術及其對象》(沃爾海姆)等。

目錄
引言  在開放與「中國性」之間
第一輯  生活美學:中國與全球
  重建中國化的「生活美學」
  生活美學:全球美學新路標
  生活美學:是什麼?不是什麼?
  生活美學與當代中國藝術史
  廣義與狹義的西方生活美學
  西方生活美學專著五種
  走向生活美學的「生活美育」
  以「生活美育」建成觀賞文明
  審美生活:文明素養?文化人權?
  從「藝術終結」到「生活美學」
第二輯  中國藝術觀:當代性轉換
  走向「新的中國性」藝術觀
  建構「新的中國性」美術觀
  生活美學:建樹中國美術觀的切近之途
  當代需要何種「中國性視覺理論」
  過去需「西體中用」,現在要「中體西用」
  走向生活美學的「新的中國性」藝術
  以「生活美學」革新當代藝術觀
第三輯  美學與藝術:中國化歷程
  何謂美學「中國化」
  走上美學研究的「中國化」之路
  融人「全球對話主義」的中國美學
  「美學譯文叢書」的復出
  「分析美學」在中國
  「哲學」與「美學」的漢語創生  .
  「美術」與「藝術」的漢語源流考
  從中國「美學」到「中國」美學
  比較美學、跨文化和文化間美學
  當代全球美學的「文化間性」轉向
  在文化間架橋的當代美學
  藝術學:舶來品,還是本土貨?
第四輯  知人論世:對話美學家
  當今藝術理論的「哲學化」
  ——與丹托的對話之一
  丹托的姍姍來遲號?逢其時
  素描李澤厚
  從「人化」啟蒙到「情本」立命
  ——如何盤點李澤厚哲學?
  新版《朱光潛全集》的真正分量
  細讀朱光潛中英文手稿印象
  宗白華所踐行的「生命風度」
  蔡儀的自然美論與「自然全美」
  王朝聞先生的「家」和「背影」
  王朝聞藝術批評的「土方法」
  追憶城市美學家佩措爾德
  神林恆道的日本生活美學
第五輯  藝術終結:終結在何處
  如何釋讀「藝術終結」?

  ——與丹托的對話之二
  終結之後的藝術當代狀態
  ——與丹托的對話之三
  藝術終結由誰先提出?
  ——與卡特的對話之一
  藝術終結向哪方發展?
  ——與卡特的對話之二
  藝術終結於何處?
  藝術終結與現代性的終結
  當代藝術理論的「死衚衕」
  親歷藝術終結的全球化語境
第六輯  世界藝術史:全球新視野
  走向文化多元化的「世界藝術史」
  西方藝術史:四種單線敘事模式
  全球藝術格局:單向流動?多元互動?
  誰來撰寫全球藝術史有合法性?
  「亞洲現代性」:中日韓的比較與交鋒
  東亞學術性何處尋:以韓國當代藝術為例
  藝術的全球化:向左走?向右轉?
  國際前衛藝術的「關係主義美學」
第七輯  當代藝術:當代中國性
  視覺藝術大師來華與中國藝術的嬗變
  《當代中國藝術激進策略》出版
  當代中國藝術的「書法性」表現
  誰在「妖魔」化?妖魔「化」了誰?
  建構「國家藝術體制」的新途
  市場雙刃劍穿透當代藝術
  中國藝術家的「身份嬗變」
  庫奈里斯貧窮藝術的「中國性」呈現
  解構抽象表現模式,建構「自然呈現主義」
  「上水」「上墨」「上茶」之哲學
  走向影像化的「上善若水」
  不「雕」不「塑」,有「影」有「相」
  數碼藝術的「新科技美學」之思
  高科技能否「延展生命」?新媒體如何「恢復美感」?
  從「生活美學」定位公共藝術
第八輯  門類藝術:影視、舞蹈與設計
  電影媒介:從「現實」還是「世界」出發?
  電影拍攝:不在場卻在存留世界
  電影銀幕:遮蔽在場與框架結構
  觀眾與演員:電影內外的「人之要素」
  電影也是「假裝的視覺遊戲」
  「非人工性」:再看電影與繪畫之分
  巴贊的電影本體論:新舊與對錯
  反思巴贊的「照相寫實主義」
  本體問題轉換:電影的邊界在哪裡?
  作為「移動影像」的電影存在
  作為「大眾藝術品」的電影播放
  舊電視本體論:從技術到文化的規定
  以技術本體為基:作為「移動影像」的電視

  媒介融合的挑戰:電視「模板」的數位化拓展
  回歸到生活本體:趨向「生活美學」的電視
  看電視的生活:在「電視世界」中來存留世界
  設計:在審美自律與社會他律之間
  當代「舞蹈理論」如何生長
  大舞蹈與大美學的本土融合
  「科學之美」與「美的真理」
結語  走向全球與回歸本土的「生活美學』』
  一、「生活美學」的緣起與起源
  二、「生活美學」的本土化建構
  三、「生活美學」的全球化貢獻
  四、「生活美學」的藝術與文化
  五、「分析美學」的中國開拓者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