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應物與隨類(謝赫對圖繪再現之定義的觀念史考辨)/藝術史研究叢書

  • 作者:顏勇|總主編:范景中
  • 出版社:中國美術學院
  • ISBN:9787550310377
  • 出版日期:2017/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198
人民幣:RMB 4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顏勇著的《應物與隨類:謝赫對圖繪再現之定義的觀念史考辨》將對謝赫《畫品》所言繪畫六法中之「應物」與「隨類」之術語及觀念來源進行考察,並為六法二二斷句說提供新的支持。作為六法之三、四,此二辭可被視為早期中國畫論中關於圖繪再現之定義。本文將指出,在上古經子文獻中,「類」與「應」始終是一個本體論或宇宙論問題的兩個方面,以至於在審美自覺興起之魏晉南北朝,通常被認為強調藝術模仿自然的圖繪再現將因「隨類」而具備象徵主義特徵,因「應物」而染上感應理論色彩。由於魏晉以前華夏文化習於僅視色彩為某些物類之象徵,以「隨類」重申繪畫中之上色技術,實未強調對作為客體之色相世界之再現;由於「應物」代表著一種強調主體永無休止地應對客體之認識論思維,以之指稱繪畫中圖寫物象輪廓之技術,寅已暗示其乃為「得意忘象」之玄覽行為提供作為中介之「象」。本文還將指出,「隨類」與「應物」皆是在梵漢合一之般若玄風中出現於漢語佛籍並與造型藝術產生明確而直接之聯繫,因而此二辭之定義圖繪再現,必然融匯有佛學關於圖繪對象之思考。經子古學及釋老諸籍共同營建之「應物」觀念指涉了作為類比原型之鏡喻,而後者同時預設了鏡像的虛幻性及心物之間的玄覽作用。因此,該定義暗指著一種從既成心象圖式著手並根據心象進行修正的複雜製像過程。進言之,從漢語佛學脫胎而來之中國早期圖繪再現理論所關注的,與其說是對客體形相之精確重現,毋寧說是主體在重現客體時之精神性力量。作為對圖繪再現之定義,「應物」與「隨類」本身不僅濃縮有整個上古華夏文明積澱而成之物類觀念,並映現出後者於中古特殊情境中嬗變進而入於文藝理論之軌跡。

作者介紹
顏勇|總主編:范景中
    范景中,1951年生,天津人。1981年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導師盧鴻基先生。曾任《美術譯叢》、《新美術》主編。著有《附庸風雅與藝術欣賞》、《藏書銘印記》、《中華竹韻》;編有《柳如是集》(與周小英合纂);主編《美術史的形狀》、《波普爾哲學著作集》、《貢布里希文集》(與楊思梁合作)。現任教於中國美術學院。

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例言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類」與「應」之本義詮
  一、說「類」
  二、說「應」
第三章  魏晉以前中國色彩觀析論
  一、商周之方色
  二、五色與五類
  三、五色之納於五行理論
  四、作為反色彩美學之色彩理論
  附錄  跋《魏晉以前中國色彩觀析論》
第四章  「隨類」佛典來源考
  一、早期漢譯佛典中之「隨類」
  二、僧人清談與格義
  三、「隨類」之見於佛學
第五章  「應物」義理發微
  一、「應物」古義疏
  二、釋家「應物」辨
  三、「應圖」與「應物」
  四、「玄監」與「玄覽」
  五、「應物象形」與「從意生形」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致謝
附錄  藝術史的語言(譯)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