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第3版)(精)

  • 作者:(美)亞伯拉罕·馬斯洛|譯者:張曉玲//劉勇軍
  • 出版社:重慶
  • ISBN:9787229118464
  • 出版日期:2018/04/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63
人民幣:RMB 5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和自我實現理論是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奠基石,這些思想在其成名作《動機與人格》續篇——《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第3版)(精)》一書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
    馬斯洛畢生都在探索人類本質,他以獨創新穎又頗具說服力的人類動機理論為支撐,對人類本質進行了更全面、更精彩的設想,證明人類具有愛的能力、高尚的品質和無限的創造力,能夠追求最高的價值觀和願望。
    在《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中,馬斯洛結合多年搜集的臨床資料,以滿懷激情、精闢入里的文字,通過對匱乏性動機和成長性動機、防禦和成長、認知需要與認知恐懼、高峰體驗中的存在性認知、自我實現者的創造力等對人類本質和心理健康極為重要的概念的探討,展現促進、保持並恢復精神健康和情感健康的方法。
    《需要與成長:存在心理學探索》影響深遠,在作者離世四十余年後仍盛傳不衰,不僅在心理學領域舉足輕重,還被廣泛應用於人文學科、社會理論和企業管理理論之中。

作者介紹
(美)亞伯拉罕·馬斯洛|譯者:張曉玲//劉勇軍
    亞伯拉罕·馬斯洛為全人類留下了一份遺產。他在人本心理學領域的開創性研究,對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生活和社會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馬斯洛的職業生涯始於布魯克林學院,他頗受學生愛戴。許多學生回憶說,是馬斯洛對心理學的熱愛和激情把他們引入了這個領域。後來,馬斯洛前往布蘭迪斯大學任心理學系主任。1967?1968年,他還擔任了美國心理學協會主席一職。     雖然馬斯洛的研究探索涉及眾多領域,但他讓人記憶最深的是其需求層次理論以及以自我實現為最高動機的理念。他的研究使人們開始對人類的動機及潛能形成一種更積極的認識框架。     他著述頗豐,寫過數百篇關於創造力、先進管理技術、人的動機以及自我實現等方面的文章。他最著名的作品《存在心理學探索》便是一本廣為流傳的書。1962年夏天,馬斯洛在南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家工廠進行觀察時曾寫了一本日記。這本日記原版是油印本,名為《夏日隨筆》(Summer Notes),首次印刷出版時改為《優心管理》。當時只有一些學者和商業理論家對這本書略知一二。後來此書又以《馬斯洛論管理》為名再版,並立刻引起關注。     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70年6月去世,享年62歲。

目錄
第三版編者序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前言
第一編  更廣闊的心理學領域
  第一章  導言:健康心理學探索
  第二章  心理學能從存在主義者那裡學到什麼?
第二編  成長與動機
  第三章  匱乏性動機和成長性動機
  第四章  防禦和成長
  第五章  認知需要和認知恐懼
第三編  成長和認知
  第六章  高峰體驗中的存在性認知
  第七章  強烈的同一性體驗:高峰體驗
  第八章  存在性認知的一些危險
  第九章  抵抗被標籤化
  第十章  自我實現者的創造力
  第十一章  心理學數據和人的價值
  第十二章  價值、成長和健康
  第十三章  超越環境限制的心理健康
第四編  未來的任務
  第十四章  成長和自我實現心理學的一些基本命題
附錄一  我們的出版物和專題會議適合這些個人心理學嗎?
附錄二  規範社會心理學具有可能性嗎?
參考文獻一
參考文獻二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