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拍攝者(第3版用攝像機講故事)/寫給未來的電影人

  • 作者:(美)巴里·布雷弗曼|譯者:周令非
  • 出版社:人民郵電
  • ISBN:9787115427250
  • 出版日期:2016/10/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98
人民幣:RMB 109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這絕不是一本洗碗機說明書般平淡的普通攝像書籍!這本機智幽默的《拍攝者(第3版用攝像機講故事)》(作者:巴里·布雷弗曼)中討論了2D拍攝者和3D拍攝者的原則和紀律,從清晰明確的視點和視線,到鏡頭和色彩矩陣的選擇對情緒的影響,可謂事無巨細。你將會學習如何避免平庸的鏡頭和拍攝角度,學習化繁為簡的排除原則,學會對畫框的充分控制。你將會學到如何通過特寫鏡頭推動故事發展,學會如何構圖,學會如何利用簡單的照明來控制觀眾的注意力。你要學習的這些內容並不簡單,但通過不斷挑戰挑剔的觀眾,你終會提高自身的價值和你作為一名手藝人的聲譽。
    本次第3版中的新內容如下:
    ·立體拍攝技術拍攝和製作立體內容的基礎知識,以簡單集成式立體攝錄一體機為主。
    ·數碼單反拍攝技術:如何讓這種大感測器攝像機在盡可能少的代價下獲取到最好的圖像。
    ·後期圖像調整,數字濾鏡、穩定器。
    ·輸出節目到Web上或DVD中。
    ·思考拍攝者的職業前景——如何鑒別和獲取理想的工作,如何與自大狂合作。
    ·問答和複習內容——在每章結束后加入問答和複習內容。
    無論你使用的是複雜的4K攝影機、大尺寸感測器數碼單反,還是iPhone,《拍攝者(第3版):用攝像機講故事》中的內容都會讓你受益匪淺,它能幫你把自己的設備性能最大化,並提升你的故事講述技巧。

作者介紹
(美)巴里·布雷弗曼|譯者:周令非
    作者BARRY BRAVERMAN是一位有著30多年電視紀錄片和電影故事片拍攝經驗的老牌攝影師。他的作品包括韋斯·安德森的《月升王國》(2012)、《穿越大吉嶺》(2007)、國家地理頻道的專題片、HBO「搶先看」和CBS星期天早新聞等。他同時也是好萊塢電影攝影師公會會員,並在世界各地舉辦2D和3D拍攝研討會。他現在居住在美國加州福尼亞州斯蒂迪奧城。

目錄
第一章 拍攝者的視角
  1.1 觀點
  1.2 不再追逐彩虹
  1.3 學會身兼數職
  1.4 掌握專業技能
  1.5 新觀念
  1.6 現在人人都是拍攝者
  1.7 僱用你的客戶
  1.8 你已經擁有足夠的能力
第二章 讓我給你講個故事
  2.1 如何才能把故事講好?
  2.2 清楚自己影片的類型並確保觀眾們也知道
  2.3 你的海報什麼樣?
  2.4 了解自己的海報簡述文字
  2.5 積極面對條件限制
  2.6 電影成功的原因各異
  2.7 你的相對優勢
  2.8 限制你的取景
  2.9 了解自己攝影機的動態範圍
  2.10 在魔幻時刻拍攝
  2.11 真實性很重要
  2.12 故事永不停歇
  2.13 職業道德很重要
第三章 用鏡頭講故事
  3.1 現在對作品的要求仍然很高
  3.2 給世界加個框
  3.3 排除,排除,排除!
  3.4 讓觀眾們受點兒苦
  3.5 獨特的視角
  3.6 模糊、隱藏和遮擋
  3.7 關於透視
  3.8 箱式梁橋
  3.9 三分法
  3.10 黃金畫幅比
  3.11 引起不適
  3.12 拍攝的地方是什麼類型?
  3.13 擁抱經典理論
  3.14 手藝很重要
  3.15 用特寫講故事
  3.16 迂迴出擊
  3.17 保持拍攝尺寸一致性
  3.18 視線的力量
  3.19 拍攝不完美的對象
  3.20 故事里的故事
  3.21 學會用背景講故事
  3.22 我們都是說謊的騙子
  3.23 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
  3.24 與極端自我的人一起工作
第四章 攝影師的工具箱
  4.1 你有很多選擇

  4.2 攝像機的變革
  4.3 掃描方式的選擇
  4.4 2K、4K,以及更高的解析度
  4.5 努力突破技術局限
  4.6 了解你需要的知識
  4.7 技術問題當然重要
  4.8 世界的本質
  4.9 腦中的處理器
  4.10 讓我們體驗一下模擬
  4.11 改善數字記錄的質量
  4.12 一些小知識
  4.13 10-bit 工作流程
  4.14 你的攝影機符合「10 分鐘法則」嗎?
  4.15 了解感測器
  4.16 在某種程度上,感測器尺寸很重要
  4.17 解析度的詭計
  4.18 人類感知解析度的極限
  4.19 這種數字遊戲接近尾聲了嗎?
  4.20 網格里的像素
  4.21 三片式感測器VS 單片式感測器
  4.22 為什麼要壓縮?
  4.23 出於實際考慮
  4.24 冗余,冗余
  4.25 你不會錯過那些你看不見的東西
  4.26 幀間壓縮與幀內壓縮
  4.27 選擇幀速率
  4.28 為什麼幀頻有些不靠譜—是24p 但又不是24p
  4.29 24p 的種種好處
  4.30 現在你能拍攝24p 了
  4.31 如果你依然喜歡SD 標清
  4.32 注意了,落伍者們!
  4.33 曾幾何時
第五章 用數碼單反DSLR 講故事
  5.1 性能的問題
  5.2 它並不是攝像機
  5.3 不只是低光照能力
  5.4 負荷削減
  5.5 參數設置
  5.6 果凍效應
  5.7 淺景深:是好事還是壞事?
  5.8 操控方面的挑戰
  5.9 監看與回放
  5.10 聲音功能不健全
  5.11 開始工作
第六章 觀察世界的窗口
  6.1 控制畫面空間
  6.2 是否需要討好拍攝對象
  6.3 把創作工具用到極致
  6.4 推拉變焦拍攝
  6.5 警惕可疑的標稱值

  6.6 光學變焦VS 數碼變焦
  6.7 更廣、更遠
  6.8 低檔鏡頭的現狀
  6.9 為何廉價的鏡頭看起來檔次低?
  6.10 對小光孔說不
  6.11 為什麼一體式攝像機通常能拍出更好的畫面
  6.12 色像差補償
  6.13 試著和你的普通鏡頭和平相處
  6.14 找到鏡頭的最佳性能區間
  6.15 不靠譜的對焦環和變焦環
  6.16 電影鏡頭
  6.17 誘惑力和糾結的根源
  6.18 過大的景深
  6.19 鏡頭適配器
第七章 立體拍攝者
  7.1 3D 立體的本質
  7.2 立體是一種技術障眼法
  7.3 深度線索
  7.4 平面視覺深度線索
  7.5 立體視覺深度線索
  7.6 軸距VS 瞳距
  7.7 匯聚面應該設置在哪兒?
  7.8 立體攝像機設置
  7.9 避免「耐藥性」問題
  7.10 屏幕尺寸至關重要
  7.11 正確獲得視差
  7.12 窗口乾涉
  7.13 關於立體故事的思考
  7.14 圓度因素
  7.15 拋棄極端的2D 拍攝方式
  7.16 裸眼立體是大勢所趨
  7.17 立體就此止步了嗎?
  7.18 立體的後期製作與輸出
  7.19 立體再次來襲!
  7.20 2D 轉3D
  7.21 製片工藝的進化
  7.22 展現未曾見過的世界
第八章 掌握與控制
  8.1 誰會需要全自動?
  8.2 打倒自動曝光
  8.3 「中國姑娘」
  8.4 駕馭波形圖
  8.5 考慮快門問題
  8.6 同步快門
  8.7 幀速率與故事的關係
  8.8 聚焦在重要的對象上
  8.9 這些人並不是演員
  8.10 解析度越高對焦越難!
  8.11 跟焦
  8.12 故事的白平衡

  8.13 到底用不用預置白平衡
  8.14 設置手動白平衡
  8.15 不可理喻的自動白平衡
  8.16 自動黑平衡
  8.17 沒有增益,就沒有痛苦
  8.18 控制好噪點
  8.19 時碼的沼澤地
  8.20 串列數字介面與高清晰度多媒體介面
  8.21 互連性與視頻流
  8.22 監看你的工作
  8.23 更長時間的續航
  8.24 駕馭雜亂的取景器
  8.25 逐格攝影與延時攝影
  8.26 神奇的預錄製功能
  8.27 循環錄製功能
  8.28 在極端環境下進行拍攝
  8.29 拍攝狂熱的生命和野生動物
第九章 調整拍攝的圖像
  9.1 開始創建自己的畫面風格
  9.2 主消隱電平: 定義黑色
  9.3 標清的遺產
  9.4 了解你攝像機的動態範圍
  9.5 設置伽馬值
  9.6 留意高光部分
  9.7 自動拐點
  9.8 控制色度
  9.9 色彩矩陣
  9.10 使用濾鏡
  9.11 物理濾鏡
  9.12 最後再考慮使用濾鏡
  9.13 為任務量身打造
  9.14 中密度濾鏡(ND)
  9.15 偏光濾鏡
  9.16 天空的控制
  9.17 高對比度的困惑
  9.18 柔光濾鏡
  9.19 CHRISTIAN DIOR 來幫忙
  9.20 遮光斗
  9.21 如何疊加濾鏡
  9.22 暖色濾鏡
  9.23 霧化濾鏡
  9.24 後期製作
  9.25 根據需要選擇後期插件
  9.26 顏色校正
  9.27 拍攝者要對自己負責!
第十章 照亮你的故事
  10.1 由小見大
  10.2 拍攝者必須能獨當一面
  10.3 LED 照明時代已經來臨
  10.4 HMI 照明:昂貴但物有所值

  10.5 熒光燈和綠光瘟疫
  10.6 大範圍柔光
  10.7 使用軟光是關鍵
  10.8 選擇軟光
  10.9 控制溢光
  10.10 柔光的藝術
  10.11 色紙
  10.12 標準布光
  10.13 正面和中間照明
  10.14 用好輔助光
  10.15 機載照明燈
  10.16 分層照明
  10.17 給綠屏照明
  10.18 綠屏為什麼是綠色?
  10.19 綠屏的替代品
  10.20 照明控制
  10.21 鏤板
  10.22 束光筒
  10.23 固定工具
  10.24 膠帶
  10.25 百寶囊
  10.26 照明= 手藝+ 創意
第十一章 支撐起你的故事
  11.1 雲台
  11.2 三腳架
  11.3 其他攝像機支撐系統
  11.4 安裝在任何地方
  11.5 你拍故你在
第十二章 聆聽你的故事
  12.1 沒有錄音師?
  12.2 錄音建議
  12.3 差勁的連接= 差勁的聲音
  12.4 平衡音頻
  12.5 調音台
  12.6 設置音頻電平
  12.7 麥克風
  12.8 槍式麥克風(指向式麥克風)
  12.9 無線連接
  12.10 話筒挑桿
  12.11 音頻降噪
  12.12 雙系統錄音:有必要嗎?
  12.13 環繞聲
  12.14 有時候「湊合」也不錯
第十三章 順應潮流
  13.1 不再只有一種工作流程
  13.2 MXF 的前景
  13.3 元數據之美
  13.4 現在我們不必那麼擔憂了
  13.5 SSD 的出現
  13.6 代理視頻與iPhone

  13.7 輸出你的故事
  13.8 DVD 的衰落
  13.9 關注圖像編碼
  13.10 編碼器的性格
  13.11 被詛咒的問題場景
  13.12 視頻降噪勢在必行
  13.13 了解編碼模式
  13.14 BLU-RAY 藍光,還有誰?
  13.15 來到雲端
  13.16 歸檔的挑戰
後記 世上並沒有「一鍵優化到最好」功能
  1.謹慎對待炒作
  2.拒絕複雜
  3.觀影的未來
  4.變革已經到來
  5.這是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