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余秋雨書系(共12冊)

  • 作者:余秋雨
  • 出版社:長江文藝
  • ISBN:9787535461162
  • 出版日期:2014/04/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717
人民幣:RMB 478.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余秋雨書系(共12冊)》為余秋雨所著的文學系列,分別為:文化苦旅、何謂文化、中國文脈、山河之書、行者無疆、千年一嘆、極端之美、吾家小史、世界戲劇學、中國戲劇史、藝術創造學、觀眾心理學。其中多部作品銷量超過百萬,久經市場考驗,為廣大讀者所追捧。

作者介紹
余秋雨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八月生,浙江人。早在「文革」災難時期,針對當時以戲劇為起點的文化極端主義專制,勇敢地建立了《世界戲劇學》的宏大構架。災難方過,及時出版,至今三十余年仍是這一領域唯一的權威教材,獲「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同時,又以文化人類學的高度完成了全新的《中國戲劇史》,以接受美學的高度完成了國內首部《觀眾心理學》,並創作了自成體系的《藝術創造學》,皆獲海內外學術界的高度評價。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被推舉為當時中國內地最年輕的高校校長,並出任上海市中文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兼藝術專業教授評審組組長。曾獲「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國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榮譽稱號。     二十多年前毅然辭去一切行政職務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尋訪中華文明被埋沒的重要遺址。所寫作品,既大力推動了文物保護,又開創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體,模仿者眾多。     二十世紀末,冒著生命危險貼地穿越數萬公里考察了巴比倫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來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遺跡。作為迄今全球唯一完成全部現場抵達的人文學者,一路上對當代世界文明做出了全新思考和緊迫提醒,在海內外引起廣泛關注。     他所寫的書籍,長期位居全球華文書排行榜前列。僅在台灣一地,就囊括了白金作家獎、桂冠文學家獎、讀書人最佳書獎、金石堂最有影響力書獎等一系列重大獎項。     近十年來,他憑借著考察和研究的宏大資源,投入對中國文脈、中國美學、中國人格的系統著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大學、《中華英才》雜誌等機構一再為他頒獎,表彰他「把深入研究、親臨考察、有效傳播三方面合於一體」,是「文采、學問、哲思、演講皆臻高位的當代巨匠」。     自二○○二年起,赴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國會圖書館、聯合國中國書會講授「中華宏觀文化史」、「世界坐標下的中國文化」等課題,每次都掀起極大反響。二○○八年,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頒授成立「余秋雨大師工作室」。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秋雨書院」院長、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陳羽)

目錄
《中國戲劇史》
第一章  邈遠的追索
  一  最初的蹤影
  二  裝神弄鬼
  三  彬彬禮儀
  四  溫柔敦厚
  五  慧言利嘴
  六  小結
第二章  漫長的流程
  一  熱鬧的世界
  二  歌舞小戲
  三  滑稽表演
  四  詩的時代
  五  小結
第三章  走向成熟
  一  市民口味
  二  笑聲朗朗
  三  弦索
  四  南方的信息
  五  藝術家大聚合
  六  小結
第四章  石破天驚
  一  精神的外化
  二  元劇第一主調
  三  元劇第二主調
  四  法治之夢
  五  緬懷之夢
  六  團圓之夢
  七  小結
第五章  傳奇時代
  一  舊樣式的衰落
  二  新樣式的更替
  三  由岑寂到中興
  四  崑腔的改革
  五  豐收的世紀
  六  四部傑作
  七  生機在民間
  八  小結
第六章  走向新紀元
  一  近代人的思考
  二  公正的體認
《中國文脈》
中國文脈
筆墨歷史
猜測黃帝
感悟神話
發現殷墟
老子和孔子
黑色光亮
稷下學宮

第一詩人
《離騷》今譯
歷史母本
那一家
魏晉絕響
田園何處
走向大唐
佛教的事
仰望長安
唐詩幾男子
亂麻蘊藏
陌生人
斷裂
六百年鬱悶
十萬進士
大地小人
《行者無疆》
自序
第一卷  南歐
  南方的毀滅
  羅馬假日
  興亡象牙白
  點燃亞平寧
  尋常威尼斯
  稀釋但丁
  城市的符咒
  大師與小人
  圍啄的雞群
  流浪的本義
  只因它特別忠厚
  小巷老門
  死前細妝
  古老的窄街
  貝殼未碎
  我的窗下
  他們的麻煩
  古本江先生
第二卷  中歐
  仁者樂山
  懸崖上的廢棄
  醉意秘藏
  哈維爾不後悔
  黃銅的幽默
  追詢德國
  墓地荒荒
  黑白照片
  空空的書架
  慕尼黑啤酒節
  誰能辨認
  龐大的無聊

    六、舞台的真實感
  第三節  西班牙
    維迦
    一、迎合觀眾心理
    二、衝破時間限制
    三、「用真實來欺騙觀眾」
    四、懸念的技法
    五、悲劇和喜劇應該混合
    塞萬提斯
    一、藝術規律與觀眾心理不矛盾
    二、藝術限制的重要性
  第四節  英國
    錫德尼
    一、為喜劇和悲劇辯護
    二、以藝術手段來掌握限制
    三、鬨笑和娛悅
    本·瓊生
    一、對喜劇理論的擴展
    二、「氣質」論
    三、開創莎士比亞評論
    莎士比亞
    一、自然和分寸
    二、以想象激發想象
第六章  古典的精緻
  第一節  暮色中的轉移
  第二節  法國古典主義
  第三節  沙坡蘭評《熙德》
    一、服從「天倫大義」
    二、合情合理
    三、為批評示範
  第四節  高乃依的戲劇三論
    一、發揮教益的途徑
    二、四種方式的優劣
    三、「性格」四項
    四、如何符合可能性和必然性
  第五節  莫里哀論喜劇
    一、常識是標尺
    二、直觀快感高於藝術法則
    三、喜劇未必低於悲劇
  第六節  布瓦洛《詩的藝術》
    一、專以情理娛人
    二、保持嚴密尺度
  第七節  法國古典主義的其他論述
    奧比納克修道院長
    拉辛
    聖埃佛爾蒙
  第八節  英國德萊頓的見解
    一、洗刷法則
    二、「性格」三性
    三、情緒問題

第七章  啟蒙的星座
  第一節  啟蒙主義
  第二節  狄德羅《論戲劇藝術》
    一、「真實」和「自然」
    二、打動心靈
    三、布局、情節和性格
    四、不要向觀眾保密
    五、表演理論的建立
  第三節  萊辛《漢堡劇評》
    一、從宮廷到市民
    二、「內在可能性」
    三、性格的塑造
    四、「使人變得較好些」。
    五、表演藝術
  第四節  哥爾多尼論喜劇
第八章  浪漫的稀世巨匠
   第一節  浪漫主義
   第二節  歌德論戲劇
    一、塑造自己的弟兄
    二、舞台性
    三、挑選演員
  第三節  席勒論悲劇
    一、悲劇為什麼能產生快感
    二、悲劇四要素
    三、悲劇的情節
  第四節  史雷格爾
    一、劇場和觀眾
    二、悲劇和喜劇的本質
  第五節  雨果的貢獻
    一、在廢墟中抽葉
    二、最完備的詩
    三、為了人類心靈
第九章  美學家的高度
  第一節  黑格爾
  第二節  論戲劇文學
    一、包攝史詩和抒情詩
    二、衝突雙方都有罪都無罪
    三、每個人都是一個世界
  第三節  論舞台表演
    一、演員的藝術
    二、表演和劇本
第十章  苦難的意志
  一、叔本華:生存的退讓
  二、尼采:悲劇的誕生
  三、柏格森:喜劇的悖逆
第十一章  再一次刨根究底
  一、弗萊塔克的金字塔
  二、薩賽:觀眾的約定俗成
  三、布輪退爾:自覺的意志行動
  四、亞卻:激變和「必需場面」

  五、瓊斯:把對抗延續為過程
  六、貝克:從動作到感情
  七、梅特林克:日常、靜態、內心、神秘
第十二章  舞台上的哲學
  一、科格蘭:兩個「自我」
  二、歐文:感情三部曲
  三、戈登·克雷、阿庇亞
第十三章  體系化的時代
  第一節  體驗派體系
    一、斯坦尼「體系」概述
    二、體驗學說
    三、梅耶荷德的異議
  第二節  「陌生化」體系
    一、非「戲劇性」的敘事體
    二、間離效果
附錄  布萊希特之後

  學生監獄
  戰神心軟了
  阿勒河
  突破的一年
  希隆的囚徒
  瑞士手錶
第三卷  西歐
  河畔聚會
  懸念落地
  法國胃口
  馬賽魚湯
  遠年琥珀
  諾曼底血緣
  扼守秋天
  莊園里的首相和公爵
  牛津童話
  奇怪的日子
  兩方茶語
  都柏林
  都市邏輯
  誰的滑鐵盧
  藍旗和孩子
  海牙的老人
  自己的真相
  荷蘭水
  玲瓏小國
第四卷  北歐
  北歐童話
  漫漫長夜
  瑞典小記
  終極關懷
  砰然關門
  歷史的誠實
  冰清玉潔的世界
  生命的默契
  拍雪進屋
  議會—阿爾庭
  尼雅爾薩迦
  地球的裂縫
  北極印痕
  大雪小村
  總結在寒夜
《千年一嘆》
自序
希臘
  哀希臘
  荷馬的邁錫尼
  閑散第一
  永恆的坐標
  神殿銘言

  我一定復活
  伏羲睡了
  人類還非常無知
  掛過黑帆的大海
埃及
  巨大的問號
  想念秦始皇
  元氣損耗
  中國回送什麼
  一路槍口
  碧血黃沙
  他們老淚縱橫
  封存的法老人
  枯萎屬於正常
  荒原滄海
  西眺的終點
  蝕骨的冷
  海已枯而石未爛
以色列、巴勒斯坦
  所羅門石柱
  向誰爭奪
  年老的你
  神的花園
  每一步都面對孩子
  寫三遍和平
  交纏的聖地
  警惕玩弄歷史的人
  尋找底線
  我們不哭
約旦
  幽默的笑意
  山洞盛宴
  把傷痕當酒窩
  文字外的文明
  告別妻子
  人生的最後智慧
伊拉克
  我的大河
  如何下腳
  一屋悲愴
  奇怪的巴比倫
  你們的祖先
  中國有茶嗎
  河畔烤魚
  忽閃的眼睛
  過關
  且聽下回分解
伊朗
  白鬍子、黑鬍子
  翻開伊朗史

  闊氣的近鄰
  黑袍飄飄
  再鑿西域
  荊天棘地
  絲路旅棧
  中國人為他打燈
  一代霸主
  西風夕陽
  再闖險境
  札黑丹話別
巴基斯坦
  黑影幢幢
  赤腳密如森林
  美的無奈
  面對犍陀羅
  玄奘和法顯
  遠行的人們
  國門奇觀
  「佛祖笑了」
印度
  傑出的建築狂
  憂心忡忡
  甘地遺言
  成人童話
  潔凈的起點
  我拒絕說它美麗
  菩提樹和洞窟
  告別阿育王
尼泊爾
  車輪前的泥人
  本來就是一夥
  萬仞銀亮
整理一路感受
  魚尾山屋
  「盛極必衰」嗎?
  難道是文明造的孽?
  中國為何成了例外?
  最後一個話題
  今天我及時趕到
《吾家小史》
自序
第一章
  一  秘史朦朧
  二  秘史漸近
  三  還債
  四  墓碑
  五  朱家小姐
  六  鄉下
  七  那天下雨
  八  叔叔二十歲

第二章
  一  無產地主
  二  媽媽下樓了
  三  夜晚
  四  姨媽和表哥
  五  上海的事
  六  飢荒
第三章
  一  大民主
  二  同一個省
  三  那個冬天
  四  裸體
  五  稍稍打開的窗
  六  老人和老屋
第四章
  一  紫玉樓梯
  二  齊華
  三  祖母無名
  四  在位和退位
  五  繡花嬰兒鞋
  六  妓女和口紅
  七  逃向海邊
  八  爸爸的秘密
  九  懸崖守護
  十  天人對話
歸結
  一  侍母日記
  二  為媽媽致悼詞
  三  遠方的海
《藝術創造學》
引論  偉大作品的隱秘結構
  一  無結論的兩難結構
  二  半透明的雙層結構
本論  藝術創造論
第一章  藝術本性
  一  培根的定義
  二  一種純粹而孤立的創造
  三  創造的說服力
第二章  藝術眼光
  一  不是歷史眼光
  二  不是政治眼光
  三  不是道德眼光
第三章  人生意識
  一  人生況味
  二  人生命題
第四章  哲理品格
  一  從整體到哲理
  二  傳統名作的現代困境
  三  藝術哲理示範
第五章  未知和兩難

  一  平庸作品驗證常識,偉大作品探索未知
  二  兩難結構解析
第六章  集體深層心理
  一  深層潛意識
  二  「集體無意識」
第七章  直覺
  一  直覺也能深刻
  二  直覺是靈感的「黑箱」
  三  發現式直覺和頓悟式直覺
第八章  造型
  一  直覺需要變成藝術形式
  二  情感的直覺造型
  三  讓哲理直觀
  四  「佛像效應」
  五  內容不是問題,形式才是
第九章  象徵
  一  符號象徵
  二  寓言象徵
  二  寓言象徵
  三  實體象徵
  四  氛圍象徵
第十章  接受和參與
  一  空筐結構
  二  儀式結構
第十一章  宏觀的創造
  一  創造適應
  二  創造傳統
  三  創造未來
《極端之美》
自序
品鑒普洱茶
崑曲縱論
書法史述
《觀眾心理學》
心理美學引論
  一  什麼是心理美學
  二  心理美學的立足點
  三  對「觀眾」的誤解
  四  「正常觀眾」
  五  心理美學的首要範疇
  六  心理美學中的悲劇美和喜劇美
  七  悲劇美為何發生轉型
  八  喜劇美為何不適合情感投入
  九  這一對範疇融合了
  十  又從心理學通達了哲學
  十一  審美心理機制
  十二  以「注意」為例
  十三  隨意注意
  十四  屏風之爭
  十五  心理空間

本論  觀眾審美心理
第一章  學理基礎
  一  心理研究是一種思維升級
  二  接受美學與心理學相遇
  三  接受美學的基本思路
  四  期待視域
《山河之書》
我的文化山河
蚩尤的後代
我本是樹
西域喀什
都江堰
廢井冷眼
道士塔
莫高窟
沙原隱泉
陽關雪
三峽
白髮蘇州
杭州宣言
黃州突圍
天涯眼神
山莊背影
寧古塔
抱愧山西
風雨天一閣
一個庭院
青雲譜
上海人
考古上海
江南小鎮
貴池儺
傘下侗寨
追回天籟
故鄉
《文化苦旅(新版)》
原版初序
新版小敘
第一部分  如夢起點
  牌坊
  寺廟
  信客
第二部分  中國之旅
  我的山河
  都江堰
  道士塔
  莫高窟
  沙原隱泉
  陽關雪
  西域喀什

  廢井冷眼
  杭州宣言
  黃州突圍
  山莊背影
  寧古塔
  抱愧山西
  風雨天一閣
第三部分  世界之旅
  漂泊者
  這裡真安靜
  魚尾山屋
  北歐寒夜
  遠方的海
  寫經修行
第四部分  人生之旅
  謝家門孔
  巴金百年
  佐臨遺言
  尋石之路
  文化之痛
  天人對話
  為媽媽致悼詞
  祭筆
《何謂文化》
學理的回答
  何謂文化
  利瑪竇說
  世界報告
  身上的文化
  向市長建言
生命的回答
  謝家門孔
  Let them say
  巴金百年
  四十年前
  尋石之路
  欠君三拜
  仰望雲門
大地的回答
  炎帝之碑
  法門寺碑
  采石磯碑
  鐘山之碑
  大聖塔碑
  金鐘樓碑
  秦長城博物館
  雲岡石窟
  都江堰
  昆崙第一城
  謝晉墓碑

古典的回答
  《心經》今譯
  《離騷》今譯
  《逍遙游》今譯
  《赤壁賦》今譯
《世界戲劇學》
新序  不可思議的回憶
主要人名中外文對照表
第一章  希臘的大門
  第一節  古希臘戲劇
  第二節  亞里士多德生平
  第三節  《詩學》中的戲劇學
    一、摹仿的藝術
    二、第一個定義
    三、悲劇和喜劇的特性
    四、必然律
    五、整一化
  第四節  亞里士多德學派的《喜劇論綱》
第二章  羅馬的標準
  第一節  古羅馬戲劇
  第二節  賀拉斯生平
  第三節  《詩藝》中的戲劇學
    一、內部一致性
    二、「力所能及」的判斷力
    三、更多地考慮觀眾
第三章  東方的情味
  第一節  古代印度戲劇
  第二節  《舞論》中的戲劇學
    一、大梵天的旨意
    二、「味」和「情」
    三、舞台表演程式
第四章  日本的秘傳
  第一節  日本古典戲劇
  第二節  世阿彌生平
  第三節  《風姿花傳》
    一、相應
    二、風格:「花」
    三、新鮮感
    四、個人儲備
第五章  歐洲再度蘇醒
  第一節  從長夜到黎明
  第二節  義大利
    敏都諾
    斯卡里格
    卡斯特爾維特洛
    一、可見可聞的打動
    二、重重限制
    三、性格和情節
    四、快感還是實用
    五、悲劇和喜劇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