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文體問題--現代中國的文學社團和文學雜誌(1911-1937)/文學史研究叢書

  • 作者:(荷蘭)賀麥曉|譯者:陳太勝
  • 出版社:北京大學
  • ISBN:9787301274200
  • 出版日期:2016/11/01
  • 裝幀:平裝
  • 頁數:314
人民幣:RMB 42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作者介紹
(荷蘭)賀麥曉|譯者:陳太勝

目錄
中譯本序
中文版自序
致謝
  第一章  導論
  正在轉變的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範式
  雜誌、社團與「五四」文學傳統
  研究方法:文學社會學評論
  文體問題
  文學社團
  作為體制的文學社團
  傳統中國的文學社團
  晚明和清代的社團
  第一本中國文學雜誌
  文學雜誌和文學實踐
第二章  聯合(分裂)的創造:進入現代的文學社團
  南社
  文學研究會:導論
  第一階段:組織和自我形象(1921)
  第二階段:改組和地位的確立(1922—1925)
  第三階段:錢的事情(1925—1947)
  會員
  延續和革新
第三章  社會和文本:1920和1930年代的新文學團體及其雜誌
  文學生產、文學活動與上海的作用
  文學社團的類型
  無名作家
  進社和對名流的攻擊
  1930年代別的社團和團體
  茶話
  國際筆會中國分會
第四章  集體作者與平行讀者:文學雜誌的審美維度
  文學雜誌的定義
  研究文學雜誌的方法
  平行閱讀的要素:封面和插圖
  平行閱讀的要素:目錄、出版說明和廣告
  《眉語》
  《遊戲雜誌》
  《新青年》
  陳衡哲
  發痴的女人
  瘋狂的男人
第五章  衝突中的文體:劉半農與新詩的形式
  劉半農
  1910年代上海雜誌中的文學文類
  《新青年》早期稿件:《靈霞館筆記》
  文學改良觀
  拋棄過去
  劉半農的詩
  轉變
  新文體

第六章  文體中的個性:「罵」的批評與曾今可
  中國文學批評中的作者
  「罵」的定義和形式
  「罵」的功能
  曾今可和《新時代》
  無名作家、女性作家和友情美學
  詞的解放
  餘波:轉向政治
  規範形式、政治和文學場
第七章  寫作的力量:審查制度和文學價值的建立
  審查制度和文學生產
  研究審查制度的問題
  國民黨當局與文學
  《中國新書月報》和出版家的壓力團體
  改變審查的規則:1934年的上海
  審查委員會對上海文壇的影響
  作為文學場內部的作用者的審查員
  文學自治和國家權力
  折射
  左翼文學,審查和蕭紅的《手》
  1930年代的審查制度和當代學術
第八章  結論
附錄A  文學研究會成員:據1924年會員名單(見第二章)
附錄B  有關文學社團、雜誌和書籍的統計
  表1  1920-1936的文學社團
  表2  創辦于1916-1936的雜誌
  表3  1916-1936年問發行的文學雜誌
  表4  1882-1936年間以書的形式出版的作品
參考文獻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