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中心 | 我的帳號 | 關於我們

樟宜戰俘營(1942-1945)(精)/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

  • 作者:(英)R.P.W.海沃斯|譯者:季我努
  • 出版社:重慶
  • ISBN:9787229103583
  • 出版日期:2015/12/01
  • 裝幀:精裝
  • 頁數:322
人民幣:RMB 68 元      售價:
放入購物車
加入收藏夾

內容大鋼
    新加坡樟宜戰俘營,是二戰期間日軍在東南亞地區所建立的最大的戰俘營。它是作為日軍修建緬泰死亡鐵路的中轉基地的身份而存在的,關押在這裡的戰俘被陸續地送去修建緬泰死亡鐵路,這裡成了他們的中轉站。
    季我努編譯的《樟宜戰俘營(1942-1945)(精)/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作者R.P.W.海沃斯查閱了大量的檔案資料,包括收藏於英國倫敦的公共資料辦公室和澳大利亞堪培拉的澳大利亞戰爭紀念館的大量政府檔案,還包括大量戰俘撰寫的檔案資料、回憶錄和日記,記錄了各國戰俘是如何密切團結、有組織地與日本看守抗爭的。極端冷漠與殘酷的日本看守,食品與藥品的短缺,經常性的打罵與人格侮辱……這個戰俘營的苦難兄弟們跨越了國籍和文化的差異,始終以一種團結和有效的組織形式與殘酷的日本看守鬥智斗勇,爭取更為人道的待遇,並取得了成效。妥協與抗爭、智慧與勇氣、希望與死亡,在這裡可以看到戰俘們在時刻受到生存威脅的情況下,所表現出來的不拋棄、不放棄的「樟宜精神」。

作者介紹
(英)R.P.W.海沃斯|譯者:季我努

目錄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1942-1945年 樟宜戰俘營歲月
  關於樟宜戰俘營的描述和觀念
  本書之目的
  資料來源註釋
  樟宜戰俘營簡介
第一章
  投降與囚禁:1942年2月15日
  新加坡的陷落
  新加坡投降
  囚禁生活的開始
第二章
  戰俘生活初適應:1942年3月至8月
  從士兵到戰俘
  馬來亞戰役的餘燼
  對囚禁生活的初步適應
  食物與疾病的困擾
  念家之情
  鐵絲網內的樟宜:戰俘營終成監獄狀態
  教育與娛樂
  盟軍高級軍官離開樟宜
  囚禁感想
第三章
  史拉蘭戰俘營廣場事件
第四章
  樟宜:1942年9月——1943年9月(一)
  「戰俘勞工團」的離開
  抵達樟宜
  營內調動
  樟宜的怪異之處
第五章
  樟宜:1942年9月—1943年9月(二)
  對未來的猜測
  健康與飲食:缺乏與對策
  接收郵件、與家庭聯繫
  日軍與戰俘之間的相互影響
第六章
  從緬泰鐵路歸來:1943年9月至1944年5月
  機場建設
  「內地」勞動隊的歸來
  日本人行為的變化
  齋藤少將的到來
  移押至樟宜監獄
第七章
  樟宜監獄:1944年5月——1945年9月
  樟宜監獄
  1944年聖誕節
  1945:最後一年
  1945年8月:日本投降

第八章
  結論:低頭,但是沒有卑躬屈膝
附錄1
附錄2
附錄3
附錄4
附錄5
註釋
參考文獻
譯後記

  • 商品搜索:
  • | 高級搜索
首頁新手上路客服中心關於我們聯絡我們Top↑
Copyrightc 1999~2008 美商天龍國際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營業地址: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3號1F 105號1F-2F
讀者服務部電話:02-2381-2033 02-2381-1863 時間:週一-週五 10:00-17:00
 服務信箱:bookuu@69book.com 客戶、意見信箱:cs@69book.com
ICP證:浙B2-20060032