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協同創新系統的統計度量與模型研究/應用統計工程前沿叢書

  • 作者:吳翌琳
  • 出版社:清華大學
  • ISBN:9787302490746
  • 出版日期:2018/0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38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作為應用統計科學的重要分支,科技與創新統計具有重要的學術與應用價值。吳翌琳著的《協同創新系統的統計度量與模型研究/應用統計工程前沿叢書》注重發揮統計學科的數據方法優勢,整合國家數據、產業數據、地區數據、常規年報數據、創新調查數據和企業財務數據等多方面數據,構建科技創新系統評價體系,利用面板數據模型、多層線性模型、三階段遞推CDM模型、Probit和廣義Tobit模型、基於生產函數的Jordi模型及其擴展形式HJMP模型,對科技創新系統的內部結構及其影響機制進行多方位實證研究。

作者介紹
吳翌琳
    吳翌琳,經濟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副教授、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統計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從事經濟統計分析、創新經濟計量、指數編製與應用、數據可視化等應用統計方向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部人義社科基金、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計劃項目等課題十余項。先後在《World Development》《統計研究》《調研世界》《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宏觀經濟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文章三十余篇。曾受邀作為聯合國大學荷蘭馬斯特罩赫特分校訪問學者,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問,參與歐盟第七號框架下的項目研究工作。並五次受邀作為法國國家統計局(INSEE)訪問學者,參與歐盟-中國項目研究。

目錄
第一篇 理論篇
  第1章 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與意義
      1.2.1 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之路
      1.2.2 中國背景下的創新系統理論
    1.3 研究思路與內容
      1.3.1 基本研究思路
      1.3.2 主要研究內容
    1.4 研究方法與數據
      1.4.1 主要分析方法
      1.4.2 基礎數據來源
    1.5 研究難點與突破
      1.5.1 研究的難點突破
      1.5.2 研究的創新特色
  第2章 協同創新基礎理論
    2.1 協同創新系統發展
      2.1.1 創新理論的形成——熊彼特的開創性貢獻
      2.1.2 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的形成與發展
      2.1.3 創新系統理論的興起
      2.1.4 創新系統理論的網路化、開放化和一體化
    2.2 創新系統理論
      2.2.1 國家創新系統研究
      2.2.2 區域創新系統研究
      2.2.3 產業創新系統研究
      2.2.4 企業創新系統研究46|協同創新系統的統計度量與模型研究
    2.3 創新定量研究
      2.3.1 創新測度評價研究
      2.3.2 創新微觀實證研究
    2.4 理論綜述小結
第二篇 測度篇
  第3章 協同創新系統評價體系研究與維度分析
    3.1 協同創新理論的含義
    3.2 協同創新理論的主體維度
      3.2.1 企業——自主創新主體
      3.2.2 政府——制度創新主體
      3.2.3 科研機構——知識創新主體
      3.2.4 教育機構——人才培養主體
    3.3 協同創新理論的產業維度
      3.3.1 高技術產業——科技前沿引領
      3.3.2 文化產業——文化催生創新
      3.3.3 信息產業——信息化支撐創新
      3.3.4 金融產業——金融扶持創新
    3.4 協同創新理論的要素維度
      3.4.1 技術創新——核心要素
      3.4.2 非技術創新——關聯要素
      3.4.3 創新資源——基礎要素
      3.4.4 創新環境——環境要素
  第4章 協同創新系統發展的數量分析
    4.1 協同創新系統主體維度的統計測度

      4.1.1 企業創新基本情況
      4.1.2 政府支持基本情況
      4.1.3 科研機構基本情況
      4.1.4 教育機構基本情況
    4.2 協同創新系統產業維度的統計測度
      4.2.1 高技術產業發展狀況
      4.2.2 文化產業發展狀況
      4.2.3 信息產業發展狀況
      4.2.4 金融產業發展狀況
    4.3 協同創新系統要素維度的統計測度
      4.3.1 技術創新統計度量
      4.3.2 非技術創新效果測度
      4.3.3 創新資源來源分析
      4.3.4 創新環境質量評價
    4.4 協同創新系統的統計測度體系
      4.4.1 測度體系設計的指導思想
      4.4.2 測度體系設計的基本原則
      4.4.3 測度體系的結構框架
      4.4.4 測度指數的計算方法
第三篇 國家篇
  第5章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發展評價與指數測算
    5.1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分析框架
      5.1.1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指數設計
      5.1.2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主體維度
      5.1.3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產業維度
      5.1.4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要素維度分析體系
    5.2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指數測算與國際比較
      5.2.1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指數綜合評價結果
      5.2.2 中國與世界主要國家的優劣勢比較
    5.3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指數增長與動態比較
      5.3.1 世界主要國家協同創新系統指數增長分析
      5.3.2 中國與主要國家協同創新系統指數動態比較
  第6章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方程與要素關聯機制
    6.1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發展模式及要素關係研究
      6.1.1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發展模式分類研究
      6.1.2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三大維度關係研究
      6.1.3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主體維度與產業維度的關係研究
      6.1.4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主體維度與要素維度的關係研究
      6.1.5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產業維度與要素維度的關係研究
    6.2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方程實證研究
      6.2.1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方程的基本設定
      6.2.2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方程的實證解讀
    6.3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發展階段特徵與預測
    6.4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發展模式及對中國的啟示
第四篇 區域篇
  第7章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發展評價與指數測算
    7.1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分析框架
      7.1.1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指數設計
      7.1.2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主體維度分析體系
      7.1.3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產業維度分析體系

      7.1.4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要素維度分析體系
      7.1.5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整體分析框架
    7.2 中國31個省區市區域協同創新系統的靜態比較分析
      7.2.1 中國31個省區市區域協同創新系統指數結果
      7.2.2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三大維度比較分析
      7.2.3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均衡發展分析
    7.3 中國31個省區市區域協同創新系統的動態發展分析
      7.3.1 中國31個省區市區域協同創新系統能力增長分析
      7.3.2 中國31個省區市區域協同創新系統能力區域變動
  第8章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發展模型與要素關聯機制
    8.1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發展模式及要素關係研究
      8.1.1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聚類分析
      8.1.2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各要素維度相互作用分析
      8.1.3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主體維度與產業維度的關係分析
      8.1.4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主體維度與要素維度的關係分析
      8.1.5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產業維度與要素維度的關係分析
    8.2 基於多層線性模型的區域協同創新系統發展模型實證
      8.2.1 多層線性模型的基本形式
      8.2.2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發展模型的基本設置
      8.2.3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發展模型的實證結果
      8.2.4 引入預測變數的區域協同創新系統發展驅動模型實證
      結果
    8.3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的發展路徑與演進
第五篇 企業篇
  第9章 工業企業協同創新系統的理論方程與實證模型
    9.1 工業企業協同創新系統測度的基礎數據
      9.1.1 數據來源與特色
      9.1.2 數據篩選和清理
    9.2 工業企業協同創新系統要素維度分析框架
    9.3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要素維度三階段模型的理論基礎
    9.4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要素維度三階段模型的漸近最小二乘估計
      9.4.1 基礎模型簡介
      9.4.2 模型估計方法——漸近最小二乘法
      9.4.3 漸近最小二乘估計框架下的模型設置
    9.5 工業企業協同創新系統內部關聯機制微觀實證
      9.5.1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要素維度三階段模型的構建
      9.5.2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要素維度基本情況描述
      9.5.3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要素維度模型實證研究解讀
    9.6 不同創新環境下的企業協同創新系統效應比較
      9.6.1 不同行業技術特徵企業協同創新系統效應比較
      9.6.2 不同區域企業協同創新系統效應比較
      9.6.3 不同所有制企業協同創新系統效應比較
      9.6.4 不同規模企業協同創新系統效應比較
    9.7 工業企業協同創新系統運作模式總結
  第10章 高科技企業協同創新系統實證研究
    10.1 創新調查數據特色與樣本選擇
      10.1.1 創新調查與企業財務數據的全景數據集
      10.1.2 海淀區高技術企業的典型代表性
    10.2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理論框架
    10.3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狀況描述

      10.3.1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主體發展分析
      10.3.2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產業輻射分析
      10.3.3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核心要素分析
      10.3.4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的擴展——企業家的創新影響
    10.4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實證研究
      10.4.1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要素維度基礎模型
      10.4.2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主體發展模型
      10.4.3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產業輻射模型
      10.4.4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企業家模型
      10.4.5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三大維度關鍵要素整體模型
    10.5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要素互補性研究
      10.5.1 互補性研究方法簡介
      10.5.2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要素互補性分析
    10.6 海淀區高科技企業協同創新系統的特點
第六篇 結篇
  第11章 中國協同創新理論實證研究: 結論、路徑與展望
    11.1 協同創新理論實證研究主要結論
      11.1.1 國家協同創新發展的模式與路徑: 來自《世界競爭力
      年鑒》數據的國際證據
      11.1.2 區域協同創新發展的分化與層級化: 多元區域數據的
      整合視角
      11.1.3 中國企業協同創新系統的實證研究: 中國工業企業
      調查數據探索
      11.1.4 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協同創新實證: 創新調查與財務
      報表的數據對接
    11.2 協同創新系統功能提升路徑
      11.2.1 國家協同創新系統能力的提升路徑
      11.2.2 區域協同創新系統能力的提升路徑
      11.2.3 企業協同創新系統能力的提升路徑
      11.2.4 中小型高技術企業協同創新系統能力的提升路徑:
      海淀區樣本範例
    11.3 研究不足及未來展望
      11.3.1 研究的不足之處
      11.3.2 研究的改進和未來的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