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哲學史學史(精)

  • 作者:編者:柴文華
  • 出版社:人民
  • ISBN:9787010191621
  • 出版日期:2018/06/01
  • 裝幀:精裝
  • 頁數:779
人民幣:RMB 16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中國哲學史學史」是中國哲學史的史,亦即中國哲學史學科的發展史。古代的學術史是中國哲學史的前史;20世紀上半葉是中國哲學史的創立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中國哲學史的書寫進入到「對子結構」和「螺旋結構"階段;同一時期的港台學者也在中兩哲學的融通下展開了對中國哲學史的研究。「中國哲學史學史」是一個可以質疑但無法繞過的事實存在,柴文華主編的《中國哲學史學史(精)》對這一領域進行了嘗試性研究,相信在客觀呈現中國哲學史學科發展歷史的同時會為當下和未來的中國哲學史書寫提供重要啟示。

作者介紹
編者:柴文華
    柴文華,哲學博士,黑龍江大學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現代哲學研究會副會長、黑龍江省國學學會會長等職。專著有《現代新儒家文化觀研究》等十余部,主編有《馮友蘭思想研究》,與人合作主編有《中國倫理道德變遷史稿》。曾發表學術論文180余篇。多次獲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等獎勵。近年來又獲全國模範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等榮譽和稱號。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代哲學和中國倫理思想史。

目錄
緒論
第一編  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前史
  引言
  第一章  先秦學術史研究
    第一節  《莊子·天下》的學術史思想
    第二節  《荀子·非十二子》的學術史思想
    第三節  《韓非子·顯學》中的學術史思想
  第二章  漢至唐代的學術史研究
    第一節  漢代的學術史思想
    第二節  漢至唐代佛教領域的學術史研究
  第三章  宋至清初的學術史研究
    第一節  宋代以燈錄體為核心的佛教史研究
    第二節  《伊洛淵源錄》
    第三節  《聖學宗傳》
    第四節  《理學宗傳》
  第四章  黃宗羲的學術史思想
    第一節  形成原因
    第二節  學術史規律論
    第三節  學術史方法論
    第四節  對黃宗羲學術史思想的省思
第二編  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創立
  引言
  第五章  胡適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哲學和哲學史觀
    第二節  方法論基礎
    第三節  歷史主義的方法
    第四節  中國哲學觀
  第六章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研究(上)
    第一節  哲學觀
    第二節  方法論
    第三節  對中國哲學的總體看法
    第四節  先秦儒學觀
    第五節  墨家觀
    第六節  道家觀
    第七節  朱子學
    第八節  陽明學
  第七章  張岱年的中國哲學史研究(上)
    第一節  哲學思想源流
    第二節  宇宙論
    第三節  人生論
    第四節  致知論
  第八章  同時代其他學者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謝無量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二節  鍾泰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三節  范壽康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三篇  中國哲學史學科的馬克思主義化
  引言
  第九章  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研究(下)
    第一節  方法論
    第二節  先秦儒學觀

    第三節  墨家觀
    第四節  道家觀
    第五節  朱子學
    第六節  陽明學
  第十章  張岱年的中國哲學史研究(下)
    第一節  中國哲學史方法論
    第二節  中國唯物主義思想
    第三節  中國哲學史史料學
  第十一章  任繼愈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中國哲學史觀
    第二節  儒教觀和朱子學
    第三節  老學觀和道教觀
    第四節  佛學觀
  第十二章  馮契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哲學史方法論及其運用
    第二節  對中國傳統哲學基本精神的新思
    第三節  中國近代哲學研究的拓展
  第十三章  蕭萐父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哲學史觀和方法論
    第二節  早期啟蒙思潮研究
    第三節  船山學研究
    第四節  總體特徵
第四編  港台地區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引言
  第十四章  牟宗三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哲學觀以及對中西哲學差異的看法
    第二節  氣性與德性的複雜關係:從王充到玄學
    第三節  心體與性體:對宋明理學的判釋與分殊
    第四節  佛學圓教思想研究
  第十五章  唐君毅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導論篇》對哲學史書寫的奠基
    第二節  《原性篇》對中國人性論的梳理
    第三節  《原道篇》對修養論的分殊
    第四節  《原教篇》對工夫論的深化
  第十六章  方東美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中國哲學的基本精神和發展歷程
    第二節  儒、釋、道的通性和差異
    第三節  原始儒家
    第四節  原始道家
    第五節  中國佛學
    第六節  新儒家
  第十七章  羅光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編纂原則
    第二節  傳統哲學的生命求索
    第三節  近代以來的哲學再生
   第十八章  勞思光的中國哲學史研究
    第一節  中國哲學史學史思想
    第二節  中國哲學史觀及其理論設准
    第三節  哲學史方法論
    第四節  中國哲學的發展歷程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1949年以來大陸學者中國哲學史研究著作存目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