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佛陀之心

  • 作者:(越)一行禪師|譯者:方怡蓉
  • 出版社:海南
  • ISBN:9787544333542
  • 出版日期:2010/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85
人民幣:RMB 36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一行禪師以自身的禪修體悟以及深入淺出的筆法,將佛法濃縮成一篇篇貼近生活的禪修指導,對佛教的基本教義做了生活化的闡釋。《佛陀之心》直探佛法心要,闡釋了四聖諦、八聖道以及二諦、三法印、四無量心、五蘊、六波羅蜜、七覺支、十二因緣等基本佛法的義理,配合佛教經典,輔以圖解,而且還揭示了身體力行的訣竅。對於想安頓身心的讀者來說,是一本貼近佛陀本懷的生活佛法書。

作者介紹
(越)一行禪師|譯者:方怡蓉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當今世界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佛法心靈導師、禪宗大德。     1926年生於越南,16歲出家。     1960年代,得到普林斯頓大學支持,赴美國學習,先後在康奈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講授佛法。一生傳播貼近普通人的「生活佛法」,傳遞正念生活之道,同時宣揚非暴力的和平理念。     1967年,一行禪師被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1973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護照,拒絕讓他回到越南,一行禪師流亡到法國。     1982年,一行禪師在法國南部建立「梅村」禪修道場,近30年來,在歐洲和北美也建立了許多「正念靜修中心」,為佛教界人士、普通人和許多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幫助,其著作也已被翻譯成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使佛教在西方世界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

目錄
第一部  四聖諦:直探佛法心要
  第一章  心中有苦痛,才能進入佛陀之心
  第二章  初轉法輪:苦行並非唯一的正確修行
  第三章  四聖諦:擁抱、深觀並轉化痛苦
  第四章  老師無法將真理交給你,真理已在你心中
    敞開心胸,接納法雨
    辨識真正的佛法
    教法如同指月之指
  第五章  一切皆苦嗎?佛陀並未教導「三苦」
    佛陀並未教導「三苦」
    「三法印」是指無常、無我、涅篥
    以正確的名稱指出苦因
  第六章  停止習氣、平靜身心、獲得療愈
    正念分明,停止習氣
    學習平息情緒的藝術
    讓身、心休息而獲得療愈
  第七章  修習正念,認清導致苦、樂的「食物」
    四聖諦的三轉十二行相
    正念地飲食
    以佛眼觀看,不受六塵的毒害
    深入觀察意志的本質,活在當下
    意識攝入毒素,如三百利刃刺殺自己
    修習正念,知苦斷集
  第八章  四聖諦的新順序:滅、道、苦、集
    直接面對苦,體證苦、樂不二
    修行聖道,以去除苦
    四聖諦相互依存,本是一體
    四聖諦的新順序
第二部  八聖道:通往正確修行之路
  導論  若想解脫,就得修行八聖道
  第一章  正見:幫我們去除邪見的修行
    正見是堅信人能轉化自身之苦
    擺脫錯誤的「想」,如實照見事物
    陷於實相的概念,就失去實相
    修習正念的生活,展現八聖道
  第二章  正思維: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我思,故我不在
    與正思維相關的四個練習
    以善思取代不善思
  第三章  正念:別再迷失於過去與未來
    培養正念,即培養內在的佛
    正念的奇跡
    第一念處——於此身中念身
    第二念處——于諸受中念受
    第三念處——於心中念心
    第四念處——于諸法中念諸法
    佛是整天保持正念的人
  第四章  正語:如何深入傾聽並講說愛語
    正念第四學處——正語
    以正思維說正語

    正念地傾聽,重啟溝通
    慈悲地傾聽
    修習靜默,到處有奇跡
  第五章  正業:每個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正業是尊重生命,停止殺害
    正業是促進社會正義
    正業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正業是正念地飲食和消費
    正業的基礎即正念
  第六章  正精進:修行必須明智,切勿盲目
    正精進與邪精進
    修習四正勤,斷惡修善
    感受喜悅,自發精進
    轉化苦為慈悲,即正精進
  第七章  正定:讓自己深刻地活在當下
    以正定培養專一的心
    修習九次第定,轉識成智
    接觸究竟向度,與佛同行
  第八章  正命:選擇我們的謀生之道
    符合慈悲的謀生之道
    正命是我們的共業
    修習正命即修習正念
    依「正念五學處」而修行
第三部  進入佛典世界的鑰匙
  第一章  二諦:世俗真理與終極真理
    捨棄娑婆則無涅磐
    體會相互依存,調和二諦
    透視世俗諦,洞悉勝義諦
    去除我、人、眾生、壽命的概念
    超越概念,體會真實的存在
  第二章  三法印:無常、無我及涅槃
    第一法印:無常
    第二法印:無我
    第三法印:涅槧
    以「八不中道」破除概念
    依契理、契機的準則說法
    依「四悉檀」知佛陀開示的方法
    以「四依」為修學的準則
  第三章  三解脫門:擺脫恐懼、迷惑與悲傷
    空解脫門,一切法相依緣起
    無相解脫門,進入實相的核心
    無願解脫門,安詳地活在當下
  第四章  佛的三身:法身、報身與應身
    法身——體證智慧與慈愛之道
    報身——體驗無量的安詳與喜樂
    應身——法身的具體呈現
  第五章  三寶:你的內在就是佛、法、僧
    皈依三寶,找到生命的依怙
    皈依佛,我們自己就是佛
    皈依法,生活在正念中

    皈依僧,接受僧團的教導
    佛、法、僧三寶相互依存
  第六章  四無量心:真愛的四種層面
    四無量心是真愛的四種層面
    修習「慈」能帶給人喜悅與安樂
    修習「悲」能減輕及轉化苦
    修習「喜」能讓彼此喜悅
    修習「舍」能平等地愛人l
  第七章  五蘊:既不畏懼也不執著任何事物
    觀察色身為組合物,並無實體
    擁抱感受,培養無畏
    以智慧取代「想」,獲得自在
    覺知心所,一切無常
    轉化意識,成就個人與群體
    深入觀照五蘊而脫離苦
  第八章  五力:經營我們自己身心的發電站
    以正念回歸自己的天堂
    修習五力,耕耘藏識之田
    眾生有佛性,人人可成佛
    培養喜悅,修習慈愛
    安坐于自家天堂中
  第九章  六波羅蜜:去到安詳、無畏、解脫之岸
    修習六波羅蜜,到安樂的彼岸
    布施波羅蜜——給予即獲得
    戒波羅蜜——慈愛的表現
    忍辱波羅蜜——具備廣大的心量
    精進波羅蜜——避免澆灌負面種子
    禪定波羅蜜——停止追逐快樂
    般若波羅蜜——深入理解實相
    六波羅蜜相互融攝
  第十章  七覺支:覺悟與覺悟之道的特徵
    覺悟的七種因素
    念覺支——回到當下
    擇法覺支——深入實相
    精進覺支——培養生命的活力
    輕安覺支——練習放下
    喜覺支——接觸令人振奮的事物
    定覺支——置心一處不動搖
    舍覺支——平等地關愛每一個人
    修習七覺支,即修習慈愛
  第十一章  十二緣起:創造和平、喜悅的世界
    因與果相互依存
    二十四緣與四緣、六因
    緣起的十二支
    三世說與二重因果論
    緣起十二支相互依存
    轉無明為智慧,引生慈悲行願
    以菩薩行,轉識成智
    不捨棄名色,示現應身、報身
    守護觸與受,引生四無量心

    無願取代執取,生死之有成妙有
    妄心緣起與真心緣起
  第十二章  接觸心中的佛陀,佛心就在每個人心中
    修行是去理解別人,並付出愛
    共創安詳、和諧的環境
    佛心就在每個人心中
第四部  基礎經典:佛心的嚮導
  《轉法輪經》
  《大四十經》
  《正見經》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