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畢沙羅(精)

  • 作者:(美)克勞斯·H·卡爾|譯者:鄭軍榮//黃燕
  • 出版社:江西美術
  • ISBN:9787548044536
  • 出版日期:2018/03/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55
人民幣:RMB 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十九世紀法國繪畫在造型藝術中有著壓倒一切的地位。各流派紛紛產生,大放燦爛之花。包括:新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批判現實主義、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和後印象主義。克勞斯·H·卡爾著的《畢沙羅(精)》通過大量展示這一時期的藝術作品及與作品相關的人物、繪畫故事,使讀者了解這一階段的繪畫特點及風格面貌。

作者介紹
(美)克勞斯·H·卡爾|譯者:鄭軍榮//黃燕
    卡米耶·畢沙羅,1830年:傑考布·卡米耶·畢沙羅生於西印度群島的聖托馬斯,父母是法裔猶太人。     1842年:畢沙羅前往法國巴黎一昕寄宿學校接受早期教育,其藝術天賦逐漸顯現。     1847年:回到家鄉聖托馬斯,在父親店里幹活,不過他還是花大量空餘時間畫畫寫生。     1852年:對家裡生意毫無興趣的畢沙羅,同丹麥大師弗里茲·梅爾貝前往委內瑞拉,從事了兩年藝術創作。     1855年:來到巴黎定居,參觀了1855年萬國博覽會,會場展出了許多藝術品。他對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的風景畫印象深刻,進入巴黎美術學院和瑞士學院這樣的機構學習,並結識了克勞德·莫奈。     1859年:將自己的作品送去官方沙龍,並獲展覽許可。     1860年:和未婚妻朱莉-瓦雷同居。     1861年:在查爾斯瑞士學院結識吉約曼與塞尚。     1863年:其作品被官方沙龍拒之門外,參加沙龍獨立展覽。     1866年:牛沙羅攜家人在蓬圖瓦茲定居,經常與塞尚一同畫畫。期間,他充分發展了獨立的印象派風格。在巴黎蓋爾布瓦咖啡館結識馬奈。沙龍重新接納其作品。畢沙羅因描繪埃米爾·左拉年輕的文學形象在沙龍回顧畫展中脫穎而出。     1869年:畢沙羅攜家人搬去路維希安。     1870年:最後一次參加官方沙龍。普法戰爭期間,畢沙羅在布列塔尼小住過一段時間,而後和莫奈一起去倫敦避難。他把所有的畫都留在了路維希安,然而大多數遭到毀壞。     1871年:和朱莉·瓦雷結婚,生有七個孩子,其中五個成為了藝術家。     1872年:和塞尚一起作畫,這成為藝術史上的重要部分。     1874年:參加第一屆印象派畫展,他是主要的策劃者。畢沙羅是唯一一位參加了全部八次印象派畫展的畫家。和莫奈一起組織獨立的印象派畫展。     1876年:創作《馬蒂蘭花園,蓬圖瓦茲》。他第一個採用色調分離,在這幅畫中表現最為明顯。尤金·米雷,伏爾泰大道一家餐館的老闆,請求雷諾阿和畢沙羅繪畫裝飾飯廳,並承諾每周免費招待畫家。     1880年:開始在畫中加入人物,賦予他們更為豐富的性格特徵。     1884年:畢沙羅經濟穩定,在埃拉尼購買了一座房子並在那裡度過餘生。     1885年:遇見年輕一代的畫家后,他嘗試新的技巧和畫法,尋求新的創作靈感。他尤其鍾情于修拉的藝術風格,雖多次嘗試,卻鮮有成功。     1892年:畢沙羅作品的大量回顧,終使他得到國際認可。     1903年:11月13日,畢沙羅在巴黎逝世,享年73歲。

目錄
《聖托馬斯(維爾京群島)的一條小溪》
《駁船》
《謝內維埃的馬恩河》
《拉羅舍居伊翁的騎驢者》
《佩雷·加里恩的房屋,蓬圖瓦茲》
《拉羅舍居伊翁的廣場》
《靜物》
《雅萊山,蓬圖瓦茲》
《埃米塔日的花園,蓬圖瓦茲》
《蓬圖瓦茲的埃米塔日》
《通往牧場的路,蓬圖瓦茲》
《從路維希安瀏覽風景》
《交談》(《從凡爾賽到路維希安的大道》)
《路維希安通往凡爾賽之路》
《路維希安及背後的瓦勒里昂山》
《路維希安的栗樹,春》
《路維希安的郊區,道路》
《水晶宮》
《籬笆》
《通往盧弗西埃恩之路》
《路維希安的雪景》
《蓬圖瓦茲的小徑》
《米內特》
《埃米塔日的資產階級樓,蓬圖瓦茲》
《蓬圖瓦茲附近的瓦茲河》
《推獨輪車的農婦,蓬圖瓦茲》
《蓬圖瓦茲的埃米塔日》
《收穫土豆,蓬圖瓦茲》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