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精)/文史哲研究系列/社科文獻學術文庫

  • 作者:王奇生
  • 出版社:社科文獻
  • ISBN:9787509799840
  • 出版日期:2018/04/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65
人民幣:RMB 1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從1924年起,國民黨師法俄共(布)的組織形式,將黨建在國上,實行以黨治國,一黨專政。但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理念中的政治藍圖又是基於西方民主體制而設計的。這樣一來,國民黨實際上是借鑒兩個不能同時並立的政治架構,拼裝了一台不倫不類的政治機器,一方面依照西方分權學說,設立了五院(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另一方面又依照蘇俄黨治學說,設立了集權的中執會、中政會。在歐美民主政治國家,有立法、司法、行政等分權的機關,沒有黨治的那些委員會;而在蘇俄那樣的黨治國家裡,有集權的黨的一元化領導的委員會,卻五分權的獨立機關。而國民黨則兼收並蓄。
    事實證明,這種兼收並蓄,弊漏百出。一方面,國民黨對政權的獨佔和壟斷,意味著孫中山所設計的民主憲政藍圖成為泡影;另一方面,三民主義體系中的民主憲政目標,又使國民黨的一黨專政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也時常成為體制外勢力用來批判和攻擊其黨治的有力武器。
    國民黨仿照俄共實行一黨專政,而在實際運作中,其組織散漫性,又像西方議會政黨。國民黨是一個弱勢獨裁政黨。國民黨並非不想獨裁,而是獨裁之心有餘,獨裁之力不足。國民黨實際上根本不具備專政的社會條件和自身實力。抗戰前夕,國民政府僅控制了約25%的國土和66%的人口。由於黨力不足,縣以下農村基層社會任由土豪劣紳和地痞流氓打著其旗號胡作非為。國民黨政權的支撐力量不是黨員和黨機器,而是軍人和武力。在黨、政、軍三者之中,黨的力量最為脆弱。無論戰時抗日,還是戰後「剿共」,最先瓦解的往往是黨部,其次是政府,最後才是軍隊;收復某一個地方,最先到達的首先是軍隊,其次是政府,最後才是黨部。在共產黨那裡,黨充分發揮了政治核心的作用;而在國民黨那裡,黨完全淪為軍政的附庸。蔣介石最為倚賴的是軍隊,而不是黨。在蔣介石重軍輕黨思想主導下,軍權日趨膨脹,黨權日趨低落。從中央至地方,軍權凌駕于黨政之上,黨治徒有其表。名義上是以黨治政,以黨治軍,實際上是以軍統政,以軍控黨。
    國共分家后,國民黨漠視當時中國實際存在的階級對立和衝突,聲稱代表「全民」利益,而這樣一種「全民」利益實際上並不存在。國民黨企圖把本身的基礎建立在彼此利益相互衝突的各階級聯盟之上,其結果卻是兩不討好。「全民」中沒有哪一個階級,真正認同或感覺到國民黨確實代表了他們的利益。國民黨自然也沒有一個真正屬於它的社會階級基礎。
    《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精)/文史哲研究系列/社科文獻學術文庫》由王奇生著。

作者介紹
王奇生
    王奇生  湖南湘鄉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代留學史、中國現代政黨史、中華民國史與20世紀中國革命等,主要著作有《中國留學生的歷史軌跡(1872~1949)》、《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中國近代通史》第七卷)、《黨員、黨權與黨爭:1924—1949年中國國民黨的組織形態》、《革命與反革命:社會文化視野下的民國政治》、《天下得失:蔣介石的人生》(合著)、《二十世紀中國革命的再闡釋》(主編)等。

目錄
第一章  以俄為師
  一  改進與改組
  二  三民主義為體,俄共組織為用
第二章  知識青年與國民黨
  一  黨員的社會構成
  二  基層組織的實態
第三章  從「容共」到「容國」
  一  國共對相互關係的表述
  二  中共口號的魔力
  三  上層國民黨,下層共產黨
第四章  裂變:全代會與黨統之爭
  一  粵「二大」與滬「二大」
  二  中央特別委員會
  三  改組派與「三大」
  四  擴大會議與非常會議
  五  「四大」的分合
  六  蔣汪合作與「五大」
第五章  蛻變:革命黨向執政黨轉型
  一「清黨」與逆淘汰
  二黨民關係與階級基礎
第六章  工人、資本家與國民黨
  一  勞資糾紛案例
  二  勞方、資方與黨方
  三  《勞資爭議處理法》的修訂
  四  兩不討好
第七章  黨治與軍治
  一  中政會與中常會
  二  重軍輕黨
第八章  黨政關係:黨治在地方層級的運作
  一  黨政分開
  二  雙重衙門的權力之爭
第九章  政治錄用:黨員對政治資源的控製程度
  一  黨義治國還是黨員治國
  二  入黨與人仕的關聯
第十章  黨的派系化與派系的黨化
  一  力行社:派系黨化
  二  CC系:黨與派的雙重面相
  三  支撐與內耗
第十一章  戰前黨員群體分析
  一  上層有黨,下層無黨
  二  黨員的社會構成
  三  不好意思公開承認是黨員
第十二章  黨、政、團:戰時體制的調整
  一  三青團:黨外造黨
  二  學而優則仕,學而不優則黨
第十三章  戰爭泥淖中的黨機器
  一  黨勢擴張與黨員構成的變化
  二  戰時黨員吸納機制
  三  基層:空、窮、弱、散
第十四章  「六大」前後的派系政治與精英衝突

  一  中央委員的派系構成
  二  派系、代際衝突與體制內的自省
  三  革新與自省的限度
第十五章  弱勢獨裁政黨的歷史命運
  一  二十年之預言
  二  軍權唯大
  三  弱勢獨裁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