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良心論(傳統良知的社會轉化何懷宏學術作品集)(精)

  • 作者:何懷宏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286937
  • 出版日期:2017/10/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48
人民幣:RMB 7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何懷宏著的《良心論(傳統良知的社會轉化何懷宏學術作品集)(精)》構建一種走向現代的中國社會的個人倫理,致力於使中國傳統的倫理向現代倫理轉化。作者從惻隱、仁愛、忠恕、敬義、明理、生生、為為七個方面闡釋了一種強調底線與基本義務的個人倫理學。一個人的道德動力的「發端」從根源上說是來自惻隱,而努力方向的「發端」傳統上是由近及遠的仁愛,惻隱和仁愛也最顯中國傳統倫理的特色。一個現代社會成員的基本立己之道是誠信,而其基本處人之道則是忠恕,如此才能保證價值趨於多元的現代社會的穩定結合與發展,也奠定現代人的一種基本人格。而回到一般的情理層面,一個現代人的道德情感應當主要是對義務的敬重(敬義);他的道德理性則應立足於一種普遍而非特殊的觀點(明理),這種從特殊到普遍的觀點的轉換對傳統道德過渡到現代倫理來說至為關鍵。在最後兩章中,探討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整個道德體系的社會根據和基本原則應當是一種生命原則(生生);而個人對社會的基本的態度則是積極有為而又為所當為的(為為)。

作者介紹
何懷宏
    何懷宏,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主要從事倫理學及人生哲學、社會歷史等領域的研究和教學。學術著作有《良心論》《世襲社會及其解體》《選舉社會及其終結》《底線倫理》《道德、上帝與人》等。另有隨筆散文作品集《若有所思》《珍重生命》《心靈瞬間》《漸行漸遠漸無書》等。譯著則有《正義論》《無政府、國家與烏托邦》等。

目錄
修訂版序言
初版序言
緒論  一個歷史的、比較的導引:為什麼傳統良知論不能直接成為現代社會的倫理
  一、良心的概念
  二、良心的性質
  三、良心的意義
  四、倫理學中的良心
  五、對傳統良知論的批評
第一章  惻隱
  一、惻隱所標示的人生痛苦及其意義
  二、人生痛苦的嘗試性分類
  三、惻隱之情的純粹道德性質
  四、對一種結合觀點的批評
  五、惻隱作為「道德源頭」的含義
  六、平心而論人性善還是人性惡
  七、單純惻隱之情的不足和可能發展
第二章  仁愛
  一、對傳統孝道的分析
  二、現代社會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
  三、傳統社會的夫妻關係
  四、現代社會夫妻之間的愛
  五、友愛與博愛
  六、博愛是否能從親親之愛中推出?
第三章  誠信
  一、作為嚴格的道德概念的「誠信」
  二、信與義關係的歷史分析
  三、如何規定作為基本義務的誠信
  四、我們為什麼不應當說謊?
  五、我們是否要拒斥一切謊言?
第四章  忠恕
  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二、為什麼不說「己所欲,施於人」?
  三、難於實行忠恕之道的幾種情況
  四、「一以貫之,終身行之」的含義
  五、為什麼忠恕可以「一以貫之,終身行之」?
第五章  敬義
  一、「義」字的詮釋
  二、義務的客觀性
  三、對義務的敬重心
  四、人的有限性與無限性
  五、由履行基本的義務走向崇高
第六章  明理
  一、義理的普遍性
  二、義理的普遍性對利己主義的排除
  三、義理的普遍性是否還要排除一種高尚的自我主義
  四、什麼是道德觀點
  五、走向道德觀點的轉換
第七章  生生
  一、作為分析範疇的「生生」概念
  二、傳統的「生生」觀念

  三、近代「生生」觀念轉變的必然性
  四、以嚴復為例看近代「生生」觀念的轉變
第八章  為為
  一、古代「出入之辨」
  二、再論退隱與進取
  三、「出處之義」是否已經過時
  四、先儒「出處之義」
  五、士人出處的歷史困境
跋  有關方法論的一些思考和評論
  一、思想的意義
  二、系統的思考
  三、分析的方法
附錄
  一種普遍主義的底線倫理學
  「良知」伺以為「良」?
  ——答倪粱康兄
  良心、正義與愛
  ——兩種倫理的劃分
索引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