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中國人實踐哲學演講

  • 作者:(德)沃爾夫|譯者:李鵑
  • 出版社:華東師大
  • ISBN:9787567543782
  • 出版日期:2016/06/01
  • 裝幀:平裝
  • 頁數:209
人民幣:RMB 45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1721年7月12日,沃爾夫在哈勒大學發表了轟動一時的論中國人實踐哲學的卸任演講,並因此被控告宣揚無神論而被驅逐出普魯士。這在哲學史上被認為是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的標誌性事件。
    作為當時歐洲頂尖哲學家的代表,沃爾夫面對的問題是:啟示宗教對於人的德性生活是否必須?為什麼沒有基督教傳統的中國人能憑人性的力量就如此文質彬彬?
    與其他歐洲學者對待儒家經典的諸種態度不同,沃爾夫一方面強調任何在儒家經典上強加歐洲哲學概念的做法都是在自說白話;而另一方面,他也敢於去解釋儒家經典。他認為《大學》和《小學》兩部書為歐洲人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教育模式。因此他將啟示宗教設計成一種建基於理性形而上學和實踐哲學之上的公民宗教,也即一種可以將人引向自然德性的教育方式。今日再讀此篇演講及其詳盡註釋,既有助於我們理解德國啟蒙運動的思想特質,也能為我們當下反思儒家傳統提供鏡鑒。
    《中國人實踐哲學演講》由沃爾夫著。

作者介紹
(德)沃爾夫|譯者:李鵑
    作者克里斯蒂安?沃爾夫(Christian Wolff,1679–1754),德國18世紀上半葉最重要的啟蒙運動哲學家,他所開創的沃爾夫學派對德國18世紀學術思想與公共討論的影響力持續達半世紀之久。沃爾夫哲學以明確定義、嚴格推理和連貫體係為主要特徵,曾在德語學術語言、哲學觀念和問題意識方面對德國哲學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     譯者李鵑,四川成都人,1982年生,復旦大學管理學學士、哲學碩士,歐盟伊拉斯謨世界獎學金歐洲哲學碩士,德國馬堡大學哲學博士,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哲學系講師。

目錄
譯者導言
前言
中國人實踐哲學演講(1721年)
  中國人哲學之古老與聞名
  孔子不是中國哲學創立者
  中國哲學的創立者們
  中國人的國家亦曾衰落
  孔子重建中國人衰落的國家
  中國人的古代基本學說
  孔子從何處吸收並創造了自己的學說
  孔子之威望
  孔子學說之命運
  作者的計劃
  敬請注意和關心
  中國人智慧的試金石
  對反駁的回應
  中國人哲學之第一原則
  諸懿行之區別與諸德性種類之區別
  中國人具有第一種程度的德性
  中國人如何促進德性之踐行
  對反駁的回應
  為何中國人考慮得更多的是追求德性、而非避免惡
  何謂自然之力?
  道德實踐之諸原則
  是否必須對德性設定限制
  道德實踐之重要原則
  貌似有德性的行懿行之習慣來自何處
  真德性來自何處
  中國人形塑道德的雙制學校
  大學之必要性與原因
  兩種學校各自的建制
  中國人的諸建制值得讚頌
  中國人的諸實踐原則
  諸實踐原則的原因
  中國人的證明方式
  中國人諸原則之確定性
  作者在此項領域中的研究
  為什麼作者對中國學說的看法不同於翻譯者
  完善意志的方式
  養習德性時所行責任之順序
  中國人努力改善他人
  中國人的最終目標
  中國人的至善
  中國人的動機
  產生動機的獨特方式
  中國人是否具有德性
  養習德性時禮的作用
  結論
  向新任副校長致辭
  副校長授予儀式

中國人實踐哲學演講註釋(1726年)
  中國人哲學之古老與聞名
  註釋(1)—(5)
  孔子不是中國哲學創立者
  註釋(6)
  中國哲學的創立者們
  註釋(7)—(12)
  中國人的國家亦曾衰落
  註釋(13)
  孔子重建中國人衰落的國家
  註釋(14)—(18)
  中國人的古代基本學說
  孔子從何處吸收並創造了自己的學說
  註釋(19)—(25)
  孔子之威望
  註釋(26)—(31)
  孔子學說之命運
  註釋(32)—(33)
  作者的計劃
  註釋(34)
  敬請注意和關心
  註釋(35)
  中國人智慧的試金石
  註釋(36)—(40)
  對反駁的回應
  註釋(41)—(50)
  中國人哲學之第一原則
  諸懿行之區別與諸德性種類之區別
  註釋(51)—(53)
  中國人具有第一種程度的德性
  註釋(54)—(57)
  中國人如何促進德性之踐行
  註釋(58)—(60)
  對反駁的回應
  註釋(61)—(64)
  為何中國人考慮得更多的是追求德性、而非避免惡
  註釋(65)—(67)
  何謂自然之力?
  註釋(68)—(73)
  道德實踐之諸原則
  註釋(74)—(78)
  是否必須對德性設定限制
  註釋(79)—(85)
  道德實踐之重要原則
  註釋(86)—(89)
  貌似有德性的行懿行之習慣來自何處
  註釋(90)
  真德性來自何處
  註釋(91)
  中國人形塑道德的雙制學校

  註釋(92)—(95)
  大學之必要性與原因
  註釋(96)—(102)
  兩種學校各自的建制
  註釋(103)—(107)
  中國人的諸建制值得讚頌
  註釋(108)—(115)
  中國人的諸實踐原則
  註釋(116)—(118)
  諸實踐原則的原因
  註釋(119)—(122)
  中國人的證明方式
  註釋(123)—(125)
  中國人諸原則之確定性
  註釋(126)—(127)
  作者在此項領域中的研究
  註釋(128)—(136)
  為什麼作者對中國學說的看法不同於翻譯者
  註釋(137)—(145)
  完善意志的方式
  註釋(146)—(150)
  養習德性時所行責任之順序
  註釋(151)—(152)
  中國人努力改善他人
  註釋(153)—(156)
  中國人的最終目標
  註釋(157)—(169)
  中國人的至善
  註釋(170)—(173)
  中國人的動機
  註釋(174)—(176)
  產生動機的獨特方式
  註釋(177)
  中國人是否具有德性
  註釋(178)—(191)
  養習德性時禮的作用
  註釋(192)—(205)
  結論
  註釋(206)—(214)
  向新任副校長致辭
  註釋(215)—(216)
  副校長授予儀式
A本註釋
外國人名索引
重要概念索引
中國經典引用、書名、概念及人名索引
附錄1  沃爾夫生平年表
附錄2  沃爾夫作品年表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