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華的智慧(精)

  • 作者:程宜山//劉笑敢//陳來|編者:張岱年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ISBN:9787101127027
  • 出版日期:2017/11/01
  • 裝幀:精裝
  • 頁數:554
人民幣:RMB 6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程宜山、劉笑敢、陳來撰寫的《中華的智慧(精)》收入從孔子到戴震的三十五家古代哲學家(個別是哲學著作,如《周易》),從中總結、提煉出他們思想中極具有貢獻與閃光點的精華,尤其是對後人有所啟迪之處,進行介紹、闡述,使讀者對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思想智慧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也可以藉此對現實生活有所啟發與指導。本書體現了中國傳統優秀思想領域中,各派思想家的智慧的相互融合、兼收並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辯證發展的歷程,正是在這種思想的融會碰撞中,最終形成了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特殊貢獻的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

作者介紹
程宜山//劉笑敢//陳來|編者:張岱年

目錄
序言
孔子
  一  己欲立而立人
  二  為仁由己
  三  過猶不及
  四  「多學而識」與「一以貫之」
老子
  一  道為萬物之宗
  二  道法自然
  三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四  柔弱勝剛強
墨子和墨家
  一  「義利」統一與「德力」並重
  二  好學而博
孟子
  一  民為貴,君為輕
  二  「恆產」與「恆心」
  三  「生」與「義」
  四  人性之善
周易大傳
  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二  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
  三  「精義」「利用」「崇德」三者統一
  四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五  一陰一陽之謂道
莊子
  一  逍遙游
  二  生有涯而知無涯
  三  彼是方生
  四  氣變而有生
  五  民有常性
惠施
  一  大一與小一
  二  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
  三  天與地卑,山與澤平
  四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五  「小同異」與「大同異」
  六  南方無窮而有窮
  七  今日適越而昔來
  八  連環可解
  九  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
  十  泛愛萬物,天地一體
公孫龍
  一  名,實謂也
  二  白馬非馬
  三  離堅白
  四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荀子
  一  明於天人之分
  二  制天命而用之

  三  天地合而萬物生
  四  人生不能無群,群而無分則爭
  五  化性起偽
  六  虛壹而靜
韓非
  一  道盡稽萬物之理
  二  參驗
  三  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四  以法治國,法不阿貴
董仲舒
  一  天地之間若虛而實
  二  天地人相為手足,合以成體
揚雄
  一  吾于天見無為之為
  二  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終
  三  道有因有革
  四  作者貴其有循而體自然
  五  極則必反,不極則不反
王充
  一  天道自然無為
  二  自然感應
  三  德力具足、知為力
  四  考之以心,效之以事
  五  貴通、貴用、貴作
王弼
  一  得意在忘言
  二  「本末」與「體用」
  三  「名教」與「自然」
向秀與郭象
  一  萬物必以自然為正
  二  天地萬物無時而不移
  三  順其自然即是無為
葛洪
  一  役其所長則事無廢功,避其所短則世無棄材
  二  諸後作而善於前事
  三  「天地萬物無不須氣以生者」與「氣竭則命終」
僧肇
  一  「非有非無」與「立處即真」
  二  動靜未始異
  三  「能知」和「所知」,「相與而有,相與而無」
范縝
  一  形神相即
  二  形質神用
  三  「人之質,質有知」與「知慮各有其本」
法藏
  一  用即體、體即用
  二  「緣起相由」與「相即相入」
  三  六相圓融
  四  「一中多,多中一」與「一即多,多即一」
慧能

  一  若識本心,即是解脫
  二  迷來經累劫,悟則剎那間
韓愈
  一  文以載道
  二  業精於勤荒于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柳宗元與劉禹錫
  一  天人不相預
  二  天人交相勝
  三  理昧而言關
  四  「生人之意」與「勢」
周敦頤
  一  孔顏樂處
  二  動靜互根,變化無窮
  三  誠、神、幾
  四  動而無動,靜而無靜
  五  太極本無極
  六  一與思
張載
  一  虛空即氣
  二  凡象皆氣
  三  神天德,化天道
  四  一故神,兩故化
  五  合內外,大其心
  六  民胞物與
程顥
  一  渾然與物同體
  二  動靜皆定
  三  形上與形下
  四  無獨必有對
  五  天人一理
  六  易、道、神
程頤
  一  動靜無端,陰陽無始
  二  動為天地之心
  三  所以然為理
  四  體用一源,顯微無間
  五  道則自然生萬物
  六  物極必反
  七  理必有對待
  八  性即是理
  九  涵養須用敬,進學在致知
朱熹
  一  理與事
  二  理與氣
  三  理一分殊
  四  兩端相對
  五  陰陽交變
  六  體用對待而不相離
  七  「道心」與「人心」
  八  心統性情

  九  格物致知
  十  知先行后
  十一  主敬涵養
陸九淵
  一  人皆有是心
  二  自作主宰
  三  義利之辨
王守仁
  一  致知與格物
  二  知行合一
  三  致良知
王廷相
  一  氣是實體
  二  氣種有定
  三  理載於氣
  四  氣有變化,理亦有變化
  五  法久必弊,弊必變
  六  知是思與見聞之會
方以智
  一  充一切虛,貫一切實
  二  物有則,空亦有則
  三  獨性各別,公性則一
  四  宇中有宙,宙中有宇
  五  氣、形、光、聲四幾
  六  反因
  七  圓∴三點
  八  交、輪、幾
  九  「質測」與「通幾」
黃宗羲
  一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二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於學校
  三  工商皆本
  四  寧鑿五丁之間道,不假邯鄲之野馬
王夫之
  一  體用胥有
  二  氣者,理之依
  三  天下惟器
  四  誠者實有
  五  非合兩而以一為之紐
  六  陰陽具于太虛之中
  七  靜者靜動,非不動也
  八  能必副其所
  九  即事窮理
  十  知以行為功
  十一  由野蠻到文明
  十二  理勢合一
  十三  相天、造命
  十四  珍生、務義
顏元
  一  由粗會精、崇跡行義、見理於事

  二  踐形以盡性
  三  格物即「犯手實做其事」
  四  正其誼以謀其利,明其道而計其功
  五  講讀與習行二八開
戴震
  一  一陰一陽、生生而條理
  二  理者,察之而幾微必區以別之名
  三  心能辨理
  四  理存于欲
附記
引用書目
後記
陳來中國哲學書單
劉笑敢中國哲學書單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