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通俗文學(史料卷)/中國當代文學史料叢書

  • 作者:編者:南志剛|總主編:吳秀明
  • 出版社:浙江大學
  • ISBN:9787308174022
  • 出版日期:2017/09/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52
人民幣:RMB 7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南志剛主編的《通俗文學(史料卷)》為吳秀明教授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文獻史料叢書」之一,系浙江大學文科高水平學術基金資助項目之一。中國當代文學史與學科建設,反映在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中,可歸屬於學術史範疇。所選史料,大都散見於各種中文報刊,有的是檔案文獻,或者內部資料,有的則選自相關論著。所有史料,大致按照發表的時間先後次序編排。

作者介紹
編者:南志剛|總主編:吳秀明

目錄
上編  文藝整風政策與通俗文學管控
  (一)改造與整頓
  文化部黨組關於加強對於私營文化事業和企業的領導、管理和改造的請示報告
  (1955年2月4日)
  中共中央關於處理反動的、淫穢的、荒誕的書刊圖畫問題和關於加強對私營文化
  事業和企業的管理和改造的指示(1955年5月20日)
  文化部黨組關於處理反動的、淫穢的、荒誕的書刊圖畫問題的請示報告
  (1955年3月4日)
  文化部關於重申從嚴控制新武俠小說的通知(1985年6月18日)
  陸定一在中宣部通俗報刊圖書出版會議上的總結報告(1951年4月27日)
  1955—1956年處理反動、淫穢、荒誕書刊工作及對私營書攤鋪的安排改造
  (二)改造地方文藝,端正文藝方向
  辦好文藝刊物
  提高通俗文藝刊物的思想性
  ——讀最近幾期的《翻身文藝》與《鄭州文藝》
  為徹底糾正通俗文藝工作中的錯誤而奮鬥
  為什麼停滯不前
  (三)一個新的開始:群眾文藝運動
  《大眾詩歌》創刊了
  巍山區群眾說說唱唱的經驗
  大規模地搜集全國民歌
  記一次關於「小說在農村」的調查
  蓬勃開展的上海農村新故事活動
  (四)通俗文藝期刊:《說說唱唱》及其他
  我與《說說唱唱》
  提高通俗文藝刊物的質量
  ——評北京文藝刊物調整后的《說說唱唱》
  告別讀者
  通俗文學的轉軌與大眾審美趣味的變遷
  ——《說說唱唱》的興與衰
  地方文藝刊物的「說唱化」調整及其困境(1951—1953)
  ——兼與張均教授商榷
  《故事會》復刊后的新故事理論探討及其生產實踐
  ——兼及當代民間文學研究範式的反思
  附錄:通俗文藝組織章程
  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章程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章程(草案)
中編  通俗文學的生存狀態
  (一)呼聲與困境
  通俗文藝作家的呼聲
  新中國成立后十七年通俗文學的生存狀況
  十七年期間的鴛鴦蝴蝶派作家
  20世紀50年代第一次文藝調整和通俗格局的建構
  「文革」期間的手抄本通俗小說研究
  (二)「現狀"掃描與評估
  試論當前的通俗文學
  論當前通俗文學
  邊緣耀眼:中國通俗小說60年
  中國國民的「文學生活」
  ——山東大學關於「文學閱讀與文學生活」的調查

  (三)學術會議綜述
  90年代:通俗文學的機遇和挑戰
  ——1995年當代通俗文學研討會紀要
  金庸:從大眾讀者走進學術講壇
  ——杭州大學金庸學術研討會綜述
  「古今通俗文學演變」學術研討會綜述
  「通俗文學和大眾文化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史關係研究」學術研討會發言摘編
下編  通俗文學理論建設
  (一)雅與俗:通俗文學的性質和特點
  談文藝通俗化
  通俗話劇的來歷及其藝術特點
  致賈平凹
  ——再談通俗文學
  論通俗文學的範圍、價值及其與雅文學的關係
  通俗小說的流變與界定
  俗文學研究的精神性、文學性與當代性
  (二)邊緣與主流:通俗文學與中國現當代文學史
  我心目中的中國現代文學史框架
  「革命通俗文藝」文學史論斷的批判
  ——兼論當代「紅色大眾文藝」的特殊形態
  關於中國現代文學史「重構」的幾個問題
  (三)批評理論:通俗文學批評標準與方法
  對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學術規範的幾點質疑
  ——兼與汪應果先生商榷
  「權威批評話語」在通俗文學批評中的尷尬
  論中國當代通俗小說的語境和批評標準
  ——以近十年中國通俗小說創作為中心
  (四)金庸及其意義
  金庸現象引起的文學史思考
  ——在杭州大學「金庸學術討論會」上的發言
  金庸小說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我看金庸
  金庸致《文匯報》編輯部的回信
  文學的雅俗對峙與金庸的歷史地位
  金庸武俠小說與地域文化現代性構建
  ——兼談地域文學在一體化進程中的文化應對策略
  (五)網路與文學
  數字媒介與中國文學的轉型
  六分天下:今天的中國文學
  網路文學的「網路性」與「經典性」
  電子化文學史料的內在形態與知識譜系
  (六)另一種空間
  「種族、環境、時代」:中國通俗文學在東南亞土生華人中傳播的重要原因
  20世紀中國翻譯史研究
  ——共和國首29年對外國通俗文學的翻譯:1949—1977
  通俗文學的政治
  ——海外中國現代文學研究論之一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