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教育與宗教--基督教教育會與近代中國/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研究系列叢書
內容大鋼
張龍平著作的《國家教育與宗教--基督教教育會與近代中國/暨南大學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社會研究系列叢書》講述了基督教教育是近代以來中西方互動的一面鏡子,跨越國家、教育與宗教之間。本書選擇近代中國的基督教教育會為研究對象,將其置於晚清民國時期的特定時代背景之下,通過對此代表整個基督教教育界的機構進行透徹的研究,從一個側面展現在諸多因素不斷衝擊下的中國基督教教育在體制上走向「國家」;在形象上走向「本色」;在業務上走向「專業」的歷程,並由此觀察中國基督教在近代中國社會變遷中的命運,以及近代中西文化由碰撞而融會的軌跡。
作者介紹
張龍平|總主編:程京武//柏元海
張龍平,男,1980年12月生,安徽安慶人,中山大學歷史學博士,暨南大學社會科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近代中外關係史、中國教育史,在《世界宗教研究》《抗日戰爭研究》《澳門研究》等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
目錄
緒論
一 緣起
二 學術史
三 研究潛力與方向
第一章 近代中國基督教教育會的緣起
第一節 馬禮遜教育會與早期傳教士教育社團的運作模式
一 馬禮遜教育會始末
二 馬禮遜教育會的運作模式
第二節 益智書會
一 益智書會成立的歷史背景
二 益智書會的成立
三 益智書會的主要活動
第二章 中華基督教教育會的早期形態——中國教育會
第一節 中國教育會的成立及其職能劃分
一 中國教育會成立的歷史背景
二 中國教育會的成立及職能劃分
第二節 中國教育會的主要活動
一 教科書出版
二 譯名統一
三 中國教育會與清末官話羅馬字改革
四 中國教育會與清末教育變革
第三章 中華基督教教育會與基督教教育體系的形成
第一節 1912年改組
一 改組的歷史背景
二 改組的進程
第二節 地方教育會的興起
一 早期的地方教育會
二 地方教育會系統的形成
第三節 中華基督教教育會與巴敦調查團
一 巴敦調查團來華的歷史背景
二 中華基督教教育會與巴敦調查團來華的醞釀
三 巴敦調查團關於中華基督教教育會的建設意見
四 中華基督教教育會的反應
第四章 中華基督教教育會與國家教育體系的融合
第一節 對「收回教育權運動」的回應
一 民族主義與基督教教育
二 與國家主義派的論戰
三 《中華基督教教育會宣言》
第二節 程湘帆與基督教教育的本色化
一 程湘帆其人其事
二 程湘帆的本色化教育理念
三 本色化的現實境遇:註冊與宗教教育
第三節 中華基督教教育會與中國基督教教育的「國家化」
一 晚清時期教育會對於「國家化」的認識
二 地方教育會與地方教育界
三 中華基督教教育會與中華教育改進社
四 中華基督教教育會與民國政府
第五章 中華基督教教育會與基督教教育國家化困境
第一節 經濟上的困境:自養危機
一 中華基督教教育會的經費來源
二 社會宗教研究院與自養危機
第二節 「合一」上的困境:一個流產的高等教育協作計劃
一 開展協作計劃的歷史背景
二 中華基督教教育會與高等教育協作計劃
三 中國基督教大學的反應
四 協作計劃流產的原因分析
第三節 組織上的困境:1934年改組
一 改組的原因
二 改組與重建
第六章 抗戰時期的中華基督教教育協會
第一節 戰時遷移
第二節 戰時中學救助
第三節 戰時大學規劃
第四節 戰時宗教建設
第五節 戰後重建
餘論
附錄一 中華基督教教育會歷任會長、總幹事名錄
附錄二 益智書會一中國教育會出版圖書目錄
附錄三 人名譯名對照表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