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回眸與展望(路甬祥科技創新文集)

  • 作者:路甬祥
  • 出版社:科學
  • ISBN:9787030477149
  • 出版日期:2016/05/01
  • 裝幀:平裝
  • 頁數:665
人民幣:RMB 19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路甬祥院士是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和科研管理專家,長期工作在科研、教育和管理的第一線,閱歷豐富,成績斐然,德高望重,對科技創新、科技管理、科技與社會發展等問題有深刻思考和成功實踐。他還非常重視科普和咨詢工作,撰寫、發表了許多有關文章,務實求真、見解深邃,在高校師生、科技人員及各界人士中影響廣泛。
    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路甬祥院士的思考和實踐,從中汲取啟發和教益,《回眸與展望(路甬祥科技創新文集)》選取他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有關科技創新的文章131篇編輯成冊,根據內容分為科學與技術,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與未來展望,創新文化與歷史人物,科普、教育與人才共五部分,多方位地反映出路甬祥院士在我國改革開放這一歷史變革時期的所見、所聞、所思、所行、所期,匯成了一幅異彩紛呈的思想畫卷和一份厚重的歷史文獻。
    本書可供科技工作者、人文社科學者、高校師生、各級管理者及對科技創新感興趣的各界人士閱讀。

作者介紹
路甬祥
    路甬祥,1942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浙江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工程科學博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在流體傳動與控制技術及高等工程教育等領域做出過重要貢獻。曾獲得國家發明獎、國家高等教育獎,以及德國魯道夫·狄塞爾金質獎章、德國洪堡基金會洪堡獎章、德國馬普學會哈納克獎章、美國機械工程學會KOSKI流體傳動與控制終身成就獎、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科技成就獎等。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俄、澳、匈、韓等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機械工程師學會名譽會員。曾任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主席、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以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發展中國家科學院副院長、國際科學院理事會共同主席等職務。現任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會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榮譽理事長、中國航空運動協會名譽主席、國家製造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名譽主席等。

目錄
前言
第一篇  科學與技術
  世紀的回顧與展望
  ——科技創新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
  科技發展的歷史回顧和展望
  科學技術百年的回顧與展望
  規律與啟示
  ——從諾貝爾自然科學獎與20世紀重大科學成就看科技原始創新的規律
  中國近現代科學的回顧與展望
  學科交叉與交叉科學的意義
  百年物理學的啟示
  在《中國材料工程大典》首髮式上的致辭
  中國製造科技的現狀與發展
  技術的進化與展望
  以科技創新促科學發展
  《創新求索錄》序言
  《歐洲科學帝國的衰落——如何阻止下滑?》中譯本序言
  《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案例(四)》序言
  《中國科學院信息化發展報告2008》序言
  在知識產權與改革開放三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生物的啟示——仿生學四十年研究紀實》序言
  在中國科研信息化論壇上的致辭
  在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25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在《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創刊6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話
  綠色、智能製造與戰略性新興產業
  《中國科學院信息化發展報告2011》序言
  《中國機械工程技術路線圖》序言
  關於材料科技與產業的回眸與思考
  清潔、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回顧與展望
第二篇  科技與經濟社會
  共享信息資源縮小數字鴻溝
  高揚科學旗幟,推進知識創新
  信息化與未來
  WTO背景下中國技術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科學技術要走在前面
  ——試論科學技術對現代化進程的影響
  對國家創新體系的再思考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科技創新」戰略論壇上的講話
  科技創新與小康社會
  關於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兩個關鍵
  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之路建設創新型國家
  在「科學與社會系列報告」出版十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發明改變世界發明創造未來
  認知客觀規律促進科學發展
  以科技創新支撐我國的能源安全
  從科學的春天到建設創新型國家
  自主創新與建設創新型國家
  加強自主創新支撐科學發展

  以科技創新支撐科學發展
  在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進步法》座談會上的講話
  走自主創新之路領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之先
  提升知識產權水平自主創新應對挑戰
  把握創新發展方向建設創新型國家
  《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序言
  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戰引領和支撐中國可持續發展
  致2010中國知識產權高層論壇的賀信
  在中國創新論壇之「走進山東」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中國現代化報告2011》專家座談會上的講話
  創新中國設計創造美好未來
  創新與合作讓世界更美好
  提升創新設計能力促進創新驅動發展
  創新驅動建設中國特色智慧城市
  建設中國特色智慧城市促進城市健康可持續發展
  綠色化是人與自然協調、人類文明持續繁榮的要求
  把上海建成「東方創新之都」
第三篇  發展戰略與未來展望
  百年技術創新的回顧與展望
  關於構建和諧社會的幾點建議
  21世紀上半葉我國能源可持續發展體系戰略研究
  世界科技發展的新趨勢及其影響
  創新促進發展科技引領未來
  ——關於我國科技發展的戰略思考
  21世紀技術創新進化的展望
  創新2050:科學技術與中國的未來
  要重視研究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
  生態文明建設的意義、挑戰和戰略
  經濟危機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創新
  應對金融危機迎接科技革命
  推進科學前瞻迎接未來挑戰
  如何迎接即將到來的科技革命
  以創新之心眺望2049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支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應對危機把握機遇科學前瞻創新發展
  迎接人類知識文明新時代
  讓城市的未來更美好
第四篇  創新文化與歷史人物
  繼承五四傳統弘揚科學精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回顧五十年邁向新世紀
  在紀念華羅庚九十誕辰國際數學會議上的講話
  創新是科學與藝術的生命真善美是科學與藝術的共同追求
  關於科學倫理道德的思考
  全面把握鄧小平科技思想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
  科學的價值
  全面認識科學技術的價值及其時代特徵
  科技創新與科學的價值觀
  發揚沈鴻自主創新精神振興我國裝備製造業
  在《關於科學理念的宣言》新聞發布會上的講話

  在趙九章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會上的講話
  科學的價值與精神(2008)
  紀念達爾文
  完善科研道德規範促進科技健康發展
  從仰望星空到走向太空
  ——紀念伽利略用天文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400周年
  學習和繼承竺可楨先生的寶貴思想和學術遺產
  科學的價值與精神(2010)
  科學精神是具有顯著時代特徵的先進文化
  在第五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紀念華羅庚、陳省身誕辰座談會上的致辭
  大師的啟示
  從圖靈到喬布斯帶來的啟示
  ——關於信息科技的思考與展望
  魏格納等給我們的啟示
  ——紀念大陸漂移學說發表一百周年
  齊奧爾科夫斯基和萊特兄弟給我們的啟示
  從沃森、克里克發現DNA雙螺旋分子結構說起
  ——紀念《核酸的分子結構——脫氧核糖核酸的結構》發表60周年
  紀念相對論創建110周年暨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逝世60周年
第五篇  科普、教育與人才
  面向21世紀發展我國科學教育的建議
  新世紀中國出版業前景之管見
  在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頒布一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
  在中國發明協會成立2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
  更新教育思想觀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造就創新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
  《教育七章》序
  在中國設計業傑出青年創新成果彙報會上的講話
  寫給參加「數字化設計與製造」科普活動同學們的一封信
  《向科學進軍》序言
  推動全民科學傳播積累社會創新資源
  在2009國際工程教育大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19個偉大瞬間》前言
  在第六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上的講話
  在第七屆中國發明家論壇上的講話
  《人類昂首奔赴太空的119個偉大瞬間》前言
  在第九屆文津圖書獎頒獎現場答主持人問
  科普工作應與時俱進
  知識就是力量創新永無止境
  在第八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推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
  在第四屆中國杭州大學生創業大賽上的講話
  科學與幻想的碰撞
  「中國好設計案例研究」系列叢書總序
  發揚求是創新精神,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