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大鋼
著名英籍科學史家李約瑟花費近50年心血撰著的多卷本《中國科學技術史》,通過豐富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大量的東西方比較研究,全面、系統地論述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輝煌成就及其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內容涉及哲學、歷史、科學思想、數、理、化、天、地、生、農、醫及工程技術等諸多領域。
李約瑟著的《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2卷科學思想史)(精)》是這部巨著的第二卷,主要包括儒家、道家思想、偽科學和懷疑主義傳統等內容。
作者介紹
(英)李約瑟|譯者:何兆武//李天生//胡國強//蔡國銘//馬恩成等
目錄
凡例
縮略語表
志謝
作者的話
第八章 導言
第九章 儒家與儒家思想
(a)引言
(b)儒家學派的一般特點
(c)對待科學的矛盾態度
(d)人性學說
(e)「靈魂階梯」理論
(f)荀卿的人文主義
(g)作為封建官僚主義正統思想的儒學
(h)作為一種「宗教」的儒學
第十章 道家與道家思想
(a)引言
(b)道家的道的觀念
(c)自然界的統一性與自發性
(1)自動裝置和莊周的有機主義哲學
(2)道家思想,因果關係和目的論
(d)對自然的態度;科學觀察的心理
(1)水的象徵與陰性象徵
(2)「讓」(退讓)的概念
(3)靜心
(4)違反自然的行為(「為」)及其對立面(「無為」)
(5)道家的經驗主義
(e)變、化和相對性
(1)道家思想和方術
(f)道家對知識和社會的態度
(1)神秘主義和經驗主義的類型
(2)科學和社會福利
(3)返回到原始合作社會
(g)對封建制度的抨擊
(1)道家對階級分化的譴責
(2)「朴」與「渾沌」(社會的均同一致性)
(3)傳說中的叛逆者
(4)「掘地派」,許行和陳相
(5)「技巧章節」和技術
(6)歐洲的類似情況;「黃金時代」
(7)科學和民主
(h)薩滿,巫和方士
(i)道家的個人目標:成為長生不死的「仙」
(1)煉氣術
(2)日療術
(3)導引術
(4)房中術
(5)神仙列傳
(6)仙道和有機哲學
(j)作為一種宗教的道教
(k)結論
第十一章 墨家和名家
(a)墨翟的宗教的經驗主義
(b)墨經中的科學思想
(c)公孫龍的哲學
(d)惠施的悖論
(e)形式邏輯還是辯證邏輯?
第十二章 法家
第十三章 中國科學的基本觀念
(a)引言
(b)中國科學所用的一些最重要的字詞的詞源
(c)自然主義學派(陰陽家)、鄒衍和五行學說的起源與發展
(1)與其他民族的元素理論的比較
(2)漢代自然主義學派(陰陽家)與儒家的綜合
(d)排列的順序和象徵的相互聯繫
(1)排列的順序及其組合
(i)生序:水、火,木、金、土(艾伯華的B4順序)
(ii)相生序:木、火、土、金、水(艾伯華的A1順序)
(iii)相勝序:木、金、火、水、土(艾伯華的A4順序)
(iv)「近代」序:金、木、水、火,土(艾伯華的D4順序)
(v)變化的比率;相制和相化的原理
(2)象徵的相互聯繫和衍生出這種聯繫的各個學派
(3)同時代的批評和後世的接受
(4)「畢達哥拉斯式的」象數學;曾參
(e)兩種基本力量的理論(陰陽學說)
(f)相互聯繫的思維及其意義;董仲舒
(1)有機主義哲學的根源
(2)中國和歐洲的元素論與實驗科學
(3)大宇宙與小宇宙
(g)《易經》的體系
(1)從徵兆的諺語到抽象的概念
(2)普遍的概念庫
(3)卦和重卦卦象在後世中國科學思想中的意義
(4)《易經》作為對自然現象的「行政管理途徑」;它與有組織的官僚制社會和有機主義哲學的關係
(5)附論:《易經》和萊布尼茨的二進位算術
第十四章 偽科學和懷疑主義傳統
(a)占卜
(1)龜卜與蓍筮
(2)利用《易經》中的卦
(3)占星術
(4)擇日,吉日和凶日
(5)干支推命
(6)堪輿(風水)
(7)相術和手相
(8)占夢
(9)拆字
(b)周代和漢初的懷疑主義傾向
(c)王充的懷疑論哲學
(d)離心的宇宙生成論
(e)王充對人類中心說的否定
(f)現象論者和王充反對他們的鬥爭
(g)王充和人類的命運
(h)以後各世紀中的懷疑論傳統
(i)懷疑論傳統的輝煌成就:中國的人文學研究
第十五章 佛教思想
(a)一般特點
(b)小乘與大乘
(c)佛教在中國的傳布
(d)中國自然主義的反應
(e)佛教對中國科學和科學思想的影響
(f)密教及其與道教的關係
(g)結論
第十六章 晉、唐道家和宋代理學家
(a)魏晉時代的道家思想
(1)王弼和修正派
(2)鮑敬言和激進派
(3)葛洪和科學思想
(b)唐宋時代的道家思想;陳摶和譚峭
(c)李翱和理學的起源
(d)理學家
(1)朱熹和他的先行者
(2)「太極」
(3)對普遍模式的研究;氣(物質-能量)和理(組織)的概念
(4)循環背景中的進化自然主義
(5)對不朽和神明的否定
(e)宋代理學和自然科學的黃金時代
(f)朱熹、萊布尼茨與有機主義哲學
第十七章 宋明時代的唯心主義者及中國本土的自然主義的最後幾位傑出人物
(a)對一元論哲學的探討
(b)唯心主義者;陸象山和王陽明
(c)唯物主義的再肯定;王船山
(d)漢代思想的再發現;顏元、李塨和戴震
(e)「新的,或實驗的哲學」;黃履庄
第十八章 中國和西方的人間法律和自然法則
(a)引言
(b)法學家的自然法和科學的自然法則的共同根源
(c)中國法理學中的自然法和成文法;對法典化的阻力
(1)法律和現象主義;倫理秩序和宇宙秩序的統一性
(2)法律中的社會方面;中國的和希臘的
(d)美索不達米亞-歐洲自然法和自然法則分化的階段
(e)文藝復興時期自然科學對立法隱喻的認可
(f)中國思想和自然法則
(1)「法」(成文法)、「禮」(良好的習俗、風尚),「義」(正義)
(2)「天法」(自然法)和「命」(命令)
(3)「律」(條律和標準律管)
(4)「度」(天體運動的度量)
(5)「紀綱」(自然因果作用的網或脈絡)
(6)「憲」(憲法)
(7)「理」(模式)和「則」(適用於整體的各個部分的規則)
(8)「無為」和自然法則
(9)中國人之否定有一個上天立法者,乃是對自然界的自發性和自由的一種肯定
(10)理學中的「理」和「則」;有機層次的哲學
(g)佛教思想中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