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革命節日(精)

  • 作者:(法)莫娜·奧祖夫|譯者:劉北成
  • 出版社:商務印務館
  • ISBN:9787100119153
  • 出版日期:2017/03/01
  • 裝幀:精裝
  • 頁數:440
人民幣:RMB 4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大革命是法蘭西民族歷史上具有象徵意義的事件。革命者寄希望于節日發明一些交流手段,傳遞給所有法國人一些感受和一些統一、共同的情感。莫娜·奧祖夫編著的《革命節日》一書被視為法國大革命的文化史研究的開山之作。與傳統史學研究不同,奧祖夫從文化史和人類學的角度研究法國大革命期間的節日,把文化因素納入了大革命集體行動的分析。該書透視了大革命時期的政治文化,既剖析了革命節日與傳統的聯繫與不同,又揭示了革命節日對於法國革命時期集體行動和集體心態的意義。

作者介紹
(法)莫娜·奧祖夫|譯者:劉北成

目錄
導論
第一章  革命節日的史學研究
  革命作為節日
  節日的歷史,派別的歷史
  鬱悶和噁心
第二章  聯盟節:模式與實際
  騷亂與節曰:狂野的聯盟活動
  聯歡節
  巴黎的聯盟節
  一個新的節日?
  全體法國人的節日?
第三章  超越黨派的節日(1792年)
  常規和例外
  兩個對立的節日?
  悲劇的統一
第四章  戲弄與革命(1793—1794年)
  另一種節日
  何時,何地,和誰?
  合理的理性
  暴力和節日
第五章  回歸啟蒙(1794—1799年)
  「幸福的民族」
  共和4年霧月體系
第六章  節日與空間
  無質量的空間
  象徵性標記
  儀式空間的革新:卡昂的例子
  巴黎的抵制
  大革命的時空
第七章  節日與時間
  開端
  切分
  紀念
  結束
第八章  節日的未來:節日與教育
  「成年人的學校」
  形象的力量
  形象的正確使用
  沒有什麼是不言而喻的
第九章  民眾生活與革命節日
  糟糕的民俗調研
  失敗的歷史
  革命象徵主義和農民傳統
  野生的五月柱
  教育樹
  從五月柱到樹
  斷裂
第十章  革命節日:神聖的轉移
  對空虛的恐懼
  借鑒的含義

  刪減的意義
參考文獻
附:法國大革命期間的共和曆法
譯者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