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精)

  • 作者:何炳棣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ISBN:9787101094145
  • 出版日期:2017/07/01
  • 裝幀:精裝
  • 頁數:224
人民幣:RMB 6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中國農業起源於黃土區域。為比較深刻了解中國農業的起源,治史者必須對黃土區域的古自然環境有正確的認識。何炳棣著的《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精)》上編將近年中國科學界對黃土多方面研究的結果,作一極簡單的摘要,以充本刊中編和下編的必要科學背景知識。
    本刊中編詳細分析我國古代文獻中的植被資料。此項工作的意義有二。一、植被是溫度、雨量、土壤、生物和歷史(人為因素)的綜合產物,與農業起源有極密切的關係。二、我國古代文獻之中,比較豐富而又具有科學價值的資料就是有關植被的記載。經過統計和分析之後,此種植被資料既可與當代科學研究成果互相印證,又可幫助取決科學界對黃土區原始植被尚未一致的意見。
    本刊下編的主旨是根據多方面史實說明我國遠古的農業體系的特殊區域性和獨立性。舊大陸兩河、尼羅河、印度河等區域的古代農業體系,是建立於泛濫平原、原始灌溉與大小麥作之上。我國遠古的農業體系,是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基礎之上——小河流域的黃土台地、旱地耕作和標準「中華型」的農作物組合。因語文之隔,西方植物及其他相關學術部門對中國糧食作物的起源,有不少偏謬之論,因此本編的重心即在以考古、植物、文獻、語言多方面的資料,檢討個別農作物是否原生於華北、江淮,是否為我國先民所最早培育。本編討論的主要對象雖是古代中國,但不得不有時牽涉到舊大陸其他古文化的農作系統,因此本編所論各節,對一般農業和文化起源的理論,都可能有或多或少的意義。這種理論上的意義,「全刊小結」中有較有系統的討論。

作者介紹
何炳棣
    何炳棣,1917年生於天津,祖籍浙江金華。193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歷史系,1944年考取清華第六屆留美公費生,1945年底赴美,1952年獲得博士學位。曾先後任教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美國鄂宛加州大學。先後當選「中研院」院士、美國藝文及科學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高級研究員。1975-1976年任美國亞洲學會會長。重要著作有:《中國會館史論》《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1368-1953》《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明清社會史論》《中國歷代土地數字考實》《讀史閱世六十年》《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等。

目錄
中國文化的土生起源:三十年後的自我檢討(代序)
前  言
上編  中國黃土區域的古自然環境
    甲  中國黃土的地理分佈
    乙  黃土的成因和主要黃土地層
    丙  黃土區域的土壤
    丁  黃土區域的古動物群
    戊  黃土區域的古植被
中編  古代文獻中黃土區域的植被
    甲  文獻述要
    乙  植被記載
    丙  植被資料的統計與分析
    丁  歷代伐林論要
下編  中國農業的起源
    甲  中國最古農業的基本特徵
    乙  「小米」與農業的開始
    丙  高梁
    丁  稻
    戊  麥
    己  其他
全刊小結
勞榦:《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跋
後記
徵引及參考書目
何炳棣教授履歷及主要著作目錄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