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吳語虛詞及其語法化研究/中國當代語言學叢書

  • 作者:鄭偉
  • 出版社:上海教育
  • ISBN:9787544472647
  • 出版日期:2017/03/01
  • 裝幀:平裝
  • 頁數:438
人民幣:RMB 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虛詞、詞序是漢語及其方言最重要的兩個語法手段。虛詞的共時描寫與歷史溯源是漢語語法史、方言語法史研究的重要課題。由於各種原因,撇開北方官話不論,漢語各大方言的文獻資料的豐富程度、時代早晚等都不盡相同。吳語從晚明開始出現了數量較多的歷史文獻,比如《六十種曲》(若干南戲的賓白)、《山歌》(明·馮夢龍編)、《?榻野史》(明·呂天成撰)、《綴白裘》(清·錢德蒼編)、《三笑》(清·吳信天撰)等,這些語料的時代、地域性質大致上都是比較明確的。   由鄭偉著的《吳語虛詞及其語法化研究》是目前學界為數不多的、致力於從語法化視角,將歷史文獻、現代方言相結合,探討漢語方言中虛詞的語法功能、來源與演變的專書。本書通過對具體個案的深入分析,觀察吳語虛詞在吳語歷史文獻(必要時也會涉及官話語法史上的文獻資料)和現代吳語(不僅涉及吳語,也兼及其他漢語方言)中的具體表現,關注的問題包括該虛詞在語法上的多功能性、該虛詞在吳語及其周邊方言中的具體表現、現代方言中共時的用法與歷史文獻之間的聯繫等。
    本書的第一章是緒論,介紹了吳語的概貌、吳語歷史語法的已有研究、本書的寫作體例等。第二章至第六章是本書的主體,分別討論了現代與早期吳語的指示詞、時間表達詞、趨向詞、連一介詞、被動標記等虛詞的來源及其語法化。第七章從方言比較的角度,以幾個虛詞為例,說明吳、閩方言之間的歷史關係。第八章是全書的總結,對本書各章內容做了概括,同時指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
    為了讓讀者能夠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本書所涉及的吳語各方言中相關虛詞的用法和早期吳語的語料,本書在正文之後的「附錄」部分詳細列出了指示詞、功能上關係密切的若干虛詞在吳語各個代表方言里的讀音及其寫法,以及100個語法例句的說法及其讀音。另外,還選取了若干有代表性的明清時期吳語成分較為明顯的文獻,並加以必要的註解。

作者介紹
鄭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吳語概說
    1.1.1 引言
    1.1.2 吳語的源流
    1.1.3 吳語的語音特徵
    1.1.4 吳語的歷史音韻特徵
    1.1.5 吳語的辭彙、語法特徵
    1.1.6 吳語與其他漢語方言的關係
  第二節  已有研究概述
    1.2.1 漢語方言語法研究
    1.2.2 吳語歷史語法研究
    1.2.2.1 代詞系統
    1.2.2.2 助詞系統
    1.2.2.3 介詞和連詞
    1.2.2.4 語序類型
    1.2.2.5 句法標記
  第三節  語法化理論概述
  第四節  本書的語料來源
  第五節  本書的撰寫體例
第二章  指示詞及其語法化
  第一節  指示詞「能」的來源及其語法化
    2.1.1 早期吳語中「能」的語法功能
    2.1.1.1 基本指示詞
    2.1.1.2 框式介詞結構「像NP能(介)」及其省略式的後置詞
    2.1.1.3 指示詞后綴
    2.1.1.4 副詞后綴
    2.1.2 指示詞「能」在現代吳語中的分佈
    2.1.3 六朝文獻所見「能」字的用法
    2.1.4 結論
  第二節  指示詞「爾」的共時分佈與歷史來源
    2.2.1 引言
    2.2.2 現代吳徽語中的指示詞「爾」
    2.2.3 其他方言中的指示詞「爾」
    2.2.3.1 贛客方言
    2.2.3.2 湘方言
    2.2.3.3 閩方言
    2.2.4 南朝江東文獻里的指示詞「爾」
    2.2.5 結論
  第三節  指示詞「個」到體標記的語法化
    2.3.1 引言
    2.3.2 文獻和方言中的述賓格式「V介O」
    2.3.2.1 明清文獻中的將來完成體標記「介」
    2.3.2.2 現代吳語中「介」的時體用法
    2.3.3 文獻和方言中表短時體的「V介V」
    2.3.4 現代吳語的反覆體標記「就介」
    2.3.5 餘論:「介」從指示詞到體標記的語法化
第三章  時間表達詞及其語法化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時間表達詞后綴「頭」
  第三節  時間表達詞后綴「手」

  第四節  時間表達詞后綴「腳」
    3.4.1 時間名詞
    3.4.2 時間指示詞后綴
    3.4.3 其他用法
  第五節  時間表達詞后綴「背尾底」
    3.5.1 背
    3.5.2 尾
    3.5.3 底
  第六節  餘論和結論
    3.6.1 漢語周邊語言中的平行語法化現象
    3.6.2 結論
第四章  趨向詞及其語法化
  第一節  趨向詞「上」到體標記的語法化
    4.1.1 現代吳語中「上」的標記完成用法
    4.1.1.1 常州方言的體標記「上」
    4.1.1.2 紹興方言的體標記「浪」
    4.1.2 早期吳語文獻里「上」的完成體用法
    4.1.3 漢語史和漢語其他方言里的「上」
    4.1.3.1 漢語史上的趨向補語「上」
    4.1.3.2 其他漢語方言的體貌助詞「上」
    4.1.4 結語
  第二節  趨向詞「啊」(下)及其語法化
    4.2.1 湖陽方言「啊」的語法功能
    4.2.2 湖陽方言「啊」的來源及其語法化
    4.2.2.1 安徽境內各方言的相關語法標記
    4.2.2.2 湖陽方言「啊」的來源及其語法化
    4.2.3 從方言接觸看湖陽方言的語法標記競爭
    4.2.4 結論
  第三節  趨向詞「開」到體標記的語法化
    4.3.1 引言
    4.3.2 常熟方言「開」的句法功能
    4.3.2.1 「開」為結果補語
    4.3.2.2 「開」為趨向補語
    4.3.2.3 「開」為動相補語
    4.3.2.4 「開」為準完成體標記
    4.3.3 其他方言及語言中「開」義語素的完成體用法
    4.3.4 北京、常熟和廣州話「V開」的功能演變類型
    4.3.4.1 北京話「V開」的語法功能
    4.3.4.2 廣州話「V開」的語法功能
    4.3.5 結論
第五章  連一介詞及其語法化
  第一節  協同動詞「搭/同」到連一介詞的語法化
    5.1.1 早期吳語的「搭」的用法及其變化
    5.1.2 現代吳語「搭/得/脫」的語法功能
    5.1.3 早期和現代吳語的連一介詞「同」
  第二節  使役動詞「聽/教」到連一介詞的語法化
    5.2.1 早期和現代吳語的連一介詞「聽」
    5.2.2 早期和現代吳語的連一介詞「教」
  第三節  拿義動詞「捉/拿/把/撥/擔/馱」到處置介詞的語法化
    5.3.1 處置介詞「捉」及其語法化

    5.3.2 處置介詞「拿」及其語法化
    5.3.3 處置介詞「把/撥」及其語法化
    5.3.4 處置介詞「擔」及其語法化
    5.3.5 拿義動詞「馱」的語法化.
  第四節  總結
第六章  被動標記及其語法化
  第一節  等待義動詞「等」到被動標記的語法化
    6.1.1 《?榻野史》中「等」的三種用法
    6.1.1.1 表給予義的「等,」
    6.1.1.2 表使役義的「等。」
    6.1.1.3 表被動義的「等。」
    6.1.2 其他歷史文獻里的「等」
    6.1.3 《?榻野史》中「待」的語法功能
    6.1.4 現代南方方言里虛詞「等」的用法
    6.1.4.1 表給予義的「等,」
    6.1.4.2 表使役義的「等。」
    6.1.4.3 表被動義的「等。」
    6.1.5 結論
  第二節  拿義動詞「撥/把/本/擔」到被動標記的語法化
    6.2.1 被動標記「撥」及其語法化
    6.2.2 被動標記「把」及其語法化
    6.2.3 被動標記「本」及其語法化
    6.2.4 「撥、把、本」三者的關係
    6.2.5 「擔」與其他被動標記及其語法化
  第三節  協同動詞「搭」到被動標記的語法化
  第四節  給義動詞「吃/乞/丐/討」到被動標記的語法化
  第五節  總結
第七章  虛詞的語法化與吳閩比較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時間表達詞后綴「手」
  第三節  指示詞「爾」
  第四節  人稱代詞複數后綴「儂」
  第五節  疑問代詞「底」
  第六節  結論
第八章  全書結語
  第一節  研究內容的回顧
  第二節  今後努力的方向
索引
附錄1 各地吳語指示詞一覽表
附錄2 各地吳語相關虛詞對照表
附錄3 吳語代表方言語法例句對照
附錄4 吳語早期文獻選錄
參考文獻
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