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基礎分子生物學(第3版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 作者:編者:鄭用璉
  • 出版社:高等教育
  • ISBN:9787040498721
  • 出版日期:2018/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53
人民幣:RMB 4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鄭用璉主編的《基礎分子生物學(第3版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保持了主線突出、脈絡清晰、內容精煉、教學適用性強等特點,並根據分子生物學學科的發展現狀,增加了miRNA的形成與調控、副突變調控的3D假說、DNA交換的DSB理論以及染色質重構與表觀遺傳修飾等內容,力求反映學科發展前沿。
    全書以「基因」為主線並貫穿始終,圍繞基因的複製、基因控制性狀表達與基因的突變等基礎理論逐步展開,並以一定的篇幅論述提出這些基礎理論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推理。全書包括緒論、基因概念的演變與發展、DNA的複製、RNA的轉錄、蛋白質的翻譯、基因表達的調控、基因突變和遺傳重組的分子機制、常用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技術8章內容。在編寫中力求圖文並茂,基本概念與邏輯分析清晰明了、富於啟迪,旨在使學生掌握分子生物學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生物學的重要理論,了解生物技術的分子生物學基礎,獲得對分子生物學專著和科學論文的自學與閱讀能力。
    本書配有數字課程(http://abook.hep.com.cn/49872),收錄了國家級教學名師獎獲得者鄭用連教授講授「分子生物學」課程的全套授課實錄,十分有助於學生自學和教師參考。
    本書適合高等院校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等專業作為教材,也可作為相關專業的教學參考書和科技人員自學用書。

作者介紹
編者:鄭用璉

目錄
1緒論
  1.1  分子生物學的基本概念
  1.2  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簡史
    1.2.1  分子生物學的第一個重要
    發現
    1.2.2   Oswald Avery的歷史貢獻
    1.2.3   DNA雙螺旋結構的揭示
    1.2.4  遺傳密碼的破譯
    1.2.5  信使RNA的發現
    1.2.6  操縱子模型開闢了分子
    生物學的新天地
    1.2.7  遺傳工程促進了分子
    生物學的發展
    1.2.8  加速分子生物學發展進程的
    一項「簡單而晚熟」技術
  1.3  現代分子生物學的發展
2  基因概念的演變與發展
  2.1  早期的「基因」概念
  2.2  經典的基因概念
    2.2.1  經典基因概念的重要修正
    2.2.2  擬等位基因概念的提出
    2.2.3  順反子理論
    2.2.4   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2.3  基因的分子結構
    2.3.1  核酸的分子結構
    2.3.2  核?的分子構象
    2.3.3   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2.3.4  影響雙螺旋結構穩定性的
    因素
    2.3.5   DNA的變性與復性
  2.4  核酸分子的空間結構
    2.4.1   DNA的一級結構
    2.4.2   DNA的二級結構
    2.4.3   DNA的三級結構
  2.5  基因概念的多樣性
    2.5.1  生物進化的C值矛盾
    2.5.2  重疊基因  
    2.5.3  重複基因
    2.5.4  間隔基因
    2.5.5  跳躍基因或轉座子
    2.5.6  假基因
3 DNA的複製
  3.1   DNA複製的基本特徵
    3.1.1   DNA的半保留複製
    3.1.2   DNA複製按5』→3』延伸方向
    3.1.3   DNA的半不連續複製
    3.1.4   DNA複製的起點、方向
    3.1.5   DNA複製的引物
    3.1.6   DNA複製的轉錄激活
    3.1.7   DNA複製的模式

    3.1.8   DNA複製體的結構與複製
    的迴環模型
    3.1.9  線形DNA複製避免5』端
    短縮的方式
  3.2  真核生物DNA複製的特點
    3.2.1  染色體DNA為多複製子
    3.2.2  染色體多複製子複製的非
    一致性
    3.2.3  真核生物避免DNA複製
    5』端短縮的機制
  3.3   DNA複製的終止
  3.4   DNA複製的調控
4 RNA的轉錄
  4.1  轉錄的基本概念
    4.1.1  模板
    4.1.2  不對稱轉錄
    4.1.3  極性
  4.2  轉錄起始
    4.2.1  原核生物的啟動子
    4.2.2  真核生物的啟動子
    4.2.3   RNA聚合?
    4.2.4  轉錄的相關因子及功能
  4.3  轉錄延伸
  4.4  轉錄過程的終止
    4.4.1  不依賴p因子的終止子的
    結構與功能
    4.4.2  依賴p因子的終止子的結
    構與功能
    4.4.3  抗終止作用
  4.5  RNA的加工
    4.5.1  加工的概念
    4.5.2  加工的目的
    4.5.3  加工的過程
5  蛋白質的翻譯
  5.1  蛋白質合成的裝備
    5.1.1  mRNA的結構與功能
    5.1.2  tRNA的結構與功能
    5.1.3  rRNA和核糖體的結構與
    功能
  5.2  遺傳密碼及其簡並
    5.2.1  三聯體遺傳密碼的破譯
    5.2.2  遺傳密碼的簡並
  5.3  蛋白質的翻譯
    5.3.1  蛋白質翻譯的若干基本概念
    5.3.2  多?鏈的合成
    5.3.3  保證蛋白質翻譯準確起始
    的機制
6  基因表達的調控
  6.1  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理論
    與模式

    6.1.1  操縱子調控模型
    6.1.2  「分解代謝產物阻遏」啟
    動子的正調控系統
    6.1.3  組氨酸利用操縱子的正
    調控誘導模型
    6.1.4  衰減子的發現與衰減子
    調控
  6.2  不利生長條件下的應急反應
    6.2.1  嚴緊反應相關因子
    6.2.2  嚴緊因子反應的調控機制
  6.3  操縱子調控的綜合實例
    6.3.1  λ噬菌體的繁殖
    6.3.2  λ噬菌體基因組
    6.3.3  λ噬菌體溶原途徑的建立
    6.3.4  λ噬菌體裂解途徑的建立
    6.3.5  決定λ噬菌體發育途徑選
    擇的其他因素
  6.4  DNA重排與基因表達
    6.4.1  沙門氏菌鞭毛H1一H2抗
    原相的轉變
    6.4.2  酵母交配型的轉換
    6.4.3  免疫球蛋白的多樣性
  6.5  轉錄后水平的調控
    6.5.1  真核生物轉錄后mRNA
    的加工
    6.5.2   RNA干涉
    6.5.3  反義RNA
  6.6  翻譯水平上的調控
    6.6.1  同一操縱子內各基因翻譯
    量的差異
    6.6.2  信息體與蛋白質合成
    6.6.3  核糖體蛋白質合成的自體
    調控
    6.6.4   mRNA的壽命對翻譯的
    調節
    6.6.5  終止密碼解讀的移碼與通
    讀調節
    6.6.6  翻譯中的弱化子調控
  6.7  翻譯后的基因表達調控
    6.7.1  蛋白質前體的加工
    6.7.2  蛋白質的轉運(或分泌)
    6.7.3  蛋白質降解
    6.7.4  蛋白質的摺疊
  6.8  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的特殊
    類型
    6.8.1  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結構
    和表達調控的差異
    6.8.2  真核生物的表觀遺傳調控
    6.8.3  轉錄因子可逆性磷酸化對
    翻譯的調節

    6.8.4   mRNA的結構對翻譯水平
    的調控
    6.8.5  真核生物發育的基因
    調控
    6.8.6  細胞程序性死亡與發育
7  基因突變和遺傳重組的分子機制
  7.1  基因突變
    7.1.1  基因突變的種類
    7.1.2  基因突變的表達類型
    7.1.3  基因的誘發突變-
    7.1.4  基因的自發突變
    7.1.5  基因的突變熱點
  7.2  生物體保證穩定遺傳的機制
    7.2.1   DNA複製過程中的錯配
    修復
    7.2.2  尿嘧啶一?一糖??系統
    (ung修復系統)
    7.2.3  基因的回復突變
  7.3  基因重組交換的分子機制
    7.3.1  同源重組的分子機制
    7.3.2  異常分離現象——基因轉換
    7.3.3  同源重組白勺分子機制
    7.3.4  同源重組的?類及交換熱點
    7.3.5  雙鏈DNA斷裂模式
8  常用的分子生物學研究技術
  8.1  基因克隆技術
    8.1.1  限制性內切核酸?的作用
    8.1.2  連接
    8.1.3  載體
    8.1.4  轉化
    8.1.5  篩選
    8.1.6  基因組DNA文庫的構建
    8.1.7  幾種重要的PCR衍生技術
  8.2  研究基因結構及表達的常用
    技術
    8.2.1  標記性示蹤物
    8.2.2  基因活性和功能研究方法
  8.3  DNA一蛋白質相互作用分析
    技術
    8.3.1  過濾結合
    8.3.2  染色質免疫沉澱法
    8.3.3  凝膠阻滯分析
    8.3.4   DNA?足跡
  8.4  蛋白質組學研究方法
    8.4.1  蛋白質分離
    8.4.2  蛋白質分析
    8.4.3  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研究
    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