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千億個太陽/宇宙系列/第一推動叢書

  • 作者:(德)魯道夫·基彭哈恩|譯者:沈良照//黃潤乾
  • 出版社:湖南科技
  • ISBN:9787535794529
  • 出版日期:2018/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78
人民幣:RMB 4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千億個太陽》作者魯道夫·基彭哈恩根據自己的研究生涯,生動地描述了當今人類對恆星漫長一生的認識。特別是恆星在能源耗盡之後如何演變的問題。

作者介紹
(德)魯道夫·基彭哈恩|譯者:沈良照//黃潤乾

目錄
緒論
第1章  恆星的漫長生命
  太陽的能量是從哪裡來的
  太陽和恆星里的核能
  恆星的衰老
  天狼星的伴星
  御夫座的超巨星
第二章  天體物理學家最有用的關係圖
  測量恆星的兩種特性和恆星的歸類
  赫羅圖
  鄰近太陽的恆星
  星團——恆星的「年級」
  星團的年齡
第3章  恆星——天上的核電站
  原子的組成部分
  阿瑟·愛丁頓與恆星的能源
  喬治·伽莫夫和他的「隧道效應」
  恆星內部的隧道效應
  碳循環
  質子一質子鏈
  重元素的誕生
第4章  恆星和恆星模型
  重力和氣體壓強
  能量的產生和能量的轉移
  沸騰的恆星物質
  電腦中的恆星
  原始太陽模型
  原始主序的發現
  角宿一的內部
  天鵝座中的紅矮星
  原始主序的性質
第5章  太陽的演化史
  從原始太陽演變到今天的太陽
  太陽的重氫在何處
  關於鋰的問題
  1955年,進軍紅巨xing
  太陽的未來
  太陽的中微子
  雷蒙德·戴維斯的太陽中微子實驗
  鎵實驗
第6章  較大質量恆星的演化史
  路易斯·亨耶和亨耶方法
  一顆7個太陽質量的恆星的演化史
  演化程與星團的赫羅圖
  脈動星
  造父變星的箱式模型
  熱瓦金對舊概念的新研究
第7章  演化後期的恆星
  中微子致冷,殼層源的閃躍
  紅巨星中的白矮星

  太陽更遙遠的將來
  彼得·阿皮阿努斯、路德維希·比爾曼和彗星
  演化後期的恆星丟失物質
  白矮星露面
  仙女座星雲中的哈特維希星
  蟹狀星雲和中國一日本的超新星
  物質脫離恆星后的命運
第8章  脈衝星不是脈動天體
  劍橋啟用新型射電望遠鏡
  喬斯琳·貝爾的回憶
  脈;中星是微小天體
  脈衝星看得見嗎
  看見了蟹狀星雲脈衝星
  什麼是脈衝星
  托馬斯·戈爾德解釋脈衝星
  尚待解決的若干問題
第9章  恆星竊取恆星的物質
  大陵五——魔鬼之首
  雙星系統中的複雜作用力
  大陵五和天狼星的佯謬
  電腦得到的雙星
第一對雙星的歷史——一個半相接雙星系統的誕生
第二對雙星的歷史——一顆白矮星的誕生
  1975年8月29日出現在天鵝座的新星
  1934年的新星
  雙星系統中的核爆炸
第10章  X射線星
  烏呼魯衛星的故事
  武仙座X射線星
  看見武仙源
  X射線星是小天體
  一個X射線源的演變史
  脈衝從何而來
  測量中子星的磁場
  X射線爆發
第11章  恆星的結局
  大質量恆星的鐵心災變
  白矮星假想實驗
  中子星假想實驗
  黑洞
第12章  恆星是怎樣誕生的
  恆星現在還在誕生
  電腦表演恆星的誕生
  自然界中恆星的誕生
  角動量和坍縮雲
  探查銀河系的演變史
  恆星的形成是什麼引起的
  旋臂究竟是什麼
  獵犬座星系中恆星的誕生
第13章  行星和它們的居民

  用電腦求解行星起源問題
  雙星的起源
  人類孤獨嗎
  奧茲瑪計劃和阿雷西沃信息
  生物進化的漫長歲月
  銀河系中散布著百萬個棲息生物的行星嗎
  一個文明社會能生存多久
附錄A  恆星的視向速度
附錄B  宇宙中的距離是怎樣測量的
附錄C  稱恆星的質量
後記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